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吉铁路建设:中国铁建设计单位快速完成任务

亚吉铁路建设:中国铁建设计单位快速完成任务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亚吉铁路项目设计单位之一、中国铁建第四勘察设计院国际事业部总工程师余兴如是说。2018 年8 月,吉布提局部地区局势不稳,埃塞俄比亚政府决定撤回部分在吉侨民。从8月9 日接到任务到8 月16 日完成任务,短短8 天的紧张工作令亚吉铁路联营体公司车务段技术员李工终生难忘。亚吉铁路联营体公司物质生活供应段副段长

亚吉铁路建设:中国铁建设计单位快速完成任务

1)项目概况

亚吉铁路是由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建设的非洲首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这条铁路连接着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首都,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建设,是继坦赞铁路之后中国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条跨国铁路,被当地百姓称为友谊之路、民生之路、繁荣之路。在埃塞俄比亚,一提起亚吉铁路,民众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好样的!”。亚吉铁路是非洲大陆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和最长距离的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国在非洲建设的第一条集技术标准、设备、融资、施工、监理、运营和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中国标准”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全长752.7km,连接着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首都,设计时速120km,总合同金额约40 亿美元,由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分段实施EPC 总承包。从2014 年5 月铁路正式铺轨以来,2015 年6 月,吉布提段实现全线铺通,用时仅13 个月,工程交工验收合格率100%。截至2018 年底,该铁路已累计运送旅客近13 万人次,它的开通让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的陆路交通周转时间从原来的一周缩短到十几个小时,为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

亚吉铁路的建成通车是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重要早期收获,还是中非“三网一化”合作和中非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该铁路建成通车,极大促进产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在铁路沿线的布局,打造重要的经济带,为埃吉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图6-7 亚吉铁路线路图(图片来源:人民画报网)

图6-8 亚吉铁路(图片来源:新华网)

2)背景与难点

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曾位列非洲最早拥有铁路的国家。然而,由于年久失修,早在20 世纪末,两国间的百年法国米轨就降速到每小时15km,不少站段废弃。往来两国首都,除了飞机,只能依靠一条常年堵车的两车道公路。作为农业为主、依赖进出口贸易的内陆国家,没有一条国际出海大通道,严重影响着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而仅有2.3万km2 的吉布提,自给能力极低,却地处红海、亚丁湾中节点,扼国际战略通道——苏伊士运河,修建一条运力大、速度快的跨境铁路迫在眉睫。

新世纪之初,埃塞俄比亚交通部向长期深耕非洲市场的中国铁建中土公司抛出橄榄枝,希望其为该国提供铁路规划建设方案。拿到方案后,埃塞俄比亚政府又特意聘请了瑞士、澳大利亚铁路工程咨询公司进行论证。可专家们一致认为,在基础设施落后、电力输送与基建材料供应掣肘的国家,建设一条电气化铁路是“绝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关键时刻,还是‘中国智慧’让‘不可能’变为‘可能’。”“我们结合两国实际对铁路设计进行了调整,实现了‘中国标准’的本土化,能更好地适应当地国情,也能保证工程合理盈利。”亚吉铁路项目设计单位之一、中国铁建第四勘察设计院国际事业部总工程师余兴如是说。针对吉布提电力供应困难,“中国方案”提出了接触网取电主用、柴油发电机备用的区间直放站供电模式,大幅缓解了电网运营压力。针对亚吉铁路的特殊地质条件,特别是斜穿东非大裂谷的100km 火山地貌和断裂带拉张裂缝,中铁二院的勘察设计队伍特别设计了绕避和填埋方案,保证线路“百年无忧”。在有着“沸腾的蒸锅”之称的吉布提,项目施工的最大挑战则是高温下的短工期。据中国铁建中土吉布提公司总经理杨健介绍,由于埃塞俄比亚政府提议吉布提段与埃塞段同时通车,使较晚签约的吉布提铁路工期由60 个月缩短到25 个月。面对资源极度匮乏、设备与劳动力极其短缺,中非建设者咬紧牙关,一年完成线下工程,4 个月完成轨道铺架,5 个月完成“四电工程”。

海上的货物从火车站出发,沿着长长的亚吉铁路,爬升到阿比西尼亚高原,运送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制造的商品又从这条铁路运至吉布提港,通过海运销往世界各地。连接着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的亚吉铁路,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线。它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非洲之角的繁荣兴盛之门,讲述着丝绸之路的新故事。

3)背后的故事及意义

(1)“探险家”徐州:我在非洲修铁路

亚吉铁路是非洲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由于项目部沿线地理环境特殊,使得沿线找不到符合标准的常规填料。因地制宜找填料,成为项目党政领导心目中的头等大事。总工程师徐州主动请缨,组建了由他为组长、11 名党员群众参与的“党员科技攻坚小组”,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上试验仪器,头顶非洲高原的炎炎烈日,每天徒步十几km,对沿线土源进行取样、分析,半个月下来,走完铁路沿线100多km,脚磨破了皮,手搓出了茧。经过上千次的配比实验,终于成功攻克“火山灰”技术,不仅解决了填料匮乏的难题,节约了巨额的工程建设成本,还为埃塞俄比亚找到了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和材料,为当地未来的建设发展拓展了资源。“火山灰”技术让徐州一战成名,由他名字命名的“徐州劳模创新工作室”同时被命名为四川省第三批“劳模(职工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中国中铁首批“劳模(专家型职工)创新工作室”,央视新闻《焦点访谈》和《华人世界》两大栏目将镜头对准了徐州,称其为“‘新时期坦赞铁路’上的中国工程师”,打响了中铁制造在海外的响亮名号。

图6-9 工程师徐州与当地青年(图片来源:一带一路网)

(2)关键时刻中国朋友挺身而出

亚吉铁路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亚吉铁路还承担了运送救灾粮、撤侨等重大任务。2018 年8 月,吉布提局部地区局势不稳,埃塞俄比亚政府决定撤回部分在吉侨民。从8月9 日接到任务到8 月16 日完成任务,短短8 天的紧张工作令亚吉铁路联营体公司车务段技术员李工终生难忘。李工告诉记者,原本以为只是简单运送侨民,但每个侨民都带了全部家当,远远超出了火车运载能力。

经过反复沟通,侨民们终于同意放弃行李,但更大的困难随后出现,在40℃以上的高温下,有旅客出现腹泻呕吐,还有旅客突然晕倒。经专业医护人员诊断证实,车内少数旅客感染霍乱。这个消息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当地乘务人员要求列车停止工作。亚吉铁路联营体公司物质生活供应段副段长陈献民说:“虽然感染霍乱会危及生命,但关键时刻容不得我们考虑太多,本能反应就是坚持完成运输任务。”

戴着口罩,来来回回往返于车头车尾,给侨民发水发食物、对列车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与同事一起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就在一列火车里,李工和同事们一天走的步数就高达4 万多步。“那时我们对每趟列车需要注意的问题、重点乘客都了如指掌,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很有意义。”

功夫不负有心人。亚吉铁路顺利完成撤侨任务,往返12 趟、实际撤侨6742 人,很多工作人员三天三夜没有睡过完整觉。车上的侨民被中方人员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有的人到站后依然拉着工作人员的手不愿离去。埃塞俄比亚外交部部长沃尔基内多次表示:“亚吉铁路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感谢中国朋友挺身而出!”(www.xing528.com)

图6-10 亚吉铁路乘客(图片来源:一带一路网)

(3)中国小伙和埃塞俄比亚姑娘结良缘

“一带一路”建设见证了许多项目的开花结果,亚吉铁路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点项目,它承载着许多希望,也承载着许多未来的梦。在亚吉铁路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人在这里收获了一生的幸福,比如供职于中铁二局新运公司亚吉铁路项目的陈浩和他的埃塞俄比亚妻子凯蒂丝。

图6-11 供职于中铁二局亚吉铁路项目的陈浩和他的妻子凯蒂丝(图片来源:国际在线网)

陈浩是一位热血男儿,2014 年刚毕业时,他就有出去闯一闯的理想。这时,中铁二局亚吉铁路EPC 建设项目正好招聘翻译,陈浩抓住了这个工作机会,成为了亚吉铁路建设者的一员。来到埃塞俄比亚不久,陈浩就参与了众多的工程项目:中铁二局新运公司埃塞项目阿达玛砟场、门猫撒作业场、米埃索工区,同时他还在中铁亚的斯亚贝巴轻轨运营项目留下了印迹。其间,他主要从事翻译、当地劳工管理、物资采购以及与政府机构的外联等工作。

对于在埃塞俄比亚的外派生活,起初陈浩有些孤独和难以适应,但是,很快他经历的一些事情,让他感觉到了埃塞俄比亚人的友好和热情,孤独感渐渐消失,他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有一次,陈浩乘坐项目上的车辆外出办事,汽车奔驰在阿达玛到阿瓦什的高速公路上,中途车子抛锚,由于缺少随车维修工具,加之地处偏僻,很难找到修理工。就在为难之际,一辆路过的当地汽车停了下来,过路司机主动问他们是否有维修工具,并问是否需要帮助。最终,在过路司机的帮助下,陈浩的汽车被修好。此外,由于当地采购市场十分拥挤,和陈浩一起出去采购的当地汽车司机停好车后,常常主动打下手,陪他一起完成采购任务。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让陈浩对埃塞俄比亚的生活有了归属感

2015 年的一天,陈浩从驻地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办事。中午时分,陈浩去一家当地餐厅吃饭。当时,埃塞俄比亚姑娘凯蒂丝也在同一家餐厅,见到陈浩,她主动打了招呼。凯蒂丝告诉陈浩,她的姐姐2012 年就嫁到了中国,过着幸福的生活,她从姐姐身上了解了中国,她对中国充满了向往。那天,陈浩和凯蒂丝聊得很投机,互生好感。

2016 年,凯蒂丝去中国看望姐姐,在中国待了3 个月,在这段时间她萌生了到中国留学的想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凯蒂丝通过自身的努力,以优秀的学业表现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2016 年9 月,凯蒂丝满怀激动的心情,来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两年的学习时间,凯蒂丝接触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认识了许多友好的中国朋友,看到了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凯蒂丝在中国留学期间,陈浩在亚吉铁路上班,两个人经受住了跨国异地恋的艰苦考验,最终走到了一起。在他们恋爱期间,陈浩的父母刚开始心里充满疑虑,担心沟通问题,也担心埃塞俄比亚文化、习俗会和中国的传统相冲突。但是与凯蒂丝相见后,二老的疑虑消失了。凯蒂丝长得很漂亮,对家长也很有礼貌,并且对中国文化有很强的认同感,陈浩的父母瞬间消除了顾虑,很快就接受了这个未来的儿媳妇。而凯蒂丝的姐姐之前就嫁到了中国,她的父母对中国比较了解,因此凯蒂丝的父母对陈浩这个中国女婿也是非常满意。之后不久,相爱的两个年轻人在中国登记结婚,成就了一段中埃爱情佳话。

图6-12 陈浩和他的妻子凯蒂丝(图片来源:国际在线网)

(4)“共赢之路”——边修路,边打井助学,还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约4.8 万个

要想富,先修路,海外修路还得先探民众心路。亚吉铁路还在钻探时,时任埃塞米埃索—达瓦利区段项目经理、现为中国铁建中土埃塞公司总经理的李吾良就被吓了一跳,沿线放羊放牛的索马里族人居然肩扛AK47 步枪,而且当地村庄对外人进入特别敏感警觉。

和谐的社区关系是保障,亚吉铁路要想顺利实施,先得和当地居民交朋友,尊重他们的基本诉求。”李吾良到达项目部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管理人员拜会当地伊萨族的大土皇和沿线所有主要村庄的酋长、长老,倾听呼声。

不仅是李吾良所在的项目部,从勘测阶段开始,亚吉铁路的所有项目部就融入当地社区:城市停电断水,项目部组织水车为居民昼夜拉水保生活;2015 年埃塞俄比亚大旱,用工程车为埃塞俄比亚政府抢运国际社会捐赠的救灾粮食8 万多吨……短短几年里,铁路沿线的主要村庄就通上了公路,增添了水井,小学里有了新教具,政府的预防艾滋病培训也有了资金保障。

热心公益赢得民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约4.8 万个,更让亚吉铁路尚未开通就成了当地最大的民生工程。“有了这份工作,我养四个孩子就绰绰有余了。”亚吉铁路德雷瓦尔梁枕厂安置配筋工序组组长塔克鲁·古鲁马,在梁枕厂工作的两年里,收入翻了倍,还买了房子。“梁枕厂77万根轨枕陆续下线,我们也迎来了第一批铁路技术工人。学到了手艺,今后找工作都用得上!”

亚吉铁路后人们不禁感叹,在法国人一百年前修建的埃塞俄比亚首条铁路2016 年被中国铁路替代后,埃塞俄比亚列车真正驶入了“中国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