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首届本科生教育教学回顾:《足迹》

首届本科生教育教学回顾:《足迹》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华东交通大学希望尽快在全国高考中招收四年制本科生,为铁路建设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由于基建原因,三个班学生暂住在教学一号楼的三楼,二楼为学生的上课教室,一楼为学生画法几何和制图教室。为检查我校培养的首届毕业生的教学质量,学校要求系组织部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首届本科生教育教学回顾:《足迹》

1976年在粉碎“四人帮”后,举国上下拨乱反正。1977年秋,党中央决定全国恢复高等院校入学考试,教育战线逐步恢复正常。上海铁道学院是否继续搬迁南昌,已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众说纷纭。1979年初,铁道部组织上海铁道学院和华东交通大学筹备组的领导开会,协商上海铁道学院不搬迁南昌,华东交大独立建校办学,两校在人、财、物方面的分家事宜。同时,华东交通大学希望尽快在全国高考中招收四年制本科生,为铁路建设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铁道部决定,学校成立土木工程系(后改为建筑工程系),任命陈俊怿高工为系主任,请陈新老师等多位教师编写“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及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大家在参考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江西工学院等院校相关专业资料后编制完成了适用于79级“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与此同时学校向部申报该专业招生计划,得到批复同意,当年在全国正式招生。

1979年9月15日,通过高考被录取的考生有113名,报到后最终人数为104名,编成三个小班,即工民建79-1班(35人)、79-2班(35人)、79-3班(34人),这就是我校首届本科生。由于基建原因,三个班学生暂住在教学一号楼的三楼,二楼为学生的上课教室,一楼为学生画法几何和制图教室。1980年年初,学生搬至新建的学生宿舍(现学生8号楼),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为保证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贯彻落实,学校均安排了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教授各门课程:政治课有大连铁道学院调入的方麦引老师、宁夏大学调入的俞振兴老师等;物理有大连铁道学院调入的奚治邦老师、长沙铁道学院调入的杨志华老师等;高等数学有长沙铁道学院调入的陈节绿和李惠珍老师等;画法几何和制图有兰州铁道学院调入的阎立荣老师等;普通化学有邱金法、沙国平老师;工程测量学有长沙铁道学院调入的李秀蓉老师、西南交大调入的雷步云老师等;建筑材料有郑州工学院调入的邱位凰老师、兰州铁道学院调入的黄锦祥和岑仲芳老师等;工程地质及土力学有长沙铁道学院调入的金宗斌老师、北方交大调入的彭苏惠老师、西南交大调入的王乃珍老师等;房屋建筑学有兰州铁道学院调入的王家勋老师和设计院调入的汤慧智、吴寿琴、吴佰衡老师等;理论力学有内蒙古大学调入的高士俊老师;我(由西安公路学院调入)讲授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有大连铁道学院调入的李嘉珩老师,且力学系列课程请杨耀乾教授把关;施工课程及实习有湖南大学调入的陈新老师,工程局调入的吴斌邑、周树发等老师;结构及课程设计有湖南大学调入的陆文龙老师和地方设计院调入的万小芸、陆小鎏、罗文俊、黄子云老师等;钢结构有杨衍源老师。由于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严谨治学,把好教学质量关,以及同学们勤奋努力,学生的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较为扎实,为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也注意加强实践性环节建设,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建材试验室、材料力学试验室、工程地质及土力学试验室、测量仪器室等相继建立,为此,铁道部也投入了大量资金。

由于受到基建进程影响,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暂时放在教学2号楼四楼大教室内;建材试验室、材料力学试验室、工程地质及土力学试验室、测量仪器室安排在一楼大教室内。我负责材料力学试验室建设。当时实验室仅有一台30吨全能试验机,是由上海铁道学院调拨来的,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即时购置了一台10吨全能试验机及10余台静态、静动态应变仪,在试验室搬迁至新址(位于现在网球场处,面积约700平方米)后,迅速购置了30吨、60吨全能试验机各一台,扭转试验机两台,冲击试验机两台,添置平面光弹仪和激光全息光弹仪(由力学研究室管理)各一台,不仅满足了教学实验需要,也为工程部门材料性能测试提供服务,还承担了部分科研任务。(www.xing528.com)

工民建79级三个班经过三年半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实习环节培训后,面临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这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系领导根据当时师资力量及学生人数确定分五个课题组,每个课题组的指导教师是由施工、建筑学、结构老师组成,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认真完成了设计说明编写,并按规定完成零号图纸和一号图纸绘制结构图,由于当时计算机尚未应用,同学们只能挑灯夜战,用手工书写规正的仿宋体,绘制结构图。经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得到加强和提高。

为检查我校培养的首届毕业生的教学质量,学校要求系组织部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为此,土木工程系邀请了建厂局的工程师、江西工学院专业教授、省设计院高工,与系里专业老师组成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考核,会场安排在教学3号楼的阶梯教室进行。我作为系教学秘书,有幸参加并记录了当时的答辩盛况。专家们在听取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和查阅设计说明书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同学们均能一一正确回答,现场气氛紧张而又活跃,未参加公开答辩的同学,认真听取和记录专家提问,也从中获取更多知识和启示。会后专家们对学生毕业设计是满意的,反映也很好。

79级毕业生有的考上国内名校研究生、有的在高校任教,大部分分在铁道部设计院和研究所工作,均得到用人单位好评,很快地成为单位技术骨干,为华东交大建工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今年是华东交大建校五十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校党委领导下,我们要认真贯彻校“十四五”规划,砥砺前行、再创新绩,为早日实现交大人的“百年梦”而努力。

(作者:原土木工程系力学教研室主任 教授 胡宗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