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揭示人文素养!

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揭示人文素养!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 轼《水调歌头》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 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揭示人文素养!

苏 轼

【知识精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 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写出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

2.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3.本词上阕写___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__,其实是_____________。

4.词中联结自然与社会,用变幻不拘的宇宙规律,说明人间离多合少是自古以来存在的事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中表达作者美好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www.xing528.com)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以下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拓展训练】

1.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写月抒怀的诗句,你能举出两例吗?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3.试对本词的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