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蓝玉:腥风血雨话宫廷中的重臣们

蓝玉:腥风血雨话宫廷中的重臣们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朝的蒙古族统治者实行高压政策,把境内民族分为四等,进行残酷的民族压迫。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后世称朱元璋为明太祖。在以后的战斗中,蓝玉作战确实越来越勇,屡立战功。蓝玉很快就被任命为大都督府佥事。蓝玉被封为永昌侯。蓝玉派奇兵偷袭达里麻。达里麻仓促应战,被蓝玉活捉。蓝玉继续向西南挺进贵州,那里的苗族武装也向明军投降。蓝玉与傅友德打败他们,杀死三万多人,并攻占七星关,直

蓝玉:腥风血雨话宫廷中的重臣们

谁能想到,放过牛,当过小和尚的朱元璋能当上皇帝?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早在秦朝末年,陈胜就提出过一个尖刻的问题:“公侯将相宁有种乎?”翻译成我们今天的话,可以说成“难道公侯将相也是遗传的吗?”

当年,成吉思汗指挥着蒙古骑兵,进行四次西征,席卷欧亚大陆,征服了远至斡罗思(俄罗斯)、勃列儿(波兰)、马扎儿(匈牙利)的大片土地,建立了察合台、窝阔台、钦察、伊儿四大汗国。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子孙又灭亡了金朝和南宋,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了元朝。四大汗国名义上是元朝的藩属,但由于那时的交通、通讯等条件的限制,他们都是独自发展的独立王国。

元朝的蒙古族统治者实行高压政策,把境内民族分为四等,进行残酷的民族压迫。由于元朝实现了整个中国的统一,社会经济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元朝的蒙古族统治者很快就腐朽了,再加上自然灾害、民族压迫等原因,引发了元末如火如荼的农民大起义。朱元璋就在这时候,参加了以郭子兴为首的一支农民起义军。他作战勇敢,受到郭子兴的器重,从亲兵升为百夫长,很快就升为将军。郭子兴死后,他就成了这支队伍的首领,并很快发展到十几万人。别看他没有文化,可是却很重视知识分子。儒生朱升建议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他就照办。他还把李善长、刘基、宋濂等知识分子和徐达常遇春武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他拥有一批精明强干的文臣武将,用几年的时间统一了江南,进而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大举北伐。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后世称朱元璋为明太祖。当年的八月,改应天为南京,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这一年被称为洪武元年。

朱元璋建国的时候,还面临着严重的军事任务。在北方,元朝统治者还盘据着以首都大都(即今北京)为中心的大片地区,特别是大漠以北,还有辽阔的地区可以作他们的后方,那里也保留着他们仍很强大的军事力量。同时,由农民起义军和地主武装形成的各地割据力量,也还没有放弃与朱元璋的争夺。他要完全统一中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好在他有着多年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像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将领和几十万军队。

洪武元年闰七月,在朱元璋立国不久,就下令右丞相、大将军徐达和副将常遇春北上伐元。行前,太祖朱元璋给他们饯行时说:“你们这次北征,面对着上百万众的敌人。若论冲锋陷阵,谁也比不了副将军。所以,我并不担心你们能不能打硬仗,只担心你们是不是会轻敌。”

“请陛下放心。”徐达说,“副将军作战,不但越来越英勇,而且也越来越有智谋。这几次同元军作战,副将军不论大战小战,处置都很得宜。”朱元璋满意地望着常遇春说:“大将军从不埋没你的功绩。你也一定不要辜负他对你的期望。如果让你们去同敌人的下级军官作战,是不是会觉得与大将军的身分不符啊?”

“不会的,陛下。”常遇春听到大将军徐达在皇帝面称赞他,当然很高兴。“我现在打仗,已经有了几位很好的助手。特别是我的管军镇抚蓝玉,几乎是每战必胜。一些规模不太大的战斗,交给他们打就行了。所以,我们这里不会发生轻敌的现象。”

“既然蓝玉这样善于打仗,为什么还只是个管军镇抚?”朱元璋问。

禀陛下,因为他是我的内弟,所以我不便给他过高的官职。”常遇春解释说。

朱元璋笑了:“我看,你的这个说法可站不住脚。”他对身边的刘基说:“刘爱卿,你不是还对我讲过祈奚荐贤的故事吗?我们都应该像祈奚那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国家现在正用人之时,不能埋没人才。像蓝玉这样的人,只要对社稷有益,该提拔的,就要提拔。”

常遇春跪下说道:“谢陛下隆恩。臣一定千方百计选拔人才。”

在以后的战斗中,蓝玉作战确实越来越勇,屡立战功。常遇春觉得又有皇帝的话在,对重用自己的内弟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蓝玉很快就被任命为大都督府佥事。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明军攻克了大都,即今北京,元朝灭亡。元顺帝率后妃、太子逃往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

这时的军事形势,远远不能让朱元璋松口气。除元顺帝逃往上都外,元朝的左丞相、总统天下兵马扩廓贴木儿还拥重兵占据山西。另一位丞相、太尉纳哈出据守辽东金山(在今辽宁省开原县)。梁王占据云南,等等。他们都以强大的兵力各据一方,牵制着明朝。这样的形势,也使蓝玉有了用武之地。

蓝玉也很作脸。洪武四年,他跟随雄武卫指挥使傅友德征蜀。傅友德出奇兵攻占了略阳关(在今陕西省略阳县),从而使明军得以顺沔水(即今嘉陵江)直入四川。然后傅友德决定分兵前进。蓝玉率领的一支队伍,很快就占领了绵州(在今四川省绵阳市一带),为傅友德略定整个汉中地区(在今陕西省南部)创造了条件。

第二年,蓝玉又随征虏大将军徐达北征盘据山西的元将扩廓贴木儿。徐达任蓝玉为都督,蓝玉率先头部队一举攻占雁门关(在今山西省雁门关),并在那里大败元军。之后,蓝玉率军北上,又在土喇河(在今蒙古国境内)大败元军。而徐达率领的明军主力,却被元军打得大败。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蓝玉又率兵攻克了被元军控制的兴和,活捉了元朝封的兴和公帖里密赤等五十九人。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蓝玉又同西平侯征西将军沐英讨西番(指今甘肃、青海一带少数民族地区),经过将近一年的战斗,活捉了那里少数民族的酋长,斩杀上千人,使明朝的疆域进一步向西扩展。第二年回京的时候,参加这次战斗的十二位将领都被封了侯。蓝玉被封为永昌侯。还被赐予世券,证明受过皇帝的封赏,可以受到特殊的优待。

总之,蓝玉的功劳越来越大,官位也越来越高。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蓝玉被任为征南右副将军,与征南左副将军沐英,随同颍川侯、征南将军傅友德率三十万大军出师云南。傅友德命令分路前进。蓝玉进入云南东部曲靖后,在一条叫白石江(今南盘江上游)江边与元军残部平章(官名)达里麻相遇。蓝玉派奇兵偷袭达里麻。达里麻仓促应战,被蓝玉活捉。这里的苗族部队见明军势大,投降了明军。这就为明军进入云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蓝玉继续向西南挺进贵州,那里的苗族武装也向明军投降。元朝留在这里的梁王逃跑,死在贵州。元朝曾在这里建立乌撒宣慰司,统治这一带的各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首领,还有不少人忠于元朝。他们联合起来抗拒明军。蓝玉与傅友德打败他们,杀死三万多人,并攻占七星关(在今贵州省毕节县),直取东川(在今云南省会泽县)、乌蒙(在今云南省昭通市)、芒部(在今云南省镇雄一带)等少数民族部落。水西(指贵州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地区的各部落也都投降了。从此,云贵地区就基本上平定,成为明朝的领土。在这一次出征中,蓝玉的功劳最大,不但给他增加了俸禄,还把他的女儿册封为蜀王妃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冬季,盘据金山的纳哈出屡屡出兵进犯明朝的辽东边境。蓝玉被任为征虏左副将军,随征虏将军冯胜,共率二十万大军向东北进发,征讨纳哈出。

当蓝玉的部队行进到通州(在今北京通州)的时候,有探子来报,听说纳哈出的军队,有一批驻在庆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蓝玉想,如能消灭纳哈出的其他部队,也可以大大削弱他的力量,压倒他的锐气。便当机立断,亲率一支轻骑兵,冒着漫天大雪,向北进发。纳哈出在庆州的这支部队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有明军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毫无精神准备,被蓝玉打个措手不及。蓝玉看敌军营中大乱,立即下令冲杀。他见有一个将军模样的人刚刚牵出马来,正带着一个年轻人要上马逃跑。蓝玉追上去,一枪刺穿那人心窝。这时,元军更乱了营,有人喊道:“我们的平章让明军一个大个子给刺死了!”蓝玉这才知道,刚才被他刺死的原来是元军的平章(官名)果来。蓝玉又用枪逼住那个年轻人说:“哪里跑?”那人看一看蓝玉高高的个子,红红的脸,圆眼睛一瞪,十分可怕,忙跪下投降。一审问,他原来是果来的儿子,名叫不兰溪。这一仗,把上千名元军杀的杀俘的俘,全部消灭。

当蓝玉追上冯胜的时候,已经接近金山了。他们刚刚扎营,就有人来报:元军派使来见。当时蓝玉正在同冯胜商议战斗部署。冯胜说:“让他进来。”来使说:“纳哈出将军听说大明军压境,不胜惶恐。特别是庆州一役,更表现了大明军是无敌天兵。因此,将军表示愿以全军向大明军投降。”

冯胜一听,当然很高兴。对蓝玉说:“那就请纳哈出将军前来蓝将军帐前投降。由蓝玉将军代表我军受降。”当时就让来使回去了。

第二天,纳哈出果然率一百多骑兵前来投降。蓝玉也出寨在半路上迎接。纳哈出一见蓝玉,就用汉语说:“将军威名,如雷贯耳,末将特率我部军官前来投降。大部队已经在原地作好准备,随时准备向贵军交出全部武器。”在场的,还有冯胜的女婿常茂。

蓝玉很兴奋。他说:“纳哈出将军是元军名将。如今弃暗投明,足见将军的明智。”他又对从人说:“备酒。我今天要与纳哈出将军喝个痛快。”酒席宴上,两人越说越亲热。蓝玉就脱下自己的外衣说:“今日得见将军,真是三生有幸。如果将军不嫌弃,就请穿上我的这件衣服。”纳哈出推辞说:“败军之将,实不敢受。”两人你推我让,争执起来。这时,只听纳哈出用蒙古语同他随行的部将说了几句。蓝玉不知何意,就转过脸看看常茂。只见常茂拔出剑就向纳哈出砍去。

原来,纳哈出并不是真心投降。他昨天派来的使者,其实是来观察明军虚实的。他今天来,是为了拖延时间,让他的大部队作逃跑的准备。他见蓝玉向他授衣,估计蓝玉有点醉了,就用蒙语对前来的部下们说:“到时候了,动手!”打算杀了受降的明军,然后趁乱率军逃跑。可是蓝玉也并不是毫无准备。他让常茂来,就是因为他懂蒙古语。常茂听了纳哈出的话,觉得现翻译已经来不及了。他手急眼快,当时就给纳哈出一剑。纳哈出受伤,应声倒地。在场的明军将士,也都有准备,他们一见常茂的行动,就知道了怎么回事,立即把元军个个抓住。

再说元军营中,听说纳哈出诈降不成受了伤,个个吃惊,不知所措,一时大乱,包括纳哈出的妻子孩子纷纷逃窜。冯胜派人去招降,得降众二十多万人,还有无数的牛马辎重等战利品,被他们押回关内。押解降兵和战利品的队伍,逶迤而行,绵延一百多里路。不过,冯胜只顾高兴,忽视了全军的防卫,特别是殿后的队伍安排的人太少,中途受到敌军的伏击,都督濮(pú)英被杀,损失三千多人。

太祖朱元璋见冯胜、蓝玉大胜而归,高兴劲就不用说了。因为这一仗解决了东北方面的问题。可是冯胜却不大高兴。他觉得这一仗蓝玉出尽了风头,心里有点不是滋味,甚至对自己的女婿帮了蓝玉的大忙也不满意。他想,如果他指摘常茂,不但可以表现得大义灭亲,还可以顺蔓摸瓜,把矛头引向蓝玉。他就对太祖说:“这次我军虽获大胜,但也有些将士破坏纪律,险些误事。”

“唔,还有这事?”朱元璋问。

冯胜跪下禀道:“下官不敢相瞒,就是小婿常茂。他竟在受降的时候,拔剑砍伤纳哈出,险些激起重大事变,破坏这次受降。下官已将常茂拘捕,请陛下查问。”

太祖朱元璋说:“既然人家已经投降,怎么还要砍伤人家,不像话。我一定好好调查此事。冯将军,你能大义灭亲,实堪嘉奖。”朱元璋见在场的蓝玉没有讲话,觉得这里也许还有什么蹊跷,便没有再讲下去。(www.xing528.com)

太祖朱元璋在了解这件事时,有人对他说,明军缴获的纳哈出的良马,冯胜没有交给陛下,而是自己留下了。还有人说:“冯将军派人看押纳哈出的夫人,授意那人给纳哈出的妻子送酒。在陪她喝酒的时候,乘机索要贵重物品。纳哈出的妻子无奈,只好给他一只硕大的珍珠。”

常茂对自己的岳父也是一肚子气。自己本来有功,冯胜为了自己讨好皇帝,就连自己的亲女婿都出卖了。所以在审问常茂的时候,他就没有给自己的岳父留情面:“说小人险些激起兵变,实不敢当。真正激出事变的,是冯将军。纳哈出部中有一位蒙古亲王。王子刚被我军击毙。第二天,元军来投降时,他就强娶亲王的儿媳。亲王一怒之下,拒绝随部投降,并派兵伏击我军后卫,击毙濮英。”

这些话传到朱元璋耳中,他能不生气?立即下令收回了冯胜的印绶。从那以后,再没有派冯胜带兵出战。并且,也没有奖赏这次获胜将士。太祖朱元璋任命蓝玉为总兵管事,不久又提升他为大将军,屯驻在蓟州(在今天津市蓟县)。

元顺帝的孙子脱古思贴木儿这时在大漠以北自称元朝(史称北元)皇帝,经常骚扰明朝北边。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三月,朱元璋命蓝玉率十五万大军剿灭脱古思贴木儿。蓝玉率军追到大宁(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不见元军踪影。又追到庆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还是不见元军。这时,他派出去的侦察部队报告说,脱古思贴木儿现正在捕鱼儿海(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贝尔湖)。蓝玉让先头部队尽快请一名向导,抄近路,日夜兼程,向北挺进。已经进至距离捕鱼儿海只有四十里路的百眼井了,还是不见元军。

蓝玉对部下说:“这里千里无人烟,他们不会在这里吧?别误了我们追击呀!”有意要撤兵,再向别的方向寻找。

定远侯王弼说:“我们率十余万大军,劳师远行,深入大沙漠以北。如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就班师而还,怎样向陛下交待?”

“你说得对,”蓝玉琢磨着,“大漠上荒无人迹,这就使敌军很容易发现我们。是不是我们暴露了呢?”他下令全军偃旗息鼓。烧饭的时候,在地下挖烟道,避免烟火显露。白天隐蔽,夜间行军。当他们第二天早晨出现在海东北八十里的地方时,果然见到了敌营。蓝玉以王弼为前锋,迅速逼近敌营。脱古思贴木儿原以为这大沙漠之上,缺乏水草,明军不会到这里来,并没有设防。当他突然听到震天动地的喊杀声时,惊惶失措,连妻子家小全顾不上,只带着太子天保奴和身边的几十名骑兵逃脱。他的名为蛮子的太尉被杀,其余的兵众一见军中无主,纷纷投降。脱古思贴木儿的二儿子地保奴、妃子、公主等都被活捉。还抓住了他封的吴王朵儿只、代王答里麻及平章以下的官员三千多人和他们的家属一万七千多人,还有皇帝宝玺、金牌、符敕、金银印,各种牲畜十五万头。无法带回的兵器被焚毁的不计其数。

太祖朱元璋接见蓝玉的时候,对他大加褒奖。他说:“蓝将军此战,使伪元政权被基本消灭,免除了我大明北方的一个大患。真是功大无比。”他转身对武英殿殿阁大学士说:“要按卫青和李靖的规格对蓝玉将军的功劳进行奖励。”武英殿是朱元璋新设立的为他批阅奏章充当顾问的机构之一。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丞相胡惟庸被以“谋不轨”的罪名处死以后,就不再设丞相,一切政务由皇帝亲自处理,并设立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等殿阁大学士,协助他处理政事。卫青是汉武帝时代的大将军,曾七次出击匈奴,都取得重大胜利。李靖是唐太宗时代的刑部尚书,曾经大破突厥,捍卫了唐朝的北方疆域。这两个人都曾受到汉武帝和唐太宗的重奖。

蓝玉自然非常兴奋,在家里摆席宴请他的同事、老部下等吃饭。来得最早的,是副将张温。蓝玉高兴地迎上去说:“张贤弟,你来得可真早,这才叫老朋友!”其实,他们才认识几年的时间。

“蓝将军,我接到将军的邀请的时候,已经迟了。不然,我会来劝您停止这次宴请的。”张温的表情有点悲戚。

蓝玉不解张温何意,惊奇地问:“那是为什么?”

“将军不见胡惟庸的下场?我们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你想哪里去了?他胡惟庸是图谋不轨,自然当诛。你我为陛下屡立战功,陛下无论如何不会说我们图谋不轨吧?”蓝玉很自信地说。

张温摇摇头说:“原来我也那样想。可是现在,因为胡惟庸案受诛的已经超过万人。难道这一万多人都图谋不轨?如果这样多的人都图谋不轨,这大明朝的天下是靠谁打下来的?在被杀的人中,有很多都是有着赫赫战功的。”

蓝玉解释不了张温的问题。但他还是说:“我蓝玉从北打到南,从东打到西,受过陛下多次褒奖和赐予。我不相信陛下会说我图谋不轨。”这时,又有客人来,两个人的谈话就此结束。

为了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忠诚,蓝玉作战更加勇敢,智谋也越来越丰富。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他被派往兰州、庄浪(均在今甘肃省)向西追击逃寇,一直追到相当于现在的甘肃西部和青海一带。这时,原已归顺明朝的建昌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反叛,朱元璋下诏让蓝玉去征讨。当他赶到的时候,当地原来的驻军已经打败了他们。月鲁帖木儿逃往柏兴州(在今四川省盐源县)。蓝玉派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去诱降,把月鲁帖木儿和他的儿子都捉住了,送往京师。而原来由月鲁帖木儿统治的少数民族都归顺了明朝。蓝玉经请示皇帝同意,在那里建立了屯田机构。

蓝玉觉得朱元璋对他是很信任的,多次让他统领大军,把最重要的军事任务交给他。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确有大将之才,皇帝待他不会错的。因此对自己的行为也就不那么检点了。他的庄园中养了很多庄奴,有些受他青睐的,还认他做干爹。这些人仗势欺人,胡作非为,侵夺百姓。他的一个干儿子在东昌(今山东省聊城市)强占民田,被人告发。御史找他询问,他竟发了火,把御史给赶走了。

有一次,蓝玉出征,回来得晚了。当他率兵来到喜峰关(在今河北省迁西县)的时候,关门已经关闭。他在城下叫关,守关战士不敢给他开,他竟下令让他的兵士把关门打破,冲进关门。这件事被人禀告给皇帝,朱元璋很不高兴。

这时,又有人向皇帝告状说,蓝玉曾经想奸污一位元朝皇帝的妃子,那妃子不乐意,上吊自杀了。朱元璋把蓝玉叫来,狠狠地批评他一顿。还把他的这件恶行记到他的世券上,有点类似今天的记过处分。可是蓝玉还是不醒悟,说话很傲慢,在军内,想罢免谁的官就罢谁的官,真是为所欲为。因此,他的下级也有很多人对他不满。太祖朱元璋多次当面责备他。

当他又一次西征回来时,满以为又会受到赏赐。他来到殿上见到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却对他说:“朕觉得你劳苦功高,所以决定任你为太子太傅。”蓝玉跪下说道:“谢陛下隆恩。”但他的心里却很不高兴。因为这个官,位置虽然不低,但没有什么实权。他的不快,在脸上也表现出来了。他想了想又说道:“禀陛下,蓝玉恐怕胜任不了这项任务。”但朱元璋并没有考虑他的意见。从那以后,他再向皇帝提什么建议,很少被采纳。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的一天,蓝玉起得很早。因为他最近总是郁郁不乐,睡不好觉。这时,有人来报:锦衣卫指挥蒋瓛(huán)求见。蓝玉一听这个名字,脸上的汗立刻就流下来了。

锦衣卫可是小看不得的,那是在洪武十五年,由朱元璋亲自建立的。它表面上负责皇帝的仪仗,是天子的卫士,实际上是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它不受中央各部的节制,只对皇帝个人负责。它有自己的法庭、监狱,可以私自杖杀大臣。胡惟庸案就是锦衣卫处理的,受株连的人现在已经快到三万人了。所以,锦衣卫上门,凶多吉少。

蓝玉战战兢兢地把蒋瓛请进屋。蒋瓛先是寒喧几句,然后说道:“蓝大人,现在有人控告你想要谋反。为了调查清楚,我今天特意来请大人到我们锦衣卫去一趟。”

蓝玉惊恐地看了看自己的妻子,好像在说:我们怕是再也见不到了。

到了锦衣卫,蒋瓛可就不那么客气了。他坐到自己的桌子后面,冷冷地说:“蓝将军,你是招啊还是不招?”蒋瓛并没有看蓝玉,而是环视着这屋里的各种刑具。

“蒋大人,我此生为了陛下南征北战,怎能有不臣之心呢?”蓝玉以为蒋瓛会听他说真情的。可是蒋瓛只是对旁边的人说:“大刑伺候!”便离开座位出去了。蓝玉急忙给蒋瓛跪下,说道:“请蒋大人不要走。你说让我招什么吧?”

蒋瓛回来重新坐下,说,“我知道蓝大人是明白人。”就这样,蓝玉按照蒋瓛的“提示”,招认了自己企图谋反的“罪行”;准备在皇帝去耕藉田(皇帝祭祀祖先用的土地,有时他们自己也像征性地去耕种一番)时杀害皇帝。

几天后,蓝玉,这个为明朝打了半辈子天下的将军,就被处决了。不久,凡是与蓝玉有点联系的官员,都因为是蓝玉的同党而被处死,总计有一万五千人因蓝玉案而刀下做鬼。像我们以前提到的张温,因为长期同蓝玉在一起,就更是必死无疑了。

到这时,胡惟庸案株连三万人,蓝玉案株连一万五千人,明朝建国时的功臣,已经几乎被杀尽了。到了这年九月,朱元璋也觉得自己做得太过分了,反正除掉功臣的目的已经达到,便对凡是受胡党蓝党案牵连受刑而没有死的人,一律赦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