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中职名师的概念与特质

新时代中职名师的概念与特质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对“名师”这一概念的理解,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另一类观点是将“名师”限定在“教师”范围内,并以其应具备的条件对其进行界定。能达到这一职业生涯巅峰阶段的名师们具有某些共同的基本特质,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名师的内心安静与不安分并不矛盾,而是一种创新与成功的心理特征”。中职名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崇高的教育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但是,这不意味着所有资深中职教师都能成为名师。

新时代中职名师的概念与特质

关于对“名师”这一概念的理解,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认为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名师”指“社会各界影响广泛并拥有追随者和知名度的杰出人才”。例如,程达先生认为,“广义地说,名师是社会各界影响广泛并拥有追随者和知名度的杰出人才;狭义地说,名师特指教育人才的精英,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教育实践的带头人。简言之,狭义名师是包括广大教师在内的教育界的名家和大师”。王涵平先生也赞同“名师”既包括教师又包括其他教育工作者,“名师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成就显著、美名远扬、影响较大的优秀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另一类观点是将“名师”限定在“教师”范围内,并以其应具备的条件对其进行界定。例如,王毓殉先生认为“名师首先是教师,名师是在教育领域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广西教育厅在“八桂名师”评选文件(桂教师范〔2010〕77号)中将“名师”的条件表述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书育人成绩突出,事迹感人,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影响,群众公认。”

以上述观点为基础,本论文认为对“中职名师”应作如下理解:“中职名师”是一个复合概念,从词义结构上可解析为“中职”“名”和“师”三部分。其中,“师”是本体概念,即“教师”,特指那些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终身事业来经营的优秀教师代表。本论文不赞同将其理解为包含教育理论研究者、教育管理者乃至培训师在内的“教育工作者”,这存在将概念外延扩大化的问题。“中职”是类型概念,即“中等职业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为社会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主要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职高)、技工学校教育。“名”是核心概念,是问题的中心,是本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里,对“名”的内涵要从“特征”“阶段”和“标准”三个层面进行理解。换句话说,“名”对“名师”从“特征”“阶段”和“标准”三个层面进行了界定。

首先,在特征上,“名”意指“著名的、有名的”,即“名师”应具有较高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其次,从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性角度来看,“名”指较难达到且较少人能达到的高级阶段。有的学者将这一阶段描述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完美典范”,还有的学者称为“成功创造期”。在此阶段,教师完成了从教学熟手到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过渡,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和个性化的教育科学研究,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教学理念乃至完整的教学思想理论体系。最后,“名”还指向名师在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和高标准,例如,师德高尚、人格魅力突出,知识渊博、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艺术高超、教学风格鲜明,教育业绩显著、教科研成果丰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起引领、示范、激励、辐射作用。因此,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能性上看,每位教师都有希望经过努力发展成为名师,但从发展的现实性上看,名师的标准非常高,只有极少数教师能够抵达这一境界。

综上所述,“中职名师”是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里,具有高尚的师德、突出的人格魅力、较高的专业素养,拥有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和显著的教育教学成就,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乃至教学思想理论体系。在中职教育教学实践中起着引领、示范、激励、辐射作用,具有较高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它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巅峰阶段。能达到这一职业生涯巅峰阶段的名师们具有某些共同的基本特质,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个性品质特质。教育应是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呵护、安顿与提升,成功的教育应让学生人格上完善、人性上升华。因此,名师首先应具有仁厚博爱的情怀,健康的人格,乐观豁达的品质。同时,名师往往都具有勤奋不懈、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勇于挑战、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开拓精神,以及较强的主动性和自制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真负责、以身作则。这些共同构成名师突出的人格魅力,名师能用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去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

第二,心理思维特质。能成长为名师的教师都善于独立思考,有突出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具有“淡泊宁静但又不甘庸碌”的心理状态。“名师的内心安静与不安分并不矛盾,而是一种创新与成功的心理特征”。名师淡泊宁静,是因为他们能保持内心平静,远离世情浮躁,远离功利诱惑,对教育教学潜心学习、悉心钻研、精益求精。同时,名师又不甘于庸常平凡,不虚度岁月,不随波逐流,不封闭停滞,而是积极创造、渴望突破、力图创新,而这即是其成长为名师的内在动力。(www.xing528.com)

第三,职业态度特质。主要体现为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意义的探寻、对职业价值的追求。中职名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崇高的教育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他们治学严谨,诚信育人,敬业奉献,甘为“人梯”。他们具有大局意识,注重团结合作,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第四,职业能力特质。中职名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组织管理方法、良好的研究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受关注的重点还应包括过硬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工作实践中的关键技术和工艺,能够将专业教学与行业企业工作实践相结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技术技能前沿水平、发展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等,对行业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

第五,职业经验特质。中职名师是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业经历的资深教师,有自己成熟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提炼出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与理念,教学科研成果丰富且能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有着在相关行业、企业从事技术服务或技术研发工作的丰富经历并作出实际成果,是受学生信赖、同行肯定、行业认可的专业带头人和技术专家。但是,这不意味着所有资深中职教师都能成为名师。不少资深教师会因自身经验丰富、资历深厚而自满,会因职称到顶而不再进取,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从而丧失继续发展的动力和可能。而后来能够成为名师的教师在自身经验和资历面前则表现出一种“教然后知困”的批判意识、反思能力和自觉性,不断追求“止于至善”之境。

第六,才情修养特质。古今中外教育实践一再证明,教师人格感召力和才情吸引力,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名师的才情修养与其文化底蕴联系在一起。名师除了精通专业知识外,还不断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努力达到博学广识。“腹有诗书气自华”,以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名师才能举止文雅、才情超群、心有锦绣。而一个文化素养单薄、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窄、格局狭小的教师,是很难成为一名真正的名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