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武与孙膑:杰出军事家

孙武与孙膑:杰出军事家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是伟大的军事家。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孙膑孙膑是战国中期军事界的后起之秀,是军事家孙武的后代,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孙膑一生历尽坎坷,困境之中不堕其志;其才华出众,兵法造诣高深,治军严明,战功卓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

孙武与孙膑:杰出军事家

司马穰苴 穰苴本姓田,是田完的后裔,春秋齐国大夫,精通兵法,官至大司马,因此人称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是通过晏婴的推荐才得到齐景公的任用的。景公与他交谈之后,发现他文武全能,很有才干,心中大喜,任他为将军,公元前531年,晋燕攻齐,景公命穰苴卒兵御敌,穰苴军纪严明,对士卒关心爱护,与他们同甘共苦,所以深得三军爱戴,作战时士气高昂,打败敌军,凯旋而归。穰苴因军功被任命为大司马,从此,他就以司马为姓了。

后来,齐景公听信谗言,辞退了司马穰苴。不久,穰苴病死。

司马穰苴曾广泛阅读兵书,对兵法很有研究,在军事战术方面造诣颇深。后人把他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经验编录成书,定名为《司马穰苴兵法》。司马穰苴的军事思想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认为战争中存在着“轻”、“重”两个互相制约的因素,掌握战争规律,争取主动的关键在于处理好“轻”、“重”两者的关系,做到有主有次,主次分明。他认为战术上要灵活机动,攻守协调,进退有度,行军前后有序,这样才使得军队立于不败之地。

司马穰苴以其卓著的军事活动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军事思想也成为我国军事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孙武 吴王阖闾曾问孙武,女子是否也可以行军作战,孙武说:能。于是吴王要孙武以嫔妃们试验一下。孙武从宫中挑选了180个美女进行操练,把她们分为两队,以吴王的两个宠妃为队长。孙武让她们拿好武器,然后把纪律和操练方法申明一遍后,开始操练。但宫女们却以为是儿戏,哄笑不止,根本无视军令军法。孙武三申无效,为严明军纪,当场斩了两个宠妃,另外又挑选了两个人做队长,重新操练。这次宫女们再也不敢哄笑了,认真操练起来。

这则故事充分体现了孙武作为一名军事家的风采。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是伟大的军事家。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军事,善于击剑,并研习兵法。由于国内有乱,孙武流亡到吴国,受伍子胥的推荐,被吴王任命为将军。在对外战争与吴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方面,孙武都起了重要作用,使吴国“显名于诸侯”。

孙武有《孙子兵法》传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书中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作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重要规律,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他认为战争胜败除了将帅和法纪之外,还包含天时、地利、人和三种要素。他的军事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因素。他认为应当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运用战略战术,作战时应有灵活的战术意识,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善于等待和创造战机,调动、钳制敌人而不受制于敌人,善于把不利因素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

《孙子兵法》被后人誉为“兵经”,在海内外影响很大,书中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经验不仅对军事有指导作用,而且在政治、经济、哲学、管理等方面也被广泛应用,并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起 吴起是卫国左氏(今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改革家。起初他投奔鲁国,“杀妻以求将”,被鲁公任命为将军,在抗齐斗争中他指挥有方,以弱胜强,挽救了鲁国的危亡。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后遭忌妒,离鲁去魏,被魏文侯重用。吴起为将,善于带兵,生活方面,他与士卒同甘共苦,体恤部下,有个士兵身上长了疮,吴起亲自为他吸吮出脓血,故部下肯为他效命。吴起在魏国进行了军事制度的改革,他用严格的考核标准简选士卒,并根据士兵的不同情况进行编排军队,以便于利用形势,发挥士兵们不同的特长。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他特别注意选取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人为将领。他镇守西河,励精图治,推行富民强兵政策。与诸侯国共进行过76仗,全胜64仗,辟地四面,开地千里,威慑诸侯,功勋卓著。但他的功业遭人嫉恨,并见疑于魏武侯,无法,吴起只好挥泪离魏去楚。在楚国,他被楚悼王拜为令尹,实行变法。他约法审令,裁汰冗员,造贤任能,废除贵族特权。楚国经过改革,很快强大起来。但变法触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宗室大臣们乘机作乱,围攻吴起,吴起机智地伏在悼王的尸体上,叛乱者不仅射杀吴起,连王尸也中了许多箭。根据楚国法律,兵加于王尸者灭族。新君即位后,下令诛杀射死吴起又射中王尸的人,因此事被灭族的有70多家。

吴起留有《吴子兵法》传世,后人常将它和《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吴起的军事思想强调“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主张政治与军事并重;强调知己知彼,灵活机动,善于捕捉战机;强调要严明军纪,赏罚公正。吴起的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在我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后世影响很大,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海外。

孙膑 孙膑是战国中期军事界的后起之秀,是军事家孙武的后代,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年轻时与庞涓共同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他勤奋好学,很受老师的赏识。庞涓学成后到魏国被任命为将军。他唯恐孙膑将来胜过自己,就设计把孙膑骗到魏国并借故将他处以膑刑(即剜掉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了字。孙膑了解内情后想办法逃走,这时齐国大夫淳于髡使魏,孙膑悄悄去见淳于髡,淳于髡返齐时便把他偷偷带到了齐国。(www.xing528.com)

孙膑到齐国之后,受到齐将田忌的器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被推荐给齐威王,担任军师,他的抱负和才能才得以充分的发挥。运用到军事中去,就是“围魏救赵”、“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一系列辉煌战果的实现,在战争中,孙膑终于将庞涓的军队歼灭,报了昔日的仇恨。通过这些战争,孙膑名声大震。

孙膑晚年归隐,著有《孙膑兵法》,总结了战国前期的战斗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兵书中强调战略进攻,突出攻城等战术的研究,这是适应战国中期政治经济形势,在军事思想方面的新发展。在治军方法上,他强调要因势利导,赏罚分明,使士卒英勇善战,众心归一。

孙膑一生历尽坎坷,困境之中不堕其志;其才华出众,兵法造诣高深,治军严明,战功卓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

田单 我们都知道“火牛阵”中齐军大败燕军的故事,火牛阵的发明者就是战国时齐国的著名将领田单。田单是临淄人,公元前284年,乐毅率燕、秦、韩、赵、魏五国军队进攻齐国。大军压境之际,人们纷纷外逃,车子因互相挤撞而走不快,田单一家则因早已用铁笼子覆盖车轴末端,因而得以逃脱。因这一举动,他被大家推举为将军,领导军民共同抗击五国军队。

田单首先使用离间计使燕惠王对乐毅产生怀疑,以骑劫接替了乐毅,引起燕国军士的不满;然后又积极为反攻作准备。他用计激起齐国军民们的斗志后,又抓紧时机将妇女们编入军中为士兵烧饭,以老弱残兵及女兵登城守望,以麻痹燕军,随后又使用诈降计,使燕军放松了警惕之心。

田单征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各色罩衣,牛角上绑上尖刀,牛尾上捆扎了油浸的柴草,又派5000名精兵跟在牛队后面。夜里忽然点着牛尾,牛又惊又怕,在疼痛之中直闯燕营,燕军大乱,齐军乘势冲杀,取得胜利,并迅速收复了失地,挽救了齐国的危机。

田单的聪明才智在以后的多次战争中又得到发挥,在中国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威继光写这两句诗时,正是中国东部沿海一带遭受倭寇骚扰的时刻。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唐,晚号孟诸,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代抗倭名将,著名的军事家。他出身于将门之家,自小喜读书,通经史大义,并接受了保国安民、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嘉靖年间,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倭寇气焰愈益嚣张,给沿海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嘉靖32年夏,戚继光担负起山东海上抗倭的重任,随后又调任浙江,在台州一带率领军队抗倭。为扫除倭寇,威继光从农民和矿工中招募兵勇,经过严格训练,组织起一支骁勇善战的精锐部队,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戚家军”。在近10年的时间里,戚继光转战各地,多次击退倭寇的侵袭,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使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

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不仅建立了卓著功勋,而且表现出丰富的军事思想。他的治军思想有以下特色:进行卫国保民教育,严格军纪、信赏明罚;选任良将,纳贤用才。他的战略战备思想也有独到之处。

戚继光还是一位“儒将”,著有军事著作《纪效新书》18卷、《练兵实纪》9卷、诗文集《止止堂集》5卷。他的军事著作中关于军事理论和作战方法的论述,具有“实用有效”的突出特点和高度的创造性。这两部军事著作,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瑰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