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文学记忆》:悟出师恩之辨|刘俐俐

《我的文学记忆》:悟出师恩之辨|刘俐俐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感念“师恩”是纪念活动中高频语词之一。哪些“师”的“恩”?从感受主体来说,更涉及如何理解和判断“师恩”!看来,“师恩”值得辨与悟:“辨”侧重“恩”这一客体的意义,“悟”则侧重感受主体所悟之内涵。经历了40年时光的60多岁的人所感的“师恩”,绝非琐碎之事,必有其属于“道”的特质。今天,反刍刘庆璋和齐裕焜两位老师,“师恩”即由反刍而来。我悟出和看重的“师恩”有如下三方面。

《我的文学记忆》:悟出师恩之辨|刘俐俐

作者简介

刘俐俐,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南开大学文艺学学科带头人。

刘俐俐教授是恢复高考后入读兰州大学中文系的第一批(俗称七七级)大学生。曾在甘肃省委党校任教四年。198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回兰州大学任教,先后承担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的教学和研究。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评定为教授。曾获兰州大学笹川良一科研基金,主持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和国家社科项目。1996年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被誉为甘肃省活跃的有较大影响的青年评论家。1998年人才引进到南开大学任教至今。

刘俐俐教授是国内著名的文艺学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文学批评理论,是小说文本分析领域开拓者和标志性专家,至今依然处于文艺学前沿,承担多项教育部和国家社科项目,著作和论文曾多次获省部级奖。在《文学评论》《民族研究》《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探索与争鸣》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有较大影响的代表性著作是《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文学“如何”:理论与方法》等。曾多次应邀赴德国、加拿大等国的高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澳门讲学与合作研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南开大学曾多次策划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独立完成的“文学经典阅读、批评方法与文本分析融合互动的系列教材”2018年获得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截至目前已培养30余名博士生,均在高校任教,多人已为教授、博导、学术带头人和各高校的学术骨干,已有13人次获得国家社科项目,更多人次获得教育部项目,并有人获得全国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省级大赛一等奖。

2018年恢复高考40年,各种纪念活动钩沉着久远的历史记忆。当年的奋发激情重新回荡,真是“一弦一柱思华年”啊!感念“师恩”是纪念活动中高频语词之一。历经40年之久的“师恩”成了内容丰富复杂的心理凝聚,涉及所谓的“师恩”是怎样的“恩”?哪些“师”的“恩”?各有特点的“师”,他们的“恩”也该有区别吧!从感受主体来说,更涉及如何理解和判断“师恩”!今天的感悟主体,几乎均为60岁以上的人们,当年入学时最小的同学也近60岁了。看来,“师恩”值得辨与悟:“辨”侧重“恩”这一客体的意义,“悟”则侧重感受主体所悟之内涵。(www.xing528.com)

“师恩”之辨。“恩”与动词“感激”“感谢”对应时,意思是“恩情”,含义包括恩惠、情谊、深挚的感情等,常有恩情已深的表述。师恩,指老师对学生的恩惠和情谊,以及深挚的感情。恩惠、情谊和感情,都属于主观感受和认定的精神世界的范畴。经历了40年时光的60多岁的人所感的“师恩”,绝非琐碎之事,必有其属于“道”的特质。40年人生凝练的“师恩”,必有其深厚的人文情怀。

应该说,回顾就读兰州大学中文系,每位老师对我们都有“恩”。他们各有性格,各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成就。我想集中说两位任课老师留给我的印象,以及我所悟之“师恩”。

一位是教授文学概论的刘庆璋老师。一位是教授古代文学史明清小说部分的齐裕焜老师。刘庆璋老师是四川人,在读时得知她和她先生李伯勋老师都是调干生,“调干生”在当年是让人心生敬意而且历史色彩浓郁的专有名词。我们入学时她仅45岁。讲课风格严谨、平实,干练利索,绝无任何噱头和热闹。文学概论大一开课,当时我任学习委员,有一次接受学校教学访问,记忆中给予刘老师的授课评价并不很高。至今反思,懂得了缘于入学不久,尚未经历系统学术训练,基本还在学术之外。对于什么是好的学术,怎样讲的课是好,都还懵懂。我为此事几乎后悔一辈子。刘老师应该至今不知这些,她依然那么亲切、严谨地教她的书。感恩刘老师,更主要原因是我后来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母校从事文艺学教学研究,和刘老师在同专业领域,读她的论著,有了对这位严谨学者的深入理解。齐裕焜老师当年为副系主任。他讲授明清小说大约在大三或大四上半年了。我们已经修完了许多课程,也读了一些书了,逐步搭建起了中文系学生该有的知识结构,课堂上互动交流较多,留下了深刻印象。齐老师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学识渊博,风趣活泼。后来我虽说与齐老师不属同专业,但因为主攻方向是文学作品批评理论与实践,作品又侧重叙事性作品,熟悉小说艺术和叙事学理论,在小说这个点上与齐老师有神交:读他的论著。今天,反刍刘庆璋和齐裕焜两位老师,“师恩”即由反刍而来。我悟出和看重的“师恩”有如下三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