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应物,笔随意-北大教育学博士的经验重构

心应物,笔随意-北大教育学博士的经验重构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绕“意象”搜集资料,看到了钱锺书的《〈谈艺录〉读本》,《谈艺录》是周振甫、冀勤合写,在第二部分创作论中,提到了“心以应物,意到笔随”“水清石见与水中着盐”……这时华兹华斯说:“现在我可以向你解释我是如何写诗的了。只要我的精神集中到与诗没有关系的事物上,然后我突然放松我的注意力,当我放松时我不管看到什么,它在我看来都是美丽的。”

心应物,笔随意-北大教育学博士的经验重构

一份滚雪球滚出来的备忘录,挺有意思的,所以放在这里。有读书的趣味。

2009年1月6日,新的一年,可是我没有完成我的计划,没有开题!虽然初稿已经改到五稿了,但是我自己真的没有把问题想清楚!到底要研究什么,到学校要看什么?不过,读书无止境,而且会越来越深入其中,越读越有味道,滚雪球一样的扩展着自己的视野,欲罢不能。

围绕“意象”搜集资料,看到了钱锺书的《〈谈艺录〉读本》,《谈艺录》是周振甫、冀勤合写,在第二部分创作论中,提到了“心以应物,意到笔随”“水清石见与水中着盐”……深得吾心!写得太妙了!我们的创作(包括写博士论文),起始是手不应心,心里想好的兴象意境,手写不出来。经过写作的长期实践,做到了得心应手,心里想到什么意境,手就能够如实表达出来。最后心和手一致,心怎样想,手怎样写,心的灵巧完全表现在手上。这个境界多么让人向往!

所以,我还是得多看书、多记录,时刻记录,有想法就写下来,勤思勤写。这两天在看马维娜的《局外生存 相遇在学校场域》[17],提到的局内人、局外人还挺有意思。然后我滚雪球,又滚出两个来,都做做摘抄,后面会有用的。

p56 局外生存与局内生存,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前者更多表达一种既在场又不在场的复杂矛盾的生存境遇,后者则更多表达一种为场域所接纳的生存境遇,但并不排除其中亦会有诸多情形。默顿认为,按照一种结构的观念,局内人是特定的群体和集体的成员,或者是具有特定的社会身份的人;局外人则是非成员。

p57 我们所有人在一种环境中是局内人,在另一种环境中又成了局外人,多种多样的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存在着不对称关系。《局外生存》阐释,局外人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识自我。

从这里滚出了一个大雪球:局外生存(The Outsider)[18]。

p231 我们应记住,他们留下文字的东西是他们生命中最为不重要的东西,这件事正如庄子的书中“齐公和他的造车匠”的故事一样。(www.xing528.com)

p232 圣人想必也是如此:那些值得传下去的东西已随他们而去,而他们把剩下的东西写进了书里,所以我说你读的不过是死人身上的浮尘而已。

p334 跋:关于“圣尼奥特边缘”这一概念,我还想再提供一个线索(因为这是个关键和核心)。德·昆西曾讲过一个关于华兹华斯的有趣的故事。他曾问过华兹华斯,他是如何开始写诗的,而华兹华斯的回答并不叫他满意。但后来有一天,他们一起去迎邮车,车是从凯齐克方向来。华兹华斯俯下身,把耳朵贴在地上听是否有地面震动的声音,但他没有听到声音,于是站起身,很快,他的注意力又被天上的一颗星所吸引,那颗星突然在他看来十分美丽。这时华兹华斯说:“现在我可以向你解释我是如何写诗的了。只要我的精神集中到与诗没有关系的事物上,然后我突然放松我的注意力,当我放松时我不管看到什么,它在我看来都是美丽的。”

这显然就是我在卡车上时出现的景象,由于不便的威胁使我精力十分集中,然后,这种威胁一旦解除,就使各种感官没有束缚地膨胀,引起一种喜悦的感觉,一种对生活的肯定和确认。

于是,又滚出一个非常美妙的球来——轮扁斫轮。

庄子讲过一个著名的木匠故事(《庄子·天道》):

有一天,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做车轮,忽然,轮扁问道:“你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是圣人写的书。”轮扁问:“圣人还活着吗?”答曰“早已死了”。轮扁就叹口气说:“那么,你读的就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桓公听了很生气:“你一个做轮子的人也敢来议论我读书吗?你要回答不好,我跟你没完。”轮扁就回答说:“我就以我熟悉的造车轮这件事给你说道理,在我造轮子时,榫子做得松了,就会很容易地打进去,但却很不牢固;如果榫子做得紧了,就会感到滞涩,再怎么用力也打不进去。既不能松,也不能紧,轻重之间,得心应手,这就是我这工作所需要的,但这中间的微妙处却不能用口说出来,连我要告诉我儿子也说不清楚。由此可知,古人和他们不可传授的技巧,都早已死了,那些最精微深奥的道理,也同样不能在书中写明白,所以,你所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的糟粕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