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BIM技术物料与成本管理,解决建筑项目管理难题

BIM技术物料与成本管理,解决建筑项目管理难题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BIM的物料管理通过建立安装材料BIM模型数据库,使项目部各岗位人员及企业不同部门都可以进行数据的查询和分析,为项目部材料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材料的合理分类是材料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安装材料BIM模型数据库的最大优势是包含材料的全部属性信息。施工现场材料的浪费、积压等现象司空见惯,安装材料的精细化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的难题。

BIM技术物料与成本管理,解决建筑项目管理难题

(一)物料管理

传统材料管理模式就是企业或者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材料管理制度和流程,这个流程主要是依靠施工现场的材料员、保管员、施工员来完成。施工现场的多样性、固定性和庞大性,决定了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具有周期长、种类繁多、保管方式复杂等特殊性。传统材料管理存在核算不准确、材料申报审核不严格、变更签证手续办理不及时等问题,造成大量材料现场积压、占用大量资金、停工待料、工程成本上涨。

基于BIM的物料管理通过建立安装材料BIM模型数据库,使项目部各岗位人员及企业不同部门都可以进行数据的查询和分析,为项目部材料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下面对其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1.安装材料BIM模型数据库。项目部拿到机电安装各专业施工蓝图后,由BIM项目经理组织各专业机电BIM工程师进行三维建模,并将各专业模型组合到一起,形成安装材料BIM模型数据库。该数据库是以创建的BIM机电模型和全过程造价数据为基础,把原来分散在安装各专业手中的工程信息模型汇总到一起,形成一个汇总的项目级基础数据库。

2.安装材料分类控制。材料的合理分类是材料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安装材料BIM模型数据库的最大优势是包含材料的全部属性信息。在进行数据建模时,各专业建模人员对施工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属性,按其需用量的大小、占用资金多少及重要程度进行“星级”分类,星级越高代表该材料需用量越大、占用资金越多。根据安装工程材料的特点,安装材料属性分类及管理原则见表5-4。

表5-4 安装材料属性及管理原则

3.用料交底。BIM与传统CAD相比,具有可视化的显著特点。设备、电气、管道、通风空调等安装专业三维建模并碰撞后,BIM项目经理组织各专业BIM项目工程师进行综合优化,提前消除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可能遇到的碰撞。项目核算员、材料员、施工员等管理人员应熟读施工图纸、透彻理解BIM三维模型、吃透设计思想,并按施工规范要求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将BIM模型中用料意图灌输给班组,用BIM三维图、CAD图纸或者表格下料单等书面形式做好用料交底,防止班组“长料短用、整料零用”,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及边角料,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4.物资材料管理。施工现场材料的浪费、积压等现象司空见惯,安装材料的精细化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的难题。运用BIM模型,结合施工程序及工程形象进度周密安排材料采购计划,不仅能保证工期与施工的连续性,而且能用好用活流动资金、降低库存、减少材料二次搬运。同时,材料员根据工程实际进度,方便地提取施工各阶段材料用量,在下达施工任务书中,附上完成该项施工任务的限额领料单,作为发料部门的控制依据,实行对各班组限额发料,防止错发、多发、漏发等无计划用料,从源头上做到材料的有的放矢,减少施工班组对材料的浪费。

续 表

5.材料变更清单。工程设计变更和增加签证在项目施工中会经常发生。项目经理部在接收工程变更通知书执行前,应有因变更造成材料积压的处理意见,原则上要由业主收购,否则,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材料积压,无端地增加材料成本。BIM模型在动态维护工程中,可以及时地将变更图纸进行三维建模,将变更发生的材料、人工等费用准确、及时地计算出来,便于办理变更签证手续,保证工程变更签证的有效性。

(二)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为材料控制、人工控制、机械控制、分包工程控制。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有净值分析法、线性回归法、指数平滑法、净值分析法、灰色预测法。在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是净值分析法。而后面基于BIM的成本控制的方法也是净值法。净值分析法是一种分析目标成本及进度与目标期望之间差异的方法,是一种通过差值比较差异的方法。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对项目分析十分准确,能够对项目施工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收集并计算预计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已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已完成工作的实际费用的值,分析成本是否超支、进度是否滞后。基于BIM技术的成本控制具有快速、准确、分析能力强等很多优势,具体表现为:

(1)快速。建立基于BIM的5D实际成本数据库,汇总分析能力大大加强,速度快,周期成本分析不再困难,工作量小、效率高。

(2)准确。成本数据动态维护,准确性大为提高,通过总量统计的方法,消除累积误差,成本数据随进度进展准确度越来越高;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可以快速提供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

(3)精细。通过实际成本BIM模型,很容易检查出哪些项目还没有实际成本数据,监督各成本实时盘点,提供实际数据。

(4)分析能力强。可以多维度(时间、空间、WBS)汇总分析更多种类、更多统计分析条件的成本报表,直观地确定不同时间点的资金需求,模拟并优化资金筹措和使用分配,实现投资资金财务收益最大化。

(5)提升企业成本控制能力。

将实际成本BIM模型通过互联网集中在企业总部服务器,企业总部成本部门、财务部门就可共享每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数据,实现了总部与项目部的信息对称。(www.xing528.com)

如何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动态控制是项目管理中一个常见的管理方法,而动态控制其实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将计划值和实际值进行对比,然后采取纠偏措施。而进行对比的这个过程中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做支撑的,动态控制是否做得好,数据是关键,如何及时而准确的获得数据,并如何凭借简单的操作就能进行数据对比呢?现在BIM技术可以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基于BIM技术,建立成本的5D(3D实体、时间、工序)关系数据库,以各WBS单位工程量、人机料单价为主要数据进入成本BIM中,能够快速实行多维度(时间、空间、WBS)成本分析,从而对项目成本进行动态控制。其解决方案操作方法如下:

(1)创建基于BIM的实际成本数据库。建立成本的5D(3D实体、时间、工序)关系数据库,让实际成本数据及时进入5D关系数据库,成本汇总、统计、拆分对应瞬间可得。以各WBS单位工程量“人材机”单价为主要数据进入到实际成本BIM中。未有合同确定单价的价先进入。有实际成本数据后,及时按实际数据替换掉。

(2)实际成本数据及时进入数据库。初始实际成本BIM中成本数据以采取合同价和企耗量为依据。随着进度进展,实际消耗量与定额消耗量会有差异,要及时调整。每对实际消耗进行盘点,调整实际成本数据。化整为零,动态维护实际成本BIM,并有利于保证数据准确性。

(3)快速实行多维度(时间、空间、WBS)成本分析。建立实际成本BIM模型,周期性(月季)按时调整维护好该模型,统计分析工作就很轻松,软件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可轻松满足我们各种成本分析需求。

下面将对BIM技术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1.快速精确的成本核算

BIM是一个强大的工程信息数据库。进行BIM建模所完成的模型包含二维图纸中所有位置、长度等信息,并包含了二维图纸中不包含的材料等信息,而这背后是强大的数据库支撑。因此,计算机通过识别模型中的不同构件及模型的几何物理信息(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等),对各种构件的数量进行汇总统计。这种基于BIM的算量方法,将算量工作大幅度简化,减少了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大量节约了人力的工作量和花费时间。有研究表明,工程量计算的时间在整个造价计算过程占到了50%~80%,而运用BIM算量方法会节约将近90%的时间,而误差也控制在1%的范围之内。

2.预算工程量动态查询与统计

工程预算存在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两种模式。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发布以来,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清单计价方法成为主流。在清单计价模式下,预算项目往往基于建筑构件进行资源的组织和计价,与建筑构件存在良好对应关系,满足BIM信息模型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特征,故而应用BIM技术进行预算工程量统计具有很大优势:使用BIM模型来取代图纸,直接生成所需材料的名称、数量和尺寸等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将始终与设计保持一致,在设计出现变更时,该变更将自动反映到所有相关的材料明细表中,造价工程师使用的所有构件信息也会随之变化。

在基本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工程预算信息,即形成了具有资源和成本信息的预算信息模型。预算信息模型包括建筑构件的清单项目类型、工程量清单,人力、材料、机械定额和费率等信息。通过模型,就能识别模型中的和工程量(如体积、面积、长度等)等信息,自动计算建筑构件的使用以指导实际材料物资的采购。

系统根据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信息,可以动态计算任意WBS节点任意时间段内每日计划工程量、计划工程量累计、每日实际工程量、实际工程量累计,帮助施工管理者实时掌握工程量的计划完工和实际完工情况。在分期结算过程中,每期实际工程量累计数据是结算的重要参考,系统动态计算实际工程量可以为施工阶段工程款结算提供数据支持。

另外,从BIM预算模型中提取相应部位的理论工程量,从进度模型中提取现场实际的人工、材料、机械工程量,通过将模型工程量、实际消耗、合同工程量进行短周期三量对比分析,能够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快速发现并解决问题。根据分析结果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人、机、材计划,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及时掌握成本分布情况,进行动态成本管理。

3.限额领料与进度款支付管理

限额领料制度一直很健全,但用于实际却难以实现,数据无依据,采购计划由采购员决定,项目经理只能凭感觉签字料数量无依据,用量上限无法控制;限额领料制流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材料采购计划;施工过程工期紧,领取材事后再补单据。那么如何对材料的计划用量与实际用量进行分析对比?

BIM的出现为限额领料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撑。基于BIM软件,在管理多专业和多系统数据时,能够采用系统分类和构件类型等方式对整个项目数据进行方便管理,为视图显示和材料统计提供规则。例如,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可以根据设备的型号、外观及各种参数分别显示设备,方便计算材料用量。传统模式下工程进度款申请和支付结算工作较为烦琐,基于BIM能够快速准确的统计出各类构件的数量,减少预算的工作量,且能形象、快速地完成工程量拆分和重新汇总,工程进度款结算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4.以施工预算控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消耗

在进行施工开工以前,利用BIM软件进行模型的建立,通过模型计算工程量,并按照企业定额或上级统一规定的施工预算,结合BIM模型,编制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预算,作为指导和管理施工的依据。对生产班组的任务安排:必须签收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并向生产班组进行技术交底。要求生产班组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实耗人工、实耗材料做好原始记录,作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结算的依据。任务完成后,根据回收的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进行结算,并按照结算内容支付报酬(包括奖金)。为了便于任务完成后进行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与施工预算的对比,要求在编制施工预算时对每一个分项工程工序名称进行编号,以便对号检索对比,分析节超。

5.设计优化与变更成本管理、造价信息实施追踪

BIM模型依靠强大的工程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二维施工图与材料、造价等各模块的有效整合与关联变动,使得实际变更和材料价格变动可以在BIM模型中进行实时更新。变更各环节之间的时间被缩短,效率提高,更加及时准确地将数据提交给工程各参与方,以便各方做出有效的应对和调整。目前BIM的建造模拟职能已经发展到了5D维度。5D模型集三维建筑模型、施工组织方案、成本及造价等3部分于一体,能实现对成本费用的实时模拟和核算,并为后续建设阶段的管理工作所利用,解决了阶段割裂和专业割裂的问题。BIM通过信息化的终端和BIM数据后台将整个工程的造价相关信息顺畅地流通起来,从企业级的管理人员到每个数据的提供者都可以监测,保证了各种信息数据及时准确的调用、查询、核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