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景园林艺术:造园之始

风景园林艺术:造园之始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前应先确定主题思想,即意在笔先,然后再行设计建造,达到主题鲜明,主景突出的效果。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主题思想通过园林艺术形象表达,是园林创作的主体和核心。总之,立意于造园之始,表现于园境之中。立意要有新意,注重地方特色、时代特性,体现个人艺术风格,注重境界的创造,提高园林艺术的感染力。

风景园林艺术:造园之始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前应先确定主题思想,即意在笔先,然后再行设计建造,达到主题鲜明,主景突出的效果。不同时代的人们有不同的意境追求,不同的意境追求反映了人们对人生、自然、社会等不同的定位与理解,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

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立意,即主题思想的确定,也是指指导思想的构思。主题思想通过园林艺术形象表达,是园林创作的主体和核心。园中景物皆根据其“意”来设置,形成风格统一的艺术整体,如网师园围绕“网师者,渔人也”这一立意,园中所建亭阁房屋都如村社般简实平朴,无富贵之气。正如《园冶·兴造论》中提到的“三分匠,七分主人”,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设计主持人的意图对风景园林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无论是何种园林形式都反映了园主的思想,而其思想是根据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如皇家园林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必以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为主要意图;寺观园林以超凡脱俗普度众生为宗;私家园林有的以想光宗耀祖为目的,而有些则以拙政清野、升华超脱、崇尚自然为乐趣。

“意境”一词来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他认为诗有三种境界:只写山水之形的为“物境”,借景生情的为“情境”,能托物言志的为“意境”。意境指通过意象的深化而构成的心境意合、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也就是主客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表现了意因景存、境由意活这样一个辩证关系[3]陶渊明代表的田园意境,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追求清淡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仙山琼阁、一池三山为代表的神话意境,表明了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对仙境长生的向往;景区、景点的题名,蕴藏着人们对生活的强烈眷恋和对祖国大地的赤诚爱心,如位于避暑山庄松林峪山谷端尽头的“食蔗居”,寓意蔗到尽头最甘甜、行至谷端景最佳之意。(www.xing528.com)

以景名代诗,以诗意造景,是意境创作的常用手法。例如,颐和园“知春亭”就出自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诗;“秋水亭”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出自韩愈诗“晚年秋将至,长风送月来”。以园名点题表现意境者,从许多园林取名可见一斑,如“拙政园”“怡园”等。近现代的园林及风景名胜区的景区景点仍运用优美题名创造一种瑰丽深奥的意境美,如沈阳北陵公园的“松海听涛”等。

总之,立意于造园之始,表现于园境之中。立意关系到设计思想的体现,又是设计过程中合理运用园林要素的依据,因此,立意的好坏对整个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在风景园林规划之前先需要实地勘察、测绘,掌握情况,明确绿地性质和功能要求,然后确定风格和规划形式。意在笔先,要善于抓住设计中的主要方面,解决功能、观赏、生态及艺术境界的问题。立意要有新意,注重地方特色、时代特性,体现个人艺术风格,注重境界的创造,提高园林艺术的感染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