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的现象及其治理实证

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的现象及其治理实证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至2006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44.3%;2010年后,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进入以城市为主导的社会。2003—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如图2.6所示。图2.62003—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具有以城市为核心、以增长为导向的特点。中国各个时期城市规模的变动情况见表2.13,中国城市增长需求与挑战见表2.14。

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的现象及其治理实证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据统计,至2006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44.3%;2010年后,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进入以城市为主导的社会。2003—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如图2.6所示。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的不断升温,20世纪90年代后,一系列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也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全面展开接踵而至[39]

图2.6 2003—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具有以城市为核心、以增长为导向的特点。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用地规模也快速扩大。如北京的建成区面积由1949年的109 km2,扩展到1978年的340 km2,再扩展到2000年的488 km2上海的建成区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40 km2,扩展到2000年的约550 km2,中心城区半径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0 km,扩大到2000年的约20 km。广州建成区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到1999年增长到285 km2,2000年的行政区划调整,更使其城市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展到431 km2[40]。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统计见表2.12。

表2.12 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统计

(来源:建设部综合财务司.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2005.[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www.xing528.com)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各项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优化,中国城市空间不断向外扩展,一些大城市中开始出现住宅、商业从市中心向城区周边迁移以及各类以“开发区”“大学城”命名的城市区域向郊区布局的现象。由于土地所有制度和城市化阶段的不同,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郊区化呈现出不同特点。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多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其郊区化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衰落、低密度蔓延和对机动车的高度依赖等。而中国目前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市中心仍然承载着城市的核心功能,城市空间扩展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总体上呈现市中心与郊区共同发展的局面,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大量城市人口通勤的流动性和外来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城市交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并且这种“繁荣”是以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为代价的,使得空间扩散呈现出无序性特征[41]。中国各个时期城市规模的变动情况见表2.13,中国城市增长需求与挑战见表2.14。

表2.13 中国各个时期城市规模的变动情况

(来源:谢守红.大都市区的空间组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表2.14 中国城市增长需求与挑战

注:其中“?”表示需要研究的问题。
(来源:沈体雁.CGE与GIS集成的中国城市增长情景模拟框架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1):1153-11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