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梁梁武帝崇佛之路历史小课堂内幕、关键时刻揭秘!

南梁梁武帝崇佛之路历史小课堂内幕、关键时刻揭秘!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南梁局势稍稍稳定下来,国家富强一点之后,梁武帝就迷上了佛学。公元529年,梁武帝再次舍身。可不到一年,这位固执的梁武帝又第四次舍身了。达摩公元526年,印度僧人达摩到达南梁都城建康,受到梁武帝接待。双方相峙一百多天,侯景大军虎视眈眈地守在城外,准备活捉梁武帝。公元549年3月,连日大雨导致内城土山倒塌,侯景乘机攻进内城,梁武帝被俘。

南梁梁武帝崇佛之路历史小课堂内幕、关键时刻揭秘!

刘宋皇室大乱,南朝宋大将萧道成杀死了暴虐的宋后废帝刘昱,立了个傀儡小皇帝刘准。公元479年杀死刘准,建立了南朝齐。南朝齐仅存在了二十三年,除了齐高帝萧道成和齐武帝萧赜之外,其他的皇帝大多奢侈无度。齐明帝外宽内忌、屠戮宗室,但是对血缘关系较远的宗室萧衍却非常信任,让萧衍的地位迅速显赫起来。

后来,南齐皇室内乱,萧衍趁机逼迫齐和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建立南梁。他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是南朝诸多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课堂在线

南齐时期,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人,都依附于热爱文学的齐武帝之子竟陵王萧子良,世称这八人为“竟陵八友”。

齐明帝去世后,他的儿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骄奢淫逸、滥杀大臣,引发了叛乱,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趁机攻破建康,萧宝卷被宦官杀害,萧衍把他贬为东昏侯,扶立萧宝卷的弟弟萧宝融为帝,就是齐和帝。公元502年,萧衍借萧宝融的名义大肆诛杀南齐诸王,接着接受齐和帝的“禅让”,建立起了梁朝。不久,他就派人杀死了十五岁的齐和帝。

梁武帝刚登基时,很有一番作为和政绩。他很喜欢文学,倡导和参与的齐梁文学有很高的成就,因此有“诗人皇帝”之称。可是,南梁局势稍稍稳定下来,国家富强一点之后,梁武帝就迷上了佛学

公元519年,梁武帝到寺院受了菩萨戒。为了表示自己学佛的虔诚,公元527年,他又在皇宫旁边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同泰寺,每天早晚两次去寺院烧香拜佛,说这是在为百姓消灾祈福。

梁武帝不但时常去寺庙听僧人讲经,也登坛讲经,一讲就是好几天,还不时带着文武百官在同泰寺举办法会。这样一来,朝中大事就渐渐荒废了。

梁武帝到了晚年,决定把自己舍给寺庙,出了四次家。

第一次是修建同泰寺这一年,他到同泰寺做了住持,好在三四天后就回宫了。

公元529年,梁武帝再次舍身。他脱掉皇袍皇冠,在寺庙里睡木板床,吃斋饭,到寺庙的第二天就开坛讲经。那天,来听梁武帝讲经的善男信女足足有五万多人。

梁武帝不肯回宫,可急坏了大臣们。他们一起来到同泰寺请梁武帝回宫处理国家大事。梁武帝转念一想:“普通百姓出家以后,再还俗还要拿一笔钱向寺院赎身呢!何况我是堂堂一国之君,怎么能一分钱不出呢!”

他让大臣们为他交纳一笔“还俗费”,大臣们无奈,只好凑了一亿钱为皇帝“赎身”,终于让皇帝回到了皇宫。

公元546年,梁武帝第三次“出家”,并说这是为了全国百姓祈福,是舍全国之身。大臣们花了两亿钱的“还俗费”把他赎了回来。可不到一年,这位固执的梁武帝又第四次舍身了。这时国库已经没钱了,可国不可一日无君,过了一段时间,大臣们还是勉强凑了一亿钱把皇帝赎了回来。

梁武帝先后四次舍身,大臣们总共花费了四亿“还俗费”为他赎身,这些钱当然全都转移到了百姓身上。而梁武帝的行为更让全国上下都兴起了修建寺庙的风气。许多人看到寺庙更有利可图,不肯努力工作,纷纷出家当起了和尚、尼姑。仅南梁都城就有十万僧尼,五百寺庙,座座富丽堂皇。

这样一来,南梁的经济全面地衰败下来,繁荣的寺庙最终也毁于“侯景之乱”及陈灭梁的战火之中。

侯景原是东魏的大将,他曾被东魏的丞相高欢派去镇守黄河以南。可高欢对他的忠心总是有所怀疑,临终前,把他召回了都城。之后,侯景与高欢之子高澄有了矛盾,盛怒之下,他就带兵投奔了西魏

达摩

公元526年,印度僧人达摩到达南梁都城建康,受到梁武帝接待。他与梁武帝主张不同,于是告辞去了北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悟道,成为中国禅宗的开山祖师。

侯景到西魏后,西魏的丞相宇文泰也不信任他。宇文泰表面上接纳了他的投靠,背地里却准备解除他的兵权。侯景觉察到后,又想改投南梁。

梁武帝接到侯景的请求后,就召集大臣商议到底该不该接受他。大臣们进言说:“陛下,这些年来,我们与北朝相安无事,如果接纳了北朝的叛将,定会引起与北朝的纠纷!”

但是梁武帝却不这么认为,他年轻时,也想收复中原,现在北朝有人主动来投降,是多么好的事啊!于是欣然接受了侯景的投降,还封侯景为大将军、河南王。

接着,梁武帝派侄儿萧渊明率军迎接侯景,不料刚走到北边,就遇到东魏的军队。南梁军多年没有打仗,军队散漫,没有纪律,跟东魏军一交锋,几乎全军覆没。萧渊明也做了东魏的俘虏。

东魏接着攻打侯景,侯景也战败了,只带着八百人突出重围逃到了寿阳。东魏的使者主动到了南梁与梁武帝讲和,说愿意把萧渊明送回来。侯景担心梁武帝会用他去交换萧渊明,就找人假冒东魏的使者,给梁武帝写了一封信,说:“陛下,为了我们两国重新和好,您是否愿意拿叛徒侯景与您的侄儿做交换?”梁武帝关心侄儿生死,情急之中没有辨析使者真假,立即回信说,只要萧渊明能回来,南梁可以交出侯景。

侯景收到回信后,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决定拼死一搏,在南梁起兵反叛。

萧衍溺爱宗室(www.xing528.com)

萧衍对待宗室非常宽容,乃至溺爱。他的弟弟萧宏临阵逃脱、贪得无厌,萧衍却让他的官职不断晋升。萧宏的儿子萧正德曾经投降北魏,回到南梁后又无恶不作,萧衍始终宽容他,萧正德却与侯景勾结,害死了萧衍。

这时,南梁的国力已经衰败,侯景的兵马很快打到了长江北岸,南梁岌岌可危。

梁武帝派侄儿萧正德在长江南岸抵挡侯景大军。没想到萧正德竟然与侯景联手,准备推翻伯父,自己做皇帝。他偷偷帮侯景的军队渡过了长江,还亲自带领他们渡过了秦淮河。在萧正德的一路护送下,侯景顺利地攻进了都城建康。

外城很快就被攻破了,梁武帝被侯景大军围困在了内城。侯景想尽了一切办法攻城,都被城里的军民顽强地抵抗下来。他用火烧城,守军就用水浇灭火;他用“木驴”攻城,守军就用大石块把他们砸回去。他在城东西面堆起了土山,居高临下地向城里射箭,守军也筑高台与敌军对射。

双方相峙一百多天,侯景大军虎视眈眈地守在城外,准备活捉梁武帝。城内死伤无数,人口从十几万锐减到了几千人,城里的守军依然在苦苦支撑着,等待援军的到来。

各地早已派出了援军,可他们驻军在建康附近,谁也不肯发兵。梁武帝快支撑不下去了,他问手下有什么办法能让侯景退兵,手下说:“陛下,您身边都是些不忠不孝的人,臣恐怕也无能为力。”

公元549年3月,连日大雨导致内城土山倒塌,侯景乘机攻进内城,梁武帝被俘。

侯景进城后,自封为丞相,杀了一心想做皇帝的同伙萧正德,又把梁武帝软禁在净居殿,逼他把援军打发走。

侯景控制住南梁后,就减少了梁武帝的衣食供给,竟把梁武帝活活饿死了。梁武帝去世前觉得口苦,向身边的人索要蜂蜜,没有得到,发出“嗬!嗬!”的声音去世了,享年八十六岁。

梁武帝死后,侯景先后扶持了两个傀儡皇帝,公元551年,索性自己当了皇帝。公元552年,南梁湘东王萧绎在江陵称帝。他命大将陈霸先、王僧辩等率领大军讨伐侯景,侯景之乱终于得以平定。然而经此战乱,南梁元气大伤,再难以恢复了。

课堂在线

智慧点评

梁武帝刚愎自用,不听臣子的劝阻,执意收容侯景,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也让南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凡事多听听他人的意见,才能避免一意孤行造成的损失。

要点掌握

1.公元502年,萧衍消灭南齐,建立南梁。开始时他励精图治,南梁国力不断提升。后来,萧衍痴迷佛教,耗费大量钱财,国力不断衰弱。

2.侯景是东魏大将,投降西魏后遭到排斥,于是投降南梁。大臣劝梁武帝不要接纳,梁武帝却一意孤行,接纳了侯景。

3.侯景勾结宗室发动叛乱,梁武帝措手不及,被侯景包围。公元549年,梁武帝被饿死,公元557年,南梁灭亡。

考点追踪

1.梁武帝为什么要收容侯景?

2.侯景是怎样杀死梁武帝的?

课本里学不到的趣味知识

僧人吃素的由来

原始佛教对吃肉并没有严格的禁忌,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和他的弟子们化斋时,遇荤食荤、遇素食素,释迦牟尼也说过可以食用“三净肉”,即信徒没有看见、听说或怀疑为了自己而杀死的动物之肉。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梁武帝为该教的发扬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导致汉传佛教出现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传统——素食。梁武帝觉得为了吃肉杀生是件罪过的事,他不但自己坚持吃素,还下令寺庙的僧人们从此统一吃素,祭祀宗庙时也统一用蔬菜代替猪、牛、羊三牲。他认为神灵悲悯世人,不喜杀生,也应该吃素。可大臣们极力反对,梁武帝只好让步,把祭祀用的蔬菜改为面团捏成的三牲。稍后的北齐文宣帝高洋即位后,也仿照梁朝之制,诏令齐国境内僧众“禁断酒肉”。到了隋唐时期,素食就成为全国佛教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