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景观铺装设计要素-生态视角与色彩的利用

景观铺装设计要素-生态视角与色彩的利用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合理利用色彩对人的心理效应,如色彩的感觉,色彩的表情、联想与象征等,我们可以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景观铺装,让原本灰暗的地面充满生机和情趣,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靓丽楼宇、多彩花园一起营造优美的城市空间,让人们的生活更多精彩。黄绿色具有一种冷色的端庄的色彩,平静而又凉爽,显出一种青春的力量,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因此黄绿色的地面铺装给人一种自然的清新感,常使人联想到春、竹、嫩草等。

景观铺装设计要素-生态视角与色彩的利用

(一)色彩

1.色彩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色彩是由于光刺激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而引起的一种感觉。没有光,人眼就感知不到色。它又分为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无彩色系是指黑、白以及黑白混合后得到的灰色;除上述黑、白、灰外的所有颜色均属于有彩色系。有彩色系的所有色都有共同的属性和特征,即色彩的三属性色相饱和度明度;无彩色系则只具有明度、不具有色相和饱和度的属性。

(1)色相是我们能够感觉到的光谱上的各个色谱段,如红、橙、黄、绿、青、蓝、紫。

(2)饱和度是使我们对有色相属性的视觉在色彩鲜艳程度上做出评判的视觉属性。有彩色系的色彩,其鲜艳程度与饱和度成正比,色素浓度越高,颜色越浓艳,饱和度也越高。非彩色系是饱和度等于零的状态。

(3)明度是使我们可以区分出明暗层次的非彩色系的视觉属性,这种明暗层次决定于亮度的强弱,即光刺激能量水平的高低。

在景观铺装设计中,色彩是重要的设计要素。合理利用色彩对人的心理效应,如色彩的感觉,色彩的表情、联想与象征等,我们可以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景观铺装,让原本灰暗的地面充满生机和情趣,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靓丽楼宇、多彩花园一起营造优美的城市空间,让人们的生活更多精彩。

2.色彩的心理知觉

(1)色彩的感觉。色彩给人的感觉有兴奋与沉静之分,有轻重之分,有软硬之分,有华丽与朴素之分。兴奋、沉静也可分别称为积极与消极。由于红、橙、黄纯色能给人以兴奋感,故称为兴奋色;而蓝、绿色给人以沉静感,故称为沉静色。生活中,我们凭借视觉经验,认为白色的棉花是轻的,而黑色的煤、铁是重的,这样就形成了对色彩轻重之感的认识,这种感觉实际上是物体色与视觉经验所形成的重量感作用于人的心理结果。色彩的软、硬感与色彩的明度、纯度相关。明度高,纯度低的色彩使人感到柔软;明度低,纯度高的色彩使人感到坚硬。所以在景观铺装色彩设计中,兴奋色铺装可以营造喧闹、热烈的气氛,沉静色铺装给人优雅、娴静之感,自然色铺装突出自然气息,浅色调铺装轻松活泼,深色调铺装庄严肃穆。而且不同的色彩搭配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黄白搭配欢快、明亮,红黑搭配稳重、深沉,蓝绿搭配雅致、宁静等。

(2)色彩的表情、联想与象征。每一种色都有自己的表情,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例如,红色能使人的血液和肌肉循环加强,能引起人的兴奋,饱和的红色有一种力量、热情和冲动之感,同时红色又给人留下恐怖心理,因此在转弯处、分流合流处、人行横道、收费站等特殊场所采用红色的地面铺装来警示司机和行人,可以获得良好的安全效果。橙色能使血液循环加快,而且有温度上升的感觉,橙色是色彩中最活泼、最富有光辉的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它常和太阳相联系,因此在北方寒冷地区,橙色的地面铺装可以使人们在寒冷的冬季感到一丝暖意。黄色是最明亮的色彩,是使人愉悦的色,幸福的色,给人明快、活泼、希望、光明的感觉,同时它又是警示色。因此黄色的地面铺装最能吸引人们的视线。绿色是我们视觉中最能适应刺激的一种色,绿色显得平静,使人的精神不易疲劳,如果你的眼睛感到刺激、难受时,可以在绿色中去求得恢复,因此在公路上采用绿色的路面铺装最合适。黄绿色具有一种冷色的端庄的色彩,平静而又凉爽,显出一种青春的力量,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因此黄绿色的地面铺装给人一种自然的清新感,常使人联想到春、竹、嫩草等。蓝色与红、橙、黄一类积极性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它是消极的、收缩的、内在的色彩,蓝色让人感到雅致而冷静,与红、橙暖色在一起,又为此类色彩提供了深远的空间效果,深蓝色如同天空、海洋,有着遥远而神秘的感觉,因此岸线道路采用蓝色的地面铺装,可以与环境协调配合,浑然一体。

白色具有光明的性格,又能将其他色引为明亮,白色的性格内在,让人感到快乐、纯洁,而毫不外露,白色一旦大面积使用,会造成一种眩晕感,给人的心理上带来一种强烈的冲击。黑色在视觉上是一种消极的色彩,黑色给人稳定、深沉、严肃、坚实的感觉。我们认为大面积的白色水泥路面和黑色沥青路面单调乏味,为了创造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应当进行景观铺装,使道路彩化,更具吸引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景观铺装的色彩设计排除白色与黑色,其实白色和黑色与其他色彩合理搭配会产生很好的设计效果。灰色是白与黑的混合色,由于灰色明度适中,因此它属于能使人的视觉得到平衡的色,在宗教广场、纪念广场、陵墓广场的铺装设计中,由于灰色刺激性不大,所以灰色的路面铺装表现性和注目性相对较差,有效突出了主体建筑的效果,强调了广场设计的主题。

3.色彩在环境中的特征

(1)色彩的公共性。城市环境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居住环境。其中,铺装色彩与城市环境中其他的组成部分一样,将被每天在这个城市生活、工作的人们,甚至外地的游客所感知,它所传达的信息的受众不是个人,而是具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因此,铺装色彩的公共性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铺装色彩不同于其他诸如服装家具等,它的传递不具备选择性。因此,铺装色彩的设计应该基于受众群体的色彩感觉,而不能仅从设计者个人的经验和爱好出发。

(2)色彩的文化性。城市的物质环境是地方传统工艺和地方材料的直接载体,成为我们解读城市传统历史和地方文化的最为鲜活的教科书。色彩作为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也因此承载了文化和传统的因素而具有了文化性,是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色彩,自然包括铺装的色彩,透射出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人类文明的特殊发展过程和成果。在保护地方人文环境、发扬地域文化的今天,铺装色彩的文化性需要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总之色彩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因此在景观铺装设计中,应该深入了解色彩的个性、表情、视觉规律以及对人的心理作用,注意色彩之间的搭配,根据铺装的性质、功能,所处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和周围建筑环境以及建筑材料特点进行整体设计,创造出景观铺装设计的精品。

(二)质感

所谓质感,是由于感触到素材的结构而有的材质感,不同的质感可以营造不同的气氛,给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质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暗示,如细密光滑的材料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多用于广场、商业集中地等场景,无光泽粗糙的材料给人以朴实无华之感,多用于公园、河流等场景。不同质感的材料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合理搭配,以体现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光面材料应用的注意事项:光面材料一般情况下多用于铺装收边或局部点缀,在北方的冬季多雪自然环境下,光面材料的摩擦力小,人行走容易滑倒,安全系数太低,所以不宜大面积使用。光面材料在光线的照射下反射率较高,人们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中活动容易视觉疲劳,头晕目眩。

材料的质感丰富多彩,铺装景观材料可分三大类:整体性铺装、板块铺装、砌块铺装。其中砌块铺装的材料种类最丰富,不能一一列举,在这里粗略介绍几种常用材料。

(1)天然石材,具有质感古朴自然与高强度的特性,其表面质感的可塑性很强,天然石材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其表现出的质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剁斧板材、荔枝面板材、粗磨板材等表现出的质感粗糙古朴、防滑性能好;磨光板材表现出的质感光滑富丽、光泽度和装饰性很强、防滑性差。在北方室外及行车路面不主张大面积使用。

(2)水泥混凝土砌块,水泥混凝土砌块(水泥砖、花格砖等)是人行道路铺装最常用的类型,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提高,使水泥混凝土砌块表面在色彩、质感、耐久性方面有了千变万化的可能,从而使铺装表达得生动无比(其代表为彩色混凝土压印)。

(3)沥青橡胶砌块,沥青橡胶是一种高弹性材料,特别适用于居民区、体育场的跑步道及儿童活动器械的场地。其装饰性不强,但有独特的使用功能。

(4)木质砌块,木材是最古老的材料,木质砌块软硬适度,行走舒适,质感自然朴素,富有亲切感。

(三)纹样

在铺装中使用纹样由来已久,纹样起着装饰路面的作用,而铺装的纹样因场所的不同又各有变化。一些用砖铺成直线或平行线的路面,可达到增强地面设计的效果。但在使用时必须仔细小心,有些直线可以增强空间的方向感,而有些直线则会增强空间的开阔感。

图案有自然形图案和几何形图案两种。自然形图案包括动物植物、人物、自然景物等;几何形图案以几何形体如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多边形等为基本内容。图案中的纹样有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两大类。单独纹样有适合纹样、角纹样和边缘纹样三种;根据组织结构又分为规则和不规则两种,平衡的结构既是不规则形的;直立式、辐射式、转换式、回旋式之类属于规则形的。连续纹样主要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类,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结构可以归为散点式、折线式、直立式、斜行式、波状式、几何式等;四方连续纹样一般为散点纹样、连缀纹样、重叠纹样等。

许多图案纹样会产生很强的静态感,如正方形、圆形和六边形等规则、对称的形状都不会引起运动感,而会形成宁静稳定的氛围,在铺装一些休闲区域时使用效果很好。同心圆那样的图案通常是以一些砖头、鹅卵石、拳石等小而规则的铺装材料组成,把这些材料布置在地面或者广场的中央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中国传统砖石铺地图案,规则型的有席纹、人字纹、回纹、斗纹等,不规则的有冰裂纹、乱石纹等。还有的铺地则是用特制的雕花砖铺砌的,含有一些吉祥寓意,例如民间常见的莲花纹等。再有一种,则是整个地面采用特制雕花板材,雕刻的内容丰富多样,人物、花鸟甚至是完整的民间故事,极富中国特色,构成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中国古代的铺装图案还经常应用隐喻、象征的手法。比如民间常用的“暗八仙”图案,即在图案中只出现八位仙人所持的器物,而不出现人物形象,这样的图案就经常会在铺装中看到。另外蝙蝠(音同“福”)、莲花等图案也很是常见,这些都是古人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中国古典园林的铺装形式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但是,由于有的图案过于复杂,施工起来比较困难,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因此只适用于某些风景园林或局部的铺装设计之中。(www.xing528.com)

在景观铺装设计中也经常使用文字、符号、图案等进行创意,以突出空间的个性特色。在日本就经常把彩绘地砖、金属浮雕、石浮雕、石料镶嵌图案、地砖镶嵌图案等嵌入铺装面中,或利用表面涂敷技术在铺装面上形成各种图案。这些带有文字、符号、图案的铺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趣味性,有的充满地方色彩,有的表现地图内容,有的具有指向、标志作用,也有的等间距排列作路标使用,这些纹样赋予景观环境以文化内涵,增强空间的可读性与可欣赏性,有利于形成独特的街区或广场形象。

现代景观中的铺装图案多以重复出现的几何图形为主,这一方面是由于铺装材料的特性所决定;另一方面,几何图形给人一种理性的印象,赋予环境一种秩序感,这与现代景观的总体感觉是相吻合的。

个性化、创造性的图案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景观铺装设计之中,这些图案的使用必须结合特定的环境氛围,才能表达出其自身所蕴涵着的深层次意蕴。例如,上海静安公园入口处的铺装,就直接由一张公园的地图来展现,构思十分巧妙,有效实现了空间入口的导向作用。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中的地面铺装,使用唐朝时期中国的地图,具有一定文化寓意和指向。大连森林动物园的落差式音乐广场运用了十二生肖的图案铺装,表达了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轴线的青铜甬道上,镌刻了距今300万年前人类出现至今2000年的时间纪年,总计18万字,记载了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共7000多条重大事件

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在铺装中采用仿生形式的图案取得一种特殊的效果。例如,利用混凝土的可塑性,在地面铺装中模拟木材的纹理,动物、植物的形状等,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虽然这样做并不能做到真正的生态化,但是会在心理上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在园林道路中,比较忌讳出现很长的毫无变化的直线型路面,这样会使游人感到单调、无聊,容易产生疲劳感,因此需要尽量避免直线性路面的出现。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必须采用直线性道路的时候,可以通过铺装的图案来将直线路面做“曲线化”的处理。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曲线过多也会给人一种纷乱、不稳定、过于流动的感觉,因此设计的时候需要把握“度”的问题。

(四)构形

1.构形的基本要素

(1)点。点在构形中一般被认为是只具有位置而没有大小的视觉单位,它既没有长度,也没有宽度。点与它所处的空间相比较而存在,其大小超越这个视觉范围,就失去了点的性质,就会形成“面”或“体”了。点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或组合能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从点的作用看,点是力的中心。当画面中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很容易集中到这个点上。因此,点在画面的空间中具有张力作用,在人们心理上,有一种扩张感。当空间中有两个同等大小的点各自占有其位置时,其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此两点的视线上,在心理上产生吸引和连接的效果。空间中的三个点在三个方向上平均散开时,其张力作用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如果画面中的两个点为不同大小时,观察者的注意力首先会集中在优势的一方,然后再向劣势方向转移。点的不同形态和组合,能够形成多种视觉心理的功能作用。序列的点可以使人感知到线,缩小了的物状能够产生不同的形态点,点的大小序列产生不同方向、远近连续的点,点的等距排列形成安定、均衡的点,还有富有韵律的点,形成节奏的点,充满动感的自由的点,向外扩张与向内积聚的点等。在人行道的铺装构形中,常采用序列的点给人以方向感,在园林的铺装处理中,采用大小不一的点排列形成的小径,会充满动感与情趣。

(2)线。在几何学定义里,线只具有单位、长度而不具有宽度和厚度,它是点进行移动的轨迹,并且是一切面与面的边缘的交界。线与点一样广泛地存在于自然形态之中,到处被人感知、被人应用着。线的种类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一般来讲,直线具有静的心理特征,而曲线则表示动感。线在刻画形象和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线比点更具有较强的感情性格。直线的性格挺直、单纯,是男性的象征。表现出了简单、明了、直率的特点,具有一种力量上的美感,其中粗直线坚强、有力、厚重和粗壮,而细直线却显得轻松、秀气和敏锐。折线具有节奏、动感、活泼、焦虑、不安等心理。从线的方向来说,不同方向的线,会反映出不同的感情性格,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而加以灵活运用。水平线能够显示出永久、和平、安全、静止的感觉。垂直线具有庄严、崇敬、庄重、高尚、权威等感情心理的特点。斜线是直线的一种形态,它介于垂直线和水平线之间,相对这两种直线而言,斜线有一种不安全,缺乏重心平衡的感觉,但它有飞跃、向上冲刺或前进的感觉。曲线与直线相比,则会产生丰满、优雅、柔软、欢快、律动、和谐等审美上的特点,它是女性美的象征。曲线又可以分为自由曲线和几何曲线。自由曲线是富有变化的一种形式,它主要表现于自然的伸展,并且圆润而有弹性,它追求自然的节奏、韵律性,较几何曲线更富有人情味。几何曲线由于它的比例性、精确性、规整性和单纯中的和谐性,使其形态更有符合现代感的审美意味,在设计中加以组织,常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面。几何学中的含义是线移动的轨迹,或者是点密集所形成的面。外轮廓线决定面的外形,可分为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自由曲线形、偶然形。几何直线形具有简洁、明了、安定、信赖、井然有序之感,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曲线形,它比直线更具柔性、理性、秩序感,具有明了、自由、易理解、高贵之感。自由曲线形,它是不具有几何秩序曲线形,因此它较几何曲线形更加自由、富有个性,它是女性的代表,在心理上可产生优雅、柔软之感。偶然形一般是设计者采用特殊技法所产生的面,和前几种相比较更自然、更加生动,富有人情味。不同曲线形的面组合形成的铺装极具现代感,使人感到空间的流动与跳跃。

2.构形的基本设计手法

(1)轴线。轴线是我国传统设计思想中最重要的设计手法,是构成对称的要素,从气势恢宏的故宫,到江南幽雅恬静的农家小院,对称的景观随处可见。轴线贯穿于两点之间,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有时候轴线是可见的,给人以明显的方向性和序列感;有时候轴线又是不可见的,它强烈的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使人能够领会和把握空间,增加了空间的可读性。运用轴线合理组织与安排铺装空间及景观构图,可以给人强烈的空间感染力,达到景观环境设计的完整统一。

(2)重心。重心一般泛指人对形态所产生的心理量感上的均衡。重心的位置和形态,通常决定了景观环境的主题。重心可以是平面的中心,也可以偏离中心设置,它通常是人们视线的焦点和心理支撑点。重心在铺装构形设计中同轴线一样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小面积的地面铺装多采用重心的构图设计手法来强调空间环境的主题,加深人们对景观环境的印象。

(五)高差

高差产生于地形的起伏,同时也是避免一马平川、单调乏味的平淡景象,增加景观层次的有效方法之一。景观中可以利用高差的变化对环境空间进行分割,避免各个区域之间的干扰。用铺装来处理高差的变化,可以方便行人行走,保证步行交通的安全,也可以限定空间,使人产生不同的环境感受。例如,在高出地坪的地方会有兴奋、高大、超然、开阔、眩晕的感觉;而在较低的地方则有围合、隐蔽、安全、私密、温暖的心理感觉。

城市景观设计中,高差的处理主要靠台阶和坡道等方式。老年人、儿童及残障人士对台阶和坡道的要求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设计专题。另外,居住区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存取也需要合理的台阶及坡道设计。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中,对于倾斜度大的地方或局部发生高差的地方,都需设置阶梯。阶梯是园林道路的一部分,在园林环境中设置的阶梯,其美学价值远超过实用价值,故阶梯的设计应与道路风格成为一体。在设计时,台阶的高度(R)与宽度(T)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变动时可依下式计算:2R+T=67 cm;阶梯标准尺寸(屋外)计算可依据公式:(踢面高×3)+踏面宽=70 cm,但以踏台高15 cm,踏面宽30 cm为最大。各种资料显示,庭园中台阶的最佳尺寸为100~200 mm。最著名的一个实例,莫过建造于1723~1726年罗马的西班牙广场了。西班牙广场因旁边的西班牙大使馆而得名。高高的西班牙大台阶建于1723年,是由法国人出资、意大利建筑师斯皮奇设计建设的,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广场环境。台阶前的“小舟喷泉”是贝尼尼父亲的作品。137级台阶的顶端,是法国人在16世纪修建的圣三一教堂,属于哥特式风格,也是西班牙广场地标性的建筑。“它的水平高度的变化形成优美的轮廓,把行为上的必然转化为令人愉悦的体验。它造型明快富于节奏变化的踏步形式,被弧形梯段交汇处的平台所打破,仿佛舞蹈者短暂的停顿,呈现给罗马人和参观者一处比例优美的舞台。”

坡道是一种处理高差变化的有效手段,坡道按照类型可分为行走坡道与无障碍坡道两类。一般坡道设计的最大坡度为1∶10,而专为残疾人服务的无障碍坡道最大坡度为1∶12。坡道设计有三种情况:一是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交叉处的道口处的坡道,二是大型商场、写字楼等公共设施入口处的坡道,三是进入地下通道的坡道。在一些广场、园林、步行商业街环境中,甚至是城市步行道路上,人们往往选择走坡道而不是爬阶梯,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当予以考虑。

另外,较小的高差处理还有下沉和上升两种方式将地面进行降低和抬高,这些都要结合环境的景观特点进行设计,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六)边界

边界是线性元素,是一个空间得以界定、区别于另一空间视觉形态要素,是连续过程中的线形的中断,是一种横向的参照物。边界处理是景观铺装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边界的走向与形态由周围环境决定,因为环境千变万化,所以边界的形式也是多姿多彩的,构思巧妙的边界形式可为整个铺装增添情趣与魅力特色。根据所强调的内容不同,总的来说边界可分为两类:确定性边界和模糊性边界。确定性边界是领域划分的有效手段,常利用缘石、隔离桩以及构形、色彩、材料的变化对人进行心理暗示,强化边界效果。而模糊性边界可以实现一个环境空间到另一环境空间的自然过渡,空间转换温和顺畅。当铺装与绿化结合时,采用模糊性边界还可弱化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冲突。由此可见,在景观铺装设计中,灵活地进行边界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七)尺度

尺度是一个设计中成败的关键,不同的设计空间有着不一样的尺度街量标准,这里我们把尺度总结为三类:人体尺度、小尺度、大尺度。

(1)人体尺度。我们讨论各种尺度,最终还是基于人的视角,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时感知的结果却是趋同的。可以认为,在尺度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概念应该是普遍性的,是基础。E.T.霍尔提出了人性交往的四种距离尺度: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这其中最大距离为10 m,我们将人体尺度的范围设定为1~10 m。在这个范围内铺装的设计追求的是细节,人们对着个范围内铺装的质感、大小、形状、色彩有着最直观、最清晰的感知。

(2)小尺度。一般是指容易度量和体会的小空间,如小公园、宅间绿地等。小尺度空间一般注重营造亲切、安全、舒适等氛围,其尺度范围一般在10~100 m,铺装设计应在构图形式、色彩、质感等方面做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使铺装融入周边环境。

(3)大尺度。大尺度的设计是以人的空间感觉为主,尺度范围在100~1000 m,如城市广场、居住区等。大尺度的空间设计可以突出庄严肃穆、宏伟壮观,如市政广场等政治色彩较浓的地方。铺装尺度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人体尺度,还应考虑视觉的运动特性等,如为了让在高速运动下的人和车看清并分辨物体或标示,我们就应将其形体放大,在机动车道两侧的铺装设计,我们应以乘客的视觉特点为主,以大尺度设计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