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大教育学博士的经验重构:课题研究历程

北大教育学博士的经验重构:课题研究历程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很幸运,2016年9月入学没多久就被陈老师委以重任,担当她“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课题的协调员,独立负责课题研究的分工协调、会议组织、文本撰写、资源整合等任务。虽然忙碌,但是真的特别锻炼人,整整四年的时间,我随着陈老师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断成长,也借此机缘发表了数篇论文,结识了许多有趣、有共同语言的好朋友。

北大教育学博士的经验重构:课题研究历程

我很幸运,2016年9月入学没多久就被陈老师委以重任,担当她“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课题的协调员,独立负责课题研究的分工协调、会议组织、文本撰写、资源整合等任务。虽然忙碌,但是真的特别锻炼人,整整四年的时间,我随着陈老师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断成长,也借此机缘发表了数篇论文,结识了许多有趣、有共同语言的好朋友。

课题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聚集起怀有同样研究旨趣的人——知名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北京市多所中小学的领导和一线教师——一起探究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这个“未详知但又确实存在”的“伟大事物”。记得第一次课题会议之后,我作为协调员把会议记录群发给课题组成员,当时还卖弄了一下自己“本科时就读中文系”的所谓文学底子,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话,什么“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了还是各人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彼此交流后会各自拥有多个想法”“课题组以后就是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共享资源、思维碰撞,我愿意……”写了一大堆,还在那里沾沾自喜。很快我就收到了陈老师的回复,肯定几句后提醒我说:“课题组群发的信件要客观传达研究进展和讨论情况,最好不要夹带个人主观情绪,虽然主观意图是好的,但可能会给看的人压力……”当时我还有点小委屈,几次课题会议开下来,我深以为然,而且也体会到了研究要客观中立的个中深意。(www.xing528.com)

陈老师做什么都特别认真而且投入,在她的带领和指导下,课题组踏踏实实做了三年多,其间的过程性文字包括会议记录、各小组下校作业、田野资料、期刊发表文章,还有后来出版的《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1] 书稿,这些都是陈老师带着课题组成员通过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的质疑、一次次的修订,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而且,陈老师带着我们参加国内外的教育会议,发出课题组的声音,接受同行的质询,这种开放、包容又谦逊的学术作风让课题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受益匪浅。尤其重要的是,我所撰写的课题组成员守则、给(课题组观察点学校)校长的信、课题会议纪要格式,以及课题进展期间的备忘录随笔、定期上交规划办的课题组工作汇报,一环套一环,形成了正向积极的光晕效应,我随着课题进步,跟着导师成长。十年后再看保留下的点滴文字,仿佛又回到了导师带领我们一起做研究的那个富有凝聚力的团体,又感受到了闪耀光芒温暖身心的“伟大事物”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