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梅州好故事:客家山歌韵味天籁音

梅州好故事:客家山歌韵味天籁音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客家山歌与客家民系相生相伴。黄遵宪盛赞山歌“妇人、 女子矢口而成”“妙绝古今” “天籁难学”。梅州的客家山歌与人民群众的生产、 生活息息相关。客家山歌研究已被列入广东省高教厅“九·五” 科研项目, 其中, 四本关于四位山歌大师的传记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6 年6 月, 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

梅州好故事:客家山歌韵味天籁音

客家山歌是客家歌谣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是一种口头文学。 它富有浓厚的客家语言特色和客家地方特色, 在中国民歌林中独树一帜。 其中粤东梅州的客家山歌最为著名, 梅州因而被誉为“山歌之乡”。

梅州的客家山歌从唐朝时候就有记载, 唐朝的诗人白居易就曾听过山歌独唱, 南唐皇帝、 著名词人李煜也提过山歌文竹记的事。 随着客家先民的迁徙, 他们把中原文化带到江南带到广东, 中原的民歌、 诗词与当地的民歌相融结合, 梅州市的山歌便是这种文化融合的结晶, 吸收了当地瑶族畲族的山歌养分, 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梅州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与客家民系相生相伴。 客家人以喜欢唱山歌闻名于世。 晚清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说他的家乡梅州“土俗好为歌, 男女赠答, 颇有《子夜》《读曲》 之意, 名曰‘山歌’”, “彼冈头溪尾, 肩挑一担, 竟日往复, 歌声不歇者, 何其才之大也”! 梅县松口刘三妹(广西的“刘三姐”, 史料称她是“潮梅人氏”) 出口成歌、 斗赢秀才的故事, 以及“刘三妹” 式的山歌人物如杨四娣、 刁嫂子、 张六满、 冯祖丕、 张水三、 何好娘等的故事, 在梅州各地世代流传。

在客家地区梅州, 山歌不仅流行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而且在民间风俗歌舞(如竹马、 春牛、 船灯、 鲤鱼灯等) 中, 在宗教(如佛教道教) 法事活动中, 都用山歌来表现。 旧时, 山歌还风行于赌馆、 妓院、 烟馆中。

客家山歌近似竹枝词, 有国风、 吴歌的韵味。 讲究韵律, 擅长赋、 比、兴、 双关、 歇后等手法, 诗味特浓。 黄遵宪盛赞山歌“妇人、 女子矢口而成”“妙绝古今” “天籁难学”。

经过长期的积淀, 传统客家山歌数以万计, 长篇传本数以百计, 它们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过去流行的客家山歌多为情歌, 仅梅州市1986年搜集的近万首山歌中, 情歌就占了80%, 故老山歌唱道: “客家山歌特出名, 条条山歌有妹名, 条条山歌有妹份, 一条无妹唱唔成。” 梅州市的山歌除情歌之外, 还有劳动歌、 劝世歌、 行业歌、 逞歌、 虚玄歌、 谜语歌、 猜调和板歌等。 各种山歌小调唱腔丰富, 仅山歌唱腔就有近百种, 其他民间小调200多首。 梅州的客家山歌与人民群众的生产、 生活息息相关。 客家山歌研究已被列入广东省高教厅“九·五” 科研项目, 其中, 四本关于四位山歌大师的传记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梅州的客家人好唱山歌, 每当夜幕降临, 各地自发歌唱, 酬唱赠答, 人们出口成章, 妙趣横生, 以歌娱情, 消闲舒心, 更增添了梅州市的文化气息。每年八月中秋, 梅州市都要举行山歌擂台赛, 届时, 人潮滚滚, 歌声不断,十分热闹。 梅州的客家山歌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在2000年经过广东省的专家、 文化部门的考察被评为广东省的“山歌之乡”, 2001 年又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的“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2006 年6 月, 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 新华社播发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州客家山歌、 大埔广东汉乐榜上有名。

客家山歌剧是在客家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剧种, 产生新中国成立初期, 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www.xing528.com)

客家山歌剧用客家方言对白演唱, 剧本不乏生动的方言, 唱词有客家山歌韵味。 唱腔音乐以粤东客家山歌为基础, 吸收竹板歌说唱音乐、 客家民间小调、 庙堂音乐等音乐元素, 进行编曲发展。 唱腔结构以山歌连缀为主, 也尝试板腔变化, 或联曲、 板腔结合, 有近百种基本曲调已约定俗成, 为各团编曲所常用。 伴奏乐器中、 西兼有, 还没有固定的头弦。 表演多借鉴汉剧、采茶歌舞以及话剧、 歌剧等表演技巧, 注重从生活中提炼形体动作, 能演古装大戏, 而以表现现代农村生活见长。

目前, 梅州市有山歌剧团, 梅县、 兴宁、 蕉岭平远也成立有县级山歌剧团。 反映农村生活的山歌剧, 《彩虹》 在1965 年被评为中南地区戏剧观摩演出优秀剧目, 《挽水西流》 《长乐情》 《相思豆》 《虹桥风流案》 也在客家地区和海外客属中广为传播。

从《等郎妹》 到《山魂》 再到《桃花雨》, 最近几年梅州山歌剧创作事业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不仅唱红了沉寂多年的山歌剧演出市场, 而且在国内外大赛中屡摘大奖。

2002 年12 月, 梅州市山歌剧团演出的《等郎妹》, 参加广东省第八届艺术节获八项九个一等奖。 2003 年12 月获广东省第五届“五个一工程” 奖。2006 年8 月获广东省文学艺术最高奖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 奖。 2003 年代表广东省参加第八届中国戏剧节获曹禺戏剧奖、 优秀剧目奖等四项五个一等奖。

2005 年11 月, 梅州市山歌剧团演出的《山魂》, 参加广东省第九届艺术节获七项九个一等奖。 2007 年9 月获广东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 奖。 2006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中获剧目三等奖。

2008 年11 月, 梅州市山歌剧团演出的《桃花雨》 参加广东省第十届艺术节获剧目一等奖九项十二个奖。 2009 年11 月获广东省文学艺术第八届“鲁迅文学艺术” 奖。 2009 年10 月获广东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 奖。 2009 年7月, 该剧入选由中宣部、 文化部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周年献礼演出。 2010 年5 月, 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获文华优秀剧目奖。

2014 年11 月, 梅州市山歌剧《客魂·家风》 荣获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一等奖、 优秀表演奖、 优秀编剧奖、 优秀音乐创作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