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蜀历代行政区划的演变与变迁

巴蜀历代行政区划的演变与变迁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秦国行政区划的郡县制,秦中央政府在原巴地设巴郡,治江州;在蜀地设蜀郡,治成都。秦在巴蜀地区共置多少县,情况不明,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可知者有19县。秦统一全国以后的短暂时期中,巴蜀地区的郡县设置仍与战国末年时一致。但鱼凫县划归巴都,仅将巫县划给荆州的南郡。三国时期的四川地区为蜀汉的中心地区。到了唐代,川蜀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变化也同样较多。

巴蜀历代行政区划的演变与变迁

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四川省在有文字可考的3000多年来,基本上一直是处在一个行政区域之中。

在殷周时期,今四川地区还不是中原华夏族政权直接统辖的行政区域,而是当时中国境内若干个方国中的两个。在今川西地区,是以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其疆域以岷江流域为中心,北至今天陕、甘两省的南部,南至今天云南的北部。其都城曾在郫邑(今郫县城北杜鹃城)、广都(今双流县中兴镇)等地几度迁徙,最后定都成都(今成都市)。在今川东地区,是以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其疆域以嘉陵江流域为中心,北至今天的陕西南部,东至今天的湖北、湖南西部,南至今天贵州的北部。其都城曾在江州(今重庆)、垫江(今合川)、平都(今丰都)、阆中等地几度迁徙;但大部分时期和最后的都城都在江州。巴、蜀之间基本上从嘉陵江上游向南,经涪江到沱江下游为界。

战国时期的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即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将司马错和张仪奉命伐蜀,灭了蜀国,接着又灭了巴国,巴蜀地区遂统一到秦国版图之中。按秦国行政区划的郡县制,秦中央政府在原巴地设巴郡,治江州;在蜀地设蜀郡,治成都。秦在巴蜀地区共置多少县,情况不明,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可知者有19县。其中巴郡5县、蜀郡12县,还有两县当时属于黔中郡(秦伐楚后所置),但早属巴国,今天亦属重庆,这就是鱼复县(今奉节)与巫县(今巫山)。

秦统一全国以后的短暂时期中,巴蜀地区的郡县设置仍与战国末年时一致。

汉承秦制,西汉初期的四川仍设巴郡与蜀郡。但鱼凫县划归巴都,仅将巫县划给荆州的南郡。汉高祖六年,鉴于蜀郡太大,从蜀郡中分出东北部置广汉郡,后徙梓潼。到汉武帝时期,大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在原蜀郡的边区先后设置:犍为郡(初治鄨,即今贵州遵义;后徙南广,即今云南盐津;再徙僰道,即今宜宾)、沈黎郡(治旄牛,今汉源)、越嶲郡(治邛都,今西昌)、汶山郡(治绵虒,今汶川)。后来沈黎郡和汶山郡又并入蜀郡。这样西汉在此前后共设置过7个郡。另有巫县属于南郡,在今四川地区就共有过8个郡。这些郡所辖县还包括了今云南、贵州、甘肃、陕西的一部分。在今四川境内,西汉共有50多个县和设在边区、与县同级的“道”,如松潘的湔氐道、甘洛的灵关道等。

也就在西汉时,汉王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全国设置了监察地方的13个“刺史部”(以后逐步由监察转为行政),当时的今四川地区各郡均属于益州刺史部,故从当时四川地区就称为益州。益州之称,沿用了1000多年,直到宋末。

东汉时期,郡县设置大体上沿西汉之制,较重要的变化是将西汉后期所设的西部都尉(原沈黎郡地)改设汉嘉郡。整个巴蜀地区仍置益州(州治先后设于今成都、绵阳、德阳黄许镇、广汉等地),故东汉末刘焉、刘璋父子和刘备割据时,都自称益州牧。刘焉将巴郡分为巴、巴东、巴西三郡,使之有“三巴”之称,对后世影响不小,李白诗中的“三春三月忆三巴”,即来源于此。

三国时期的四川地区为蜀汉的中心地区。三国故事,几乎人人都知道一些,但三国时的蜀汉政区,却因史籍不明(《三国志》无志无表),至今还不能最后确定。蜀汉的基本情况是:分为益、梁二州,益州刺史治成都,有十二郡:蜀郡(治成都)、犍为郡(治今彭山)、汶山郡(治今汶川)、越嶲郡(治今西昌),牂牁郡(在今贵州)、永昌郡(在今云南)、江阳郡(治今泸州)、汉嘉郡(治今芦山)、朱提郡(在今云南)、建宁郡(在今云南)、云南郡(在今云南)、兴古郡(在今云南)。梁州刺史治汉中,有八郡:汉中郡(在今陕西)、广汉郡(治今广汉)、巴郡(治今重庆)、梓潼郡(治今梓潼)、巴西郡(治今阆中)、宕渠郡(治今渠县)、巴东郡(治今奉节)、涪陵郡(治今彭水)。另外,在今天的甘肃省南部置凉州,有武都、阴平二郡。而在今重庆东部的巫山县,则属于东吴的荆州建平郡,且为郡治所在地。

西晋时期,今四川地区政区基本上同于蜀汉,置益、梁二州,北部有二县属秦州阴平郡,东部有三县属荆州建平郡。在两晋北朝时期,我国南方有一种特殊的侨置郡县。就是在北方的连年战乱之中,大批士族逃难到南方,统治者为了安置这些有身份有权势的流民,就在南方各地虚设北方郡县以居之,仅有治地,没有或少有实土,如把北方的地方政权的流亡机构安置在南方,挂一块招牌,这就叫“侨郡侨县”。今四川地区也安置了不少,如西晋时就有8郡32县。到东晋以后,侨置郡县愈来愈多(如在成都县内,就设了怀宁、始康、宋宁、宋兴四郡,郡下还有县),有的甚至取代了原来的实置郡县,领土治民,这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

西晋末年,在今四川地区,巴氏李氏建立了短暂的成汉政权。成汉的40多年中,对政区建置有不少改变,共置益、梁、荆、安、宁、汉6州。除属于今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者外,在今四川地区共有益州7郡、梁州7郡、荆州2郡、安州2郡。

东晋时期,四川地区战乱不停,以后又是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魏西魏、北周相继在四川地区更迭政权。在这200多年中,政区变化很大,主要情况是郡、州、县的设置越来越多,所辖地域当然也就愈来愈少,侨置与实置日益相混,乃至出现了一些事实上没有户口的虚郡、荒郡,或者都只领一州,一州只领一县,或者有州而无县。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统治者以多置郡县来虚夸其疆域之扩大,文治武功之盛世;二是侨置变为实置;三是少数民族地区增设了若干郡县。由于以上各种原因,到北周时,今四川地区竟有37州、100郡、172县。为了分统这样多的州郡,只好在州之上再设置益州、扶州、利州、信州、遂州、潼州等几个“总管府”。(www.xing528.com)

隋统一全国之后,决心改变“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情况,决定“存要去闲,并小为大”(《隋书·杨尚希传》),地方先设州县二级制,以后改为郡县二级制,在今四川地区共设24郡、174县。

到了唐代,川蜀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变化也同样较多。其主要情况如下:太宗时,划分全国为10道,分道监理地方事务。今四川地区分属剑南道、山南道和江南道。玄宗时又分全国为15道,今四川地区分属剑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黔中道。肃宗时,又分剑南道为东西两川,分置东川节度使和西川节度使,并升蜀郡为成都府;除“道”这种监察系统之外,全国实行二级制,初为州、县两级,玄宗时曾改州为郡,肃宗时又改郡为州。四川地区一直在42州郡至55州郡之间;在边区与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了若干个羁縻州,今四川地区的羁縻州准确数字不明,大约有200多个;在一些要冲地区设置都督府(初称总管府),如四川的中心成都,以及利州(今广元)、夔州(今奉节),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区的松州(今松潘)、茂州(今茂汶)、黎州(今汉源)、雅州(今雅安)等地均设过都督府。

五代时期,四川地区先后为前蜀和后蜀两个地方政权所统治,行政区划基本沿唐制不变。但曾在一些要冲地方增置与州同级的“军”,事实上也是地方行政机构,如在青城置水康军,利州置昭武军等,开宋代置军之先河。

宋代在四川地区的行政区划事实上基本依照唐制,但在名义和层次上有不少变化。例如:改唐时的“道”为“路”,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名称变过几次。在“路”以下有州、县两级,加上路,就成为路、州、县三级。与州同级的,还有在一些要冲地方设“军”(如今北川石泉军、灌县的永康军、金堂的怀安军、广安的广安军、綦江的南平军),有在盐井等经济中心地方设“监”(如今仁寿的陵井监、富顺的富顺监、巫溪的大宁监)。所以,地方机构就成为:路—府、州、军、监—县这样的三级制。到了南宋,将州改为“府”的不少(因为南宋惯例是各帝王即位后,就将其即位前曾经任官或建藩之地升为府,如重庆府、嘉定府、崇庆府、顺庆府、隆庆府等都是如此),新置的“军”也不少(因当时战事的需要),所以,北宋末年的四川是4路、4府、35州、8军、3监、180县,到南宋末年则为4路、10府、29州、8军、2监、180县、4个州辖监。当然,少数民族地区仍有若干羁縻州。

元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特点是设行省,这种行省的划分以不同的类似称呼一直延续到今天。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为中书省,在各地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地方的最高行政机关。元代在全国设置了10个行省,元代初年,四川地区属于陕西、四川行省,到至元二十三年(1286)分置四川行省,治成都。这是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正式设置了“四川省”,也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首次巴蜀合一,以蜀统巴。此时的四川省还管辖今陕西的略阳、勉县等地,又有部分地区属于今云南省和陕西省。

在省以下,废宋代的军、监建置(只保留了一个长宁军,到1325年升为州),基本上实行路—府、州—县的三级制,只有少数例外,如直隶于省的府或不辖县的州之类,造成延续于后世的“直隶州”与“散州”,“直隶府”与“散府”的区别。

明代的四川辖区,与今天的四川(除甘孜州外)基本接近。但仍管辖今云、贵部分地区。不过,明代不称“行省”,而称为“承宣布政使司”,其下为府、州、县三级制。四川布政使司在今四川境内辖有8府、6直隶州、15府辖州、110县,其基本区划与县名一直沿用到今天。在少数民族地区还设置了若干卫、所,相当于州、县两级的建制。

清代又改布政使司为省,四川省这个名称便一直沿用到今天。清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有以下特点:第一,清代中叶,在省之下设立“道”,直至清末。第二,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建置了若干“厅”(也有个别的“厅”不在少数民族地区),有与府同级的直隶厅,也有与县同级的府辖厅(也可称散厅)。第三,州仍分为下面辖县的直隶州与不辖县的散州两种。第四,清末时,赵尔丰任川滇边务大臣,率军西征,在今甘孜州地区用武力推行改土归流,或建府、州、厅、县,或建置“设治委员”,这种“设治委员”就成为一种特殊的地方政权机构。

总之,清代的地方政区比较复杂,在省之下,大体上形成道—府、州、厅—县、州、厅的三级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清代对政区的几次调整之后,四川省的辖区基本上与今天的四川一致,也可以说,今天四川的版图基本上是沿袭清代的版图,直至重庆成为直辖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