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梅州好故事:侨乡村,客家第一古村落

梅州好故事:侨乡村,客家第一古村落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座围龙屋, 一座客家城”, 有“客家世界第一古村落” 之称的侨乡村依美丽的麓湖山脚, 沿着弯弯曲曲的侨乡河逶迤而建。侨乡村的故事可以从一颗古榕树开始。于是, 矗立在村口的大榕树, 理所当然地成了侨乡村这座客家村落的标志。客家人由于举族迁徙, 聚族而居, 聚族而教, 在每个古村落甚至大围屋中都设有学堂、 私塾。

梅州好故事:侨乡村,客家第一古村落

“一座围龙屋, 一座客家城”, 有“客家世界第一古村落” 之称的侨乡村依美丽的麓湖山脚, 沿着弯弯曲曲的侨乡河逶迤而建。 百屋百态, 百年百味。在这里, 你可以纵览源远流长的客家历史, 见证几百年古村落的客家遗风,体会满满的旧时客味。

侨乡村的故事可以从一颗古榕树开始。 客家人经历千年的大迁徙, 在每一次新域开埠时, 总是忘不了在村口种上一棵类似北国大槐树大榕树, 既表示情系中原、 根在河洛, 又预示着在此落地生根。 于是, 矗立在村口的大榕树, 理所当然地成了侨乡村这座客家村落的标志。

村子三面环山, 满眼苍翠, 小河潺潺, 绕村而建的客家围屋鳞次栉比,依山而建。 在这小小的村落里, 留下了不少百年老屋、 百年私塾、 百年银杏等客家人百年的记忆和见证。

走入村口, 你可以看到一座“十厅九井” 的方形围屋屹立眼前, 屋顶升起袅袅的白烟, 犹如一个手握烟斗、 经历沧桑的老人, 正在向人们诉说着悠悠的客家历史, 眼里饱含浓浓的客家乡情

推开古老而厚重的大门, 走进梅县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南华又庐。方正的外形, 四面围墙相护, 屋前一条小溪缓缓流过, 1 万多平方米的屋子,共118 间房, 分为上、 中、 下三堂, 左右两侧各四堂, 墙上两排悬挂的红灯笼平添了几分暖意。 100 多年前, 年仅17 岁的潘祥初为了生计, 漂洋过海到印度尼西亚谋生, 积累了一笔财富, 回到香港和亲戚合作开办了 “万通安记” ——当时香港有名的钱庄。 从光绪三十年(1904) 开始, 他从海外运回了水泥石灰、 玻璃、 铁花等上等建材建造此屋, 历时18 年之久。 潘祥初八个儿子分居“中、 兴、 伊、 始、 长、 其、 发、 祥” 八堂内, 各堂既可独立又可相连, 人称“十厅九井”, 又有“屋中屋” 之称。

在村子的右边有一座有百年历史的毅成公家塾, 木棚瓦面, 庄严而静穆,它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重要历史见证。 客家人由于举族迁徙, 聚族而居, 聚族而教, 在每个古村落甚至大围屋中都设有学堂、 私塾。 这家毅成公家私塾由潘氏侨胞潘立斋、 潘祥初两先生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 出资建造, 是梅县南口镇安仁学校的前身。 私塾巧妙地利用山坡地而建, 前为“回” 字形两层建筑, 中间空地为花圃, 便于采光美化, 后为单层建筑, 前后与大山融为一体, 故楼下楼上的厅房并不一一对应, 而围墙西式漏窗上的梅花铜钱,则暗含了客家人告诫子孙“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中自有黄金屋” 的寓意。(www.xing528.com)

塾内有两株随同建房而种的浓郁苍翠、 高耸挺拔的银杏古树, 浓密的枝叶仿佛绿色屏障, 把喧嚣统统隔离在校外, 百年来的历史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斑斑痕迹。 这里曾经桃李芬芳满天下, 近代的潘立斋、 潘祥初等一批知名华侨企业家, 与杨振宁齐名的世界量子化学专家潘毓刚教授、 经济学家潘汝瑶教授以及潘奋南、 潘嵩保、 潘铎元、 潘君勉等一批专家教授、 军政要人和富商巨贾都从这家百年的私塾中走向了世界。

侨乡村, 这个仅有1.5 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 以其历经百年沧桑却仍保持完好的围龙屋建筑群, 成为广东旅游大格局中“东有开平碉楼, 西有梅县围龙屋” 的双子星旅游景点。

【地理位置】 位于梅县南口镇, 地处鹿湖山下。

【最佳推荐】 时间: 四季均可; 心情: 轻松闲适; 旅伴: 影友、 诗友、 情侣、 写生爱好者。

交通途径】 自驾线路: 广州—广惠高速—惠河高速—河梅高速—梅县南口镇—205 国道—侨乡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