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书院文献研究:初次修纂端溪书院志

中国书院文献研究:初次修纂端溪书院志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端溪书院作为清代书院金字塔层级顶端的省级书院,在嘉庆二十一年时由山长赵敬襄首次修纂了书院志书。嘉庆《端溪书院志》篇幅极短,仅一卷,无序跋。[79]由此可见,嘉庆《端溪书院志》是一部私人色彩明显的书院志书,从编纂到刊行,均体现了赵敬襄的个人意志。总体来看,嘉庆《端溪书院志》开创之功居多,但失之简省,其内容多是据现有材料辑录而成,对于书院本身的历史考订不多。

中国书院文献研究:初次修纂端溪书院志

“书院之有志,犹国之有史。”端溪书院作为清代书院金字塔层级顶端的省级书院,在嘉庆二十一年(1816)时由山长赵敬襄首次修纂了书院志书。

赵敬襄(1756—1828),字瑞星,后改司万,号竹冈,江西奉新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改用吏部文选司。嘉庆九年(1804)以弟卒,乞归终养,遂不复仕。此后,历主江西南平、琴台、岐峰,广东端溪、丰山等书院讲席。其掌教端溪书院在嘉庆二十一年,莅任后即对书院的祭祀规制加以改革。他将书院的圣贤楼改为先贤楼,将孔子从中移出,并将从祀的二十贤按年代先后加以调整顺序。[77]此外,还辑录了《端溪书院志》《端溪课艺》各一卷,皆收入《赵太史竹冈斋九种》之中。

嘉庆《端溪书院志》篇幅极短,仅一卷,无序跋。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最多,也最为主要,记录了端溪书院的历史沿革及祭祀情况,此外的大半篇幅记录了书院所祀二十贤之个人传记。第二部分全文抄录两广总督郝玉麟在雍正十年所作的《天章书院记》,此记文被刻石藏于书院内。第三部分抄录山长全祖望所作的《帖经小课题辞》。第四部分抄录学政翁方纲所作的《示端溪书院诸生三首》诗。

是志篇幅甚短小,体例松散而随性。清代是书院志发展的成熟期,“集中地体现为书院志的体例的完善”。书院志的体例大体有三种,即地域体,如王昶《天下书院总志》;纲目体,如朱点易《凤书院志》;门类体,如毛德琦《白鹿洞书院志》。多数书院志采取了门类体的编纂体例,这些门类“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书院图与图说、建置沿革、祭祀、学规章程、经费、人物、藏书、艺文,这些都是作为书院志所必载的几项内容”[78]。反观此志,仅由不作分类的四部分内容杂糅而成。其第一部分包含了建置沿革、祭祀两项内容,第二、三、四部分可算作艺文,其余规制一律不载。且就其刊行来看,此志出于山长赵敬襄一人之手,撰成后,赵敬襄将其收录在个人文集《竹冈斋九种》中,并未单独刊行。这种刊行方式对于一所书院来说并不正式,并且对志书的保存与流传颇有影响。在时隔不久的道光年间,黄登瀛重修新志时欲参阅此志,却遍寻不得,只能从赵敬襄文集中专门搜罗。[79]由此可见,嘉庆《端溪书院志》是一部私人色彩明显的书院志书,从编纂到刊行,均体现了赵敬襄的个人意志。(www.xing528.com)

此外,该志在编纂时,多是取用书院现有的材料,考证功夫并未做足。对历史沿革的记载与乾隆二十二年(1757)山长何梦瑶所作的《重修端溪书院新建后楼记》大体相同,应当是据其改订而成。乾隆二十二年以后的史实,赵敬襄则几乎未见记录。其后的内容也多是据书院现有材料抄录而成,鲜有发挥。

总体来看,嘉庆《端溪书院志》开创之功居多,但失之简省,其内容多是据现有材料辑录而成,对于书院本身的历史考订不多。相比书院本身,赵敬襄对书院所祀二十贤的兴趣更加浓厚,在志中以大量篇幅叙述祀主生平及自己“谨加改正”二十贤祭祀新次序一事,这是赵敬襄修此志书最为用力之处。其后两次重修书院志书,也认为其“持论平允”[80]而加以引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