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开中国铁路议:铁路之便如此其广》

《创开中国铁路议:铁路之便如此其广》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开中国铁路议窃惟政莫先于利用,功莫大于因时。开国仅百年,日长炎炎,几与英、俄相伯仲。是故,中国而仿行铁路,则遐者可迩,滞者可通,费者可省,散者可聚。然则中国而有铁路,即令每省养兵一万,合十八行省计之,无异处处有十八万之兵也。中国而无铁路,即令每省养兵十万,而汊港纷歧,防不胜防,仍犹尪者之不能起,跛者之不能行也。夫开铁路之便,如此其广,否则不便如彼其多。且中国政务,以顺民心为本。

《创开中国铁路议:铁路之便如此其广》

创开中国铁路议(1878年)

窃惟政莫先于利用,功莫大于因时。上古生民之初,山无蹊隧,泽无舟梁,百里之内,有隔阂不相通者。圣人者出,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迄于今日,泰西诸国,研精器数,创为火轮舟车,环地球九万里,无阻不通。盖人心由拙而巧,器用由朴而精,风气由分而合,天地之大势,固如此也。方舟车之未创也,人各止其域,安其俗,至老死不相往来。若居中古以后,弃舟车而不用,是犹谋食而屏耒耜,御寒而毁衣裳也,必冻且馁矣。今泰西诸国,竞富争强,其兴勃焉,所恃者火轮舟车耳。轮舟之制,中国既仿而用之,有明效矣。窃谓轮车之制不行,则中国终不能富且强也。考轮车之创于西洋也,康熙年间,英国北境以马车运煤,始作木轨以约车轮;迨道光十年,造成铁路,始以火轮车载客载货。其法愈研愈精,获利不赀,煤铁价减四之三,因得肆力制造,扩充诸务,遂以雄长欧洲,既而推行于俄、法、德、奥、美诸大国。即如美邦新造,四十年前,尚无铁路,今通计国中六通四达,为路至二十一万里。凡垦新城,辟荒地,无不设铁路以导其先;迨户口多而贸易盛,又必增铁路以善其后。开国仅百年,日长炎炎,几与英、俄相伯仲。盖闻美之旧金山,乘轮车至纽约,为程万一千里,行期不过八日,是万里而如数百里之期也;旅费不过洋银百余枚,是万里而如千余里之费也。是故,中国而仿行铁路,则遐者可迩,滞者可通,费者可省,散者可聚。请稍言其崖略:

今天下大势,江淮以南多水路,江淮以北多陆路。南方诸省,其地非尽饶沃,其民殷阜,此无他,以其支河别港,纵横贯注,而百货得以流通也。北方诸省,其地非尽硗瘠,其民贫苦,此无他,以其沙多水淤,道里修阻,而百货不能流通也。迩者岁入财赋,洋税千数百万两,厘金千数百万两,大约在南方者什九,在北方者什一。诚能于西北诸省多造铁路,俾如江南之河渠,经纬相错,则贫者可变为富。即东南诸省,得铁路以通水道所不达,则富者可以益富,厘税之旺,必且数倍曩时。此便于商务者一也。自有轮船以来,江浙漕粮,改行海运,而国与民两便。然议者犹欲规复河运,以防海道之不测。与其掷重赀以复河运,不如招商股以开铁路。铁路既成,譬如人之一身,血脉贯通,则百病尽去。且昔日西征之师,转运费逾千万。今年晋豫荐饥,山西米价腾踊,每石需银至四十余两。设令有铁路可运,由津至晋千余里,核计西人运价,每石不过三两左右,合之天津米价,亦不过六两以外耳。今以转运无路,而价昂辄逾七倍,是饥民之死于沟壑者,亦至七倍之多也。岂不哀哉?设令轮车盛行,则漕运也,赈粮也,军饷也,皆不劳而理、不费而捷矣。此便于转运者又一也。曩者海氛不靖,动辄调兵远省,经年累月,仅乃成行。筹粮筹费,拮据不遑,比其稍集,而彼又不知何往。所以未及交绥,情势已为之大绌。何则?彼萃而攻,兵虽少而见有余;我分而守,兵虽多而形不足。彼有轮船以资遄发,故一动而诸路受其警;我无轮车以利征调,故悉锐而一路尚难固也。昔普之攻法也,其初静以待动,示不用兵,逮闻法将伐普,始以电报召诸将,不十日而数十万之师,毕入法境,遂使法人不及措手。此铁路之为用大也。诚令及时兴造,一旦有事,虽云贵、甘肃之兵,半月可集。然则中国而有铁路,即令每省养兵一万,合十八行省计之,无异处处有十八万之兵也。中国而无铁路,即令每省养兵十万,而汊港纷歧,防不胜防,仍犹尪者之不能起,跛者之不能行也。矧此制一行,中国虽裁防兵之太半,而声势联络,日见其强。他日即以裁兵之费增营铁路,复收铁路之利以供国用,一举而三善备焉。此便于调兵者又一也。且今中国兴举之事不为不多,然皆必得铁路以济其穷者,何也?凡远水之区,洋货不易入,而土货不易出。今轮船所不达之处,可以轮车达之,出入之货愈多,则轮船之懋迁益广,此与轮船相表里者也。煤铁诸矿去水远者,以轮车运送,斯成本轻而销路畅,销路畅而矿务益兴,从此煤铁大开,经营铁路之费亦益省,此与矿务相表里者也。轮车之驰,日千余里,其行倍于驿站最速之马,从此文书加捷,而民间寄信章程,用西法经理,俾与铁路公司相附丽,其利甚溥,并可稍裁驿站,协济铁路之费,此与邮政相表里者也。方今闽、沪诸厂,入款日绌,出款日增,无自然之利,而专待拨公帑,未有能持久者也。今宜令出洋学徒,研究铁路利病,数年之后,各厂竟可自造。推行既广,则制者修者,日至而不穷。议定章程,按给工价之外,津贴厂费若干。较之购自外洋,既省运费,又免缓急不时之虞。各厂得此挹注,亦可经久不废,此又与机器诸厂相表里者也。夫开铁路之便,如此其广,否则不便如彼其多。是故西洋诸国视建铁路,与城郭宫室等。近以区区之日本,亦复锐意营造。然而中国独瞠乎居后者,何也?则囿于见闻,而异议有以阻之也。议者皆曰:铁路若开,恐引敌入室也;恐夺小民生计也;恐当路之冲,冢墓必遭迁徙,禾稼必被薰灼也。不知此皆揣摹影响而不审于事实者也。昔普之攻法也,阴遣死士,先坏其国中铁路。法人行师濡滞,终以是败。若果足为敌用,普人何不留为入法之途,而必坏之乎?然则铁路者,所以征兵御敌,而不能为敌用者也。是故,当总路扼要之处,必驻营以守之;每段十里五里,设巡役以瞭之;所以防护之者至周且密。设有不测,则坏其一段而全路皆废,只一举手之劳耳。恶能为敌用哉?且铁路公司既设,于是有修路之工,有驾驶之人,有巡瞭之丁,有路旁短送之马车,有上下货物伺候旅客之夫役。计其月赋工糈,八口之家,足以自赡。缘路则可增设旅店。其饶于财者,可以广买股分,坐权子母,是皆扩民生计者也。乃谓为夺民生计,谬矣。若夫迁冢墓、薰禾稼之说,殆指洋人言之。然惟中国不为,故洋人惜良法之不行,欲代中国倡行之。中国先自举动,则万国公法,固无干人自主之权者。且中国政务,以顺民心为本。其冢墓当道者,稍迂回以避之。铁路宽者不过盈丈,狭者数尺,两旁稍营余地,岂有薰灼之患?二者皆拘墟之臆说,其无足虑甚明。由是言之,此事不为,则永无创辟之机。何也?成见终难遽融也。为之,则必有振兴之日,何也?习俗可以渐化也。往岁吴淞口之开路也,南方士大夫见惯不惊,渐有称其便利者,是风气亦在倡之而已。

夫滥觞之水,可为江河,勾萌之达,可被山阿。西洋诸国,五十年前,亦犹今日之中国。为今之计,宜有以稍倡其端,以新中国人之耳目,则数十百年后,不患不如今日之西洋也。且西洋铁路虽长,其始或数十里,或数百里,皆由积累以成通衢。今宜择繁盛密迩之区,试办一二,俾民观听日洽,鼓舞于不自知。夫掷数百万之帑项,以开千古非常之功,此庸人所惊,而圣人所必为也。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官为掌其政令,定其税额,恤其隐情,而辅其不逮,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自京师而西,可为路以达太原,南可为路以达汴梁,东南可为路以达清江浦。由太原而西,可接而达于西安,于兰州,于蜀滇黔。汴梁而南,可接而达于汉口,于长沙,于桂林。清江浦而南,可接而达于苏皖,于江西,于浙闽广。由是再极于四周,错综交互,无远弗届。如是而不联遐僻于呼吸,变贫弱为富强者,未之有也。而要其发轫之端,必自近地始。然斯事至繁且赜,其始行之有变通之法,有杜渐之宜,有推广之功,一不慎则弊端立见。兹谨议其大指,而略具条目如左:

一、平地开路百里,合计买地填路,及一切工程物料,置备火车机器之费,约需银四十万两。近闻开平矿务议开铁路,而居民虑其不便。盖以铁路绵亘不断,其两旁虽筑路拱,以留原有之直路。然民车农车,与夫牛驴耕具,势不得越路而往来,则横路不可不开也。当此造端之始,必以便民为本,他日扩充营建,乃不至有所阻挠。将欲便民,莫若用旱桥之一法。俾铁路出桥上,而行人车马皆出桥下。其布置之疏密,宜相度形势,或十余里,或数里而建一桥。因其故道,勿令隔绝,则民无怨言。虽因此多费数万金,固势所不能已也。开平矿政既有功效,则磁州、荆门大冶诸矿,亦可仿行矣。

一、自大沽至天津,水路纡曲,逾二百里。若由陆路开径道,不过百里。似宜筹经费,集商股,修一铁路,与水道相辅并行。俾民闻见日多,数年之后,运载渐旺,他处必有闻风而起者。未始非为山覆篑之一助也。

一、中国士大夫不知铁路为何物,骤闻是说,不免疑骇,及目见之,则此事本甚平常,无足惊异。从前吴淞口铁路,若留至今日,则知其利者必渐多。今既先创造天津、大沽一路,则自吴淞至上海,自临清至张秋,自清江浦至桃源之仲兴集,自周家口至汴梁,自常山至玉山,自袁州之芦溪至萍乡,自江山越仙霞岭至浦城,自南安越大庾岭至南雄,皆可渐次经营。以便商旅,以利转运,以裕税课。统计成本,约皆在百万两内外。无论或招商股,或筹官款,皆易集事。商民既见惯不惊,或可渐推渐广,以收日积月累之功。

一、外洋铁路有双单行之别。双行者可以一往一来。单行者,或今日往而明日来,或半日往而半日来。双行之路,占地宽不过一丈二尺。单行之路,占地七尺。此路虽在官道之中,既须填筑加高,与官道判若两途。自于官道中车马行人,无拥挤磕碰之患,其十字午贯之路,除建旱桥一法外,又有于两旁设立栅门,瞭望火车将至,则闭栅以止行人,俟火车既过,然后启栅。其法不如旱桥之尽善,而用费亦可稍简。至造路之费,地价亦其大宗。如有田庐侵碍官道者,当不惜重价以偿贫民。万一坟墓田庐,不愿迁徙,自当设法绕避,勿稍勉强。必使官吏尽知此意,则绅民自无阻挠矣。(www.xing528.com)

一、买地筑路,议不得损民坟墓,侵民田庐,以顺民心。然非常之原,黎民所惧。彼傍路之人,疑夺其生计,必出死力以相挠。近闻闽省创办电线,恒被乡民毁坏,然彼不过耗费工程而已。若铁路受损,动关数十百人之性命,其势尤危。今立法在何处开路,宜就地先招股分,不得则以商股充之。其辟路人工,路旁巡役,与夫搬卸货物,伺应旅客,均先招用近地之人,不足则另募以补之,以为拓民生计之明证。夫土著之人,耳目易周,呼应易灵,且一人业此,足化十人,十人足化百人,推而至于无穷。则不费财而民心可大附,此要结于无形之术也。

一、洋人于中国铁路,望之甚殷。或虑内地贸易繁盛,彼又将请添口岸。不知西洋诸国,本无内地开口岸之例。即日本铁路渐兴,不闻洋人之有他求。若因此而辍要务,是犹虑人借贷,而不自理其田产也。其究也,必将借贷于人而不可得。且今经营内地铁路,洋货得我之转输,而销路益畅,我得洋货之附益,而转运益多,固属一举两利。洋人有执照游历内地者,亦听其附我轮车。总之,守定约章,无瑕可蹈,彼断不能为意外之请也。

一、铁路创办之始,似不能不购之外洋,又不能不雇用一二洋人。然宜亟令闽、沪诸厂,招募华匠,刻意研求。有知此中窾要,及能驾驶火车者,给厚糈以鼓舞之。庶数年之后,可以自造自修,不至授柄于人,亦不至一旦有事,猝然停废。公司股分,宜仿轮船招商局之例,不得转卖洋人。非惟豫防流弊也,保中国自主之权,当如此也。

一、火车大行之后,各州县驿站,渐次酌裁,其费可供铁路之用。惟州县办公,颇有仰给驿站者,宜查明有驿州县,向得余费若干,由铁路公司如数津贴,以为办公之用。如是则官与商浃洽,公事不至掣肘矣。

一、外洋有铁路新式,其窄不过一尺内外,地势不必修平,下栽木桩为架,上置浮梁,梁上铺铁为辙。辙与轮相辖,两旁复有平轮,夹木梁而行,以防倾侧。用以运兵载粮,费省工速。其木架随时可搭,不用可拆,如涉水之有浮桥,所以济急一时也。近者普法之战、俄土之战,均用此路以运军储。盖仓卒之秋,修治铁路,非惟费多,亦且不暇,不若用窄路之为便。他日有不虞之事,仿而行之,亦事半功倍之道也。

(选自《庸庵文编》卷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