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分量表分析也包含两个方面。表4.1.10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均值的多重比较检验说明:*表示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分量表分析也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分析量表所包含的培养理念、培养主体、培养方式、培养条件、学术氛围五个因素均值变化情况和相互关系,然后分析量表所包含的各项目间的变化情况。

1.因素层面分析

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分量表包括培养理念、培养主体、培养方式、培养条件、学术氛围五个因素,共32个项目。从这五个因素来看,项目均值介于3.17~3.81之间,均属于“普通”到“比较满意”,如表4.1.7所示。从五个一阶因素每题的均值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培养主体、培养方式、培养理念、学术氛围和培养条件。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校环境各因子均值折线图如图4.1.3所示。

表4.1.7 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校环境影响因素一阶因素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及95%置信区间

图4.1.3 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各因素均值变化曲线

从各因素的均值图可以清楚地看到,研究生对培养主体的评价最高,而对培养条件的评价最低。经计算,不同因子在均值上的方差齐性检验值为0.783,概率P值为0.546。在显著性水平α为0.05情况下,由于概率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不应拒绝原假设,可认为不同因子的均分总体方差无显著性差异,能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要求,如表4.1.8所示。

表4.1.8 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校环境影响因素一阶因素方差齐性检验

不同因素之间的均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因子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如表4.1.9所示。从结果可以看到,观测变量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均值的离差平方和为2.200,如果仅考虑因子间的区分,可解释的变差为1.328,抽样引起的变差为0.872,它们的方差分别为0.332和0.032,相除所得的F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0.279,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拒绝原假设,认为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学校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

表4.1.9 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校环境影响因素间ANOVA

进一步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多重比较检验结果如表4.1.10所示。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生普遍对学校创新能力的培养主体的评价显著高于其他因素,对培养理念的评价显著高于培养条件,对培养方式的评价显著高于培养条件。从多重比较的结果可知,研究生对培养主体的评价要显著高于学校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即研究生对导师的满意度最高;对培养条件的评价则低于其他因素,其中显著低于培养理念、培养主体和培养方式三者。研究生对培养条件的评价虽低于对学术氛围的评价,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1.10 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均值的多重比较检验

说明:*表示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2.项目层面分析(www.xing528.com)

从各项目的均值上看,介于2.88~3.97间,除项目29外,皆属于“普通”到“比较满意”之间,如表4.1.11所示。各项目均值变化曲线,如图4.1.4所示。

项目层面的分析显示:

(1)培养理念缺乏对个性的尊重。从培养理念影响因素上看,各项目均值介于3.19~3.70间,按题项均值降序排列,依次为“在教学科研中导师能听取并尊重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出科研精品而不单纯追求发表论文数量”、“专业培养方案目标明确、课程设置合理,对实践有明确要求”、“重视跨学科导师指导和向外界学习”、“培养计划的制订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把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放在传授知识之上”。结果显示,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中虽然能以开放意识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并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但仍偏重知识传授,研究生培养计划制订缺乏个性。

表4.1.11 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各项目现状评估摘要表

续表

续表

图4.1.4 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校环境项目均值变化曲线

(2)培养主体获得一致好评。在培养主体方面,各项目均值介于3.64~3.97间,按题项均值降序排列,依次为“导师思想境界高、品德好、有人格魅力”、“导师治学态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导师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学术界有较高的认可度”、“导师对论文指导认真,投入力度大”、“导师经常与学生交流,合作研究多”。结果显示,研究生导师得到了一致好评。导师既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能十分注重对研究生进行学业与研究指导和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3)培养方式选淘不严。在培养方式方面,各项目均值介于3.22~3.67间,按题项均值降序排列,依次为“学位论文选题注重理论性、现实性与创新性”、“开题报告准备充分、讨论深入、有实际效果”、“课程内容注重理论前沿性与现实针对性”、“课程教学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课程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招生时注重考察学生的发展潜力”、“招生时看重学生前期科研成果”。结果显示,研究生认为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加强了对学位论文的要求,在课程方式上也注重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但在研究生招生的方式上缺乏对研究生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的考量与发展潜力的考察。

(4)培养条件总体评价不高。在培养条件方面,各项目均值介于3.02~3.40间,按题项均值降序排列,依次为“研究生日常管理既规范有序又充满人文关怀”、“信息网络渠道畅通”、“图书资料丰富”、“实验设备齐全且先进”、“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适度”、“研究生资助机制健全”、“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合理”。在学校环境评价的32个项目中,培养条件因素中的所有项目的排序都在20位以后,表明研究生认为学校培养条件亟待全面改善,不仅包括研究生管理,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也包括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信息网络等硬件条件的改善。

(5)学术氛围需要多方营造。在加强学科建设营造学术氛围方面,各项目均值介于2.88~3.58间,按题项均值降序排列,依次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机制完善”、“学位论文评审环节规范”、“所在院系及专业学术氛围浓厚”、“所在院系及专业举办学术报告层次高、次数多、收效大”、“所在专业学科建设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中期筛选制度严格”、“研究生访学交流机会多”。有学者将在科学界屹立不摇一百多年的卡文迪许实验室成功的关键因素归纳为:“良好的传统与学风、适合创新的环境与气氛”[2],可见学术氛围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学校对学术氛围的营造不仅需要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管理、举办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也需要加强建立研究生交流访学机制、提升专业学科建设水平等。

从项目的总排序上看,前五位分别是“导师思想境界高、品德好、有人格魅力”、“导师治学态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导师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学术界有较高的认可度”、“导师对论文指导认真,投入力度大”、“在教学科研中导师能听取并尊重学生意见”;后五位分别是“实验设备齐全且先进”、“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适度”、“研究生资助机制健全”、“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合理”、“研究生访学交流机会多”。目前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中,不少研究总将“提高导师队伍素质”作为重要因素,认为目前在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存在责任心下降、疏于指导学生、以研究生为廉价劳动力,甚至侵占学生科研成果等诸多问题。但研究数据却显示,高校目前还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他们不仅在品德修养、治学态度、学术水平上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而且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也能认真指导,尊重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相对于对导师的高度评价,高校目前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更应该加强的是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研究生资助机制完善、实验设备等基础设施更新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