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吴国领有14郡,县数超过东汉

三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吴国领有14郡,县数超过东汉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占据江东的吴国,领有东汉荆州的江南一部凡14郡,扬州江南一部凡13郡,荆、扬二州大部分被列入吴国的版土。据清人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魏咸熙二年有郡93,县720;吴有郡43,县331(《三国志·吴志·孙皓传》裴注引《晋阳秋》有郡42,县313。三国县的总数略多于东汉,而郡总共有178,比公元140年的105郡国多了73个,这说明三国郡的幅员进一步下降。

三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吴国领有14郡,县数超过东汉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诏分凉州河西四郡(它们是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如果再加上金城,就称“河西五郡”)为雍州,这样,在东汉末年其实一共有14个州,州下统辖郡县。

曹魏代汉以前,曹操丞相冀州牧,为了扩充他直接控制的地盘,又一次倡议恢复《禹贡》九州之制。建安十八年(213),他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合并十四州,即省幽、并入冀州;省凉入雍州,省司隶校尉部入雍、冀、豫三州,省交入荆、益二州;而益州不再恢复《禹贡》梁州的旧名,这样曹操所定的九州分别是:冀、兖、青、徐、扬、荆、豫、益、雍。曹操名义上是为了恢复《禹贡》九州,实际上是别有意图的,他将自个儿所领的冀州大大扩展了,合并了原来的幽、并二州和旧属司隶的河东、河内二郡之地。而另一方面,因为在此之前诸州过多,容易形成更多的割据势力,无暇征伐,所以省州即意在铲削政治对手,这是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改革从而达到政治目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曹操的改制,并不能切实得以施行,因为当时交州一域还在孙吴版土之内,事实上东汉末年孙吴境内一直存在着一个沿袭旧制的完整的交州,始终没有改变过。九州制在曹操控制的地区内实行了七年零几个月后,220年(黄初元年)曹丕称帝,当年就恢复了建安十八年以前的十四州制。这以后魏、吴、蜀三国鼎立,将原来的东汉十四州分成三大块。三国各自领有的诸州是:

魏:司、冀、豫、兖、徐、青、凉、并、幽、雍、荆、扬

吴:荆、扬、交、广

蜀:益(www.xing528.com)

三国当中,以魏国的疆域最大,辖有东汉的司隶(改称为司州)、冀、豫、兖、徐、青、凉、并、幽九州的全部,以及荆州江北7郡和扬州江北4郡。曹丕对浩渺的长江无如奈何,曾有“天所以限南北”之叹,所以魏国当中的荆、扬二州是被长江腰斩而得的,只相当于东汉时候的小荆扬州。曹丕称帝前后的一段时间曾将雍州省去,以后为了加强对南边蜀汉的防御(我们知道诸葛亮动不动就要出祁山的),就裁减了州的幅员以便于统辖,又析出司隶校尉部西边的三辅和凉州的河东诸郡,另立雍州,这样曹魏的时候一共有十二州。

占据江东的吴国,领有东汉荆州的江南一部凡14郡,扬州江南一部凡13郡,荆、扬二州大部分被列入吴国的版土。这样,魏有荆、扬,吴也有荆、扬,这是时势造成的。吴国又领有东汉交州的全境。黄武五年(226),分交州南海、苍梧、郁林、高凉等郡,新立广州,不久即废。永安七年(264)再一次正式设置广州。对岭南、两广地区的划分,肇始于此,基本上奠定了两广和越南的格局。这样,吴国实际上有4州。

蜀汉的版图最狭,仅辖有东汉的益州(今天的四川和陕西汉中盆地)。蜀汉一度以姜维、李恢分领凉、交二州刺史,但凉州仅辖有武都、阴平二郡,这二郡又原本是东汉益州的旧郡,所以这个凉州的名目其实是多余的。至于交州,则为吴邦,徒有虚名,这是古人常说的“遥领”的一个例子,也就是无其土而有其名。蜀汉的时候对益州南边的少数民族地区治理得很好,诸葛亮就一度七擒七纵孟获,让当地的少数民族心服口服,表示归顺蜀汉,蜀汉就大致以长江为界,北部为益州直辖,南部(今天的四川南部和云南大部)则设了一个庲降都督来加以管理,这样,今天的四川和云南被分为两个行政区,也就肇始于此。庲降都督实际上也是一个和益州平行的政区,到西晋的时候被正式改名为宁州。

三国时郡(国)、县(道)省置不常,不可胜纪。据清人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魏咸熙二年(256)有郡93,县720;吴有郡43,县331(《三国志·吴志·孙皓传》裴注引《晋阳秋》有郡42,县313。胡阿祥先生所作的《六朝疆域与政区》一书考证在天纪四年,吴有郡47,县340);蜀汉炎兴元年(263)有郡23,县139。三国县的总数略多于东汉,而郡总共有178,比公元140年的105郡国多了73个,这说明三国郡的幅员进一步下降。县在魏境内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在吴蜀境内则因为经济开发,人口繁衍,所以县数明显增多,比如今天的福建境内,在两汉时仅置一个闽县,孙吴时增加到8个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