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科研优势引领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高校科研优势引领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强化特色、拓宽领域、高位嫁接、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示范区要立足产业发展高端战略,通过高校科研优势引领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和新的增长点,在既有产业格局和产业优势基础上,尤其要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全面提升现代装备业,从而实现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导力量的目标。

高校科研优势引领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必须以高校为依托。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社会化、知识资本化和信息网络化的特征日益强化,科学经济一体化已是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因此,必须结合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科学预测科技需求与供给,促进科技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根据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与示范区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确定示范区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加大高校科研开发力度,显著增加知识产权积累,积极制定和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核心技术的突破、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及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产业化为目的。由于邻近多所高校,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这五大战略性新兴技术的发展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和明显优势,由此构成“1+4”的产业发展格局,并先后获批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空间地理信息产业基地和综合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也是相关产业的重要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服务中心。按照“强化特色、拓宽领域、高位嫁接、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示范区要立足产业发展高端战略,通过高校科研优势引领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和新的增长点,在既有产业格局和产业优势基础上,尤其要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全面提升现代装备业,从而实现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导力量的目标。为此,就必须进一步依托高校现有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力量强化高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比较优势、发展优势,进一步整合高校高品质的技术、人才、资金等科技创新要素资源,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实施一批重大技术产业化项目,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和产业化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各名牌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抢占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强化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要尊重科学发展的总体规律,牢牢抓住重点,体现特色,形成优势,通过重点突破,实现整体提升。在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领域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选择有较好发展基础和研发能力的技术或单位,集中各种资源进行重点扶持,力争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通过重点突破,提升各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鼓励高校原始知识创新,以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占据产业技术制高点,推动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加强集成创新,促进技术和业务的有机融合,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建立引进重大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统筹协调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发替代进口的产品。开展重点产业的核心和共性技术攻关,推动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实现突破。主要是:力争在基础光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集成光电器件与微纳制造等基础研究学科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在新一代移动通信LTE、下一代互联网(1PV6)、燃料电池、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等具备研究基础的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在地球空间信息、数控机床、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建设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国家工程中心、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等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国际化、高水平的新型研究机构。积极推进“东湖未来科技城”建设,集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研发中心或科研机构,打造立足中部、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原始创新研发基地和应用型技术创新中心。探索世界华人华侨经济技术合作的新模式,建设“中华科技产业园”,形成全球华人华侨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以合作高校为龙头,以高新技术重点培育和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打造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企业100强。(www.xing528.com)

开放协同是学习型区域创新的特点,是强化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目前,开放式创新已经取代封闭式创新成为创新的主导模式,创新从组织内部走向外部联合创新,从个体创新走向集体创新。在学习型区域开放式创新模式下,高校应针对应用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激发技术创新体系中各种要素的创新活力,在互动、整合、共享的动态过程中,引领各主体构建创新要素协同创新的网络体系。在这种协同创新的网络体系中,企业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相互补充的创新资源实现创新,通过对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提高创新速度。为此,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逐步消除阻碍,加强协同配合和创新资源的整合,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新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以高校为核心、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共建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国家和省市重点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运行机制。二是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推行和发展分布式创新。三是推动产业组织创新,大力支持各种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种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创业平台的建设;支持技术联盟开展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国际交流活动,支持以产业技术联盟名义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四是建设新型技术转移中心,仿效欧盟经验,建立“东湖创新驿站”,将各类创新主体如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载体如技术联盟、公共技术平台、重点实验室等纳入驿站,构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推动技术转移的实现。五是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间科技交流与合作,拓展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深化合作层次,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开展自主创新;既要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