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组织,推动革命-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建立组织,推动革命-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加快在厦门地区建立党组织,由罗善培建议,经杨善集同意,调派广东大学学生党员罗秋天转学厦门大学。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它的诞生,掀开了厦门人民革命新的一页,也揭开了福建革命史的新篇章。

建立组织,推动革命-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1905年,罗扬才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学尚未毕业时父亲病逝,在叔父的资助下继续求学。1920年考入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在此期间,他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投入爱国运动。师范毕业后,罗扬才于1924年考入厦门大学文教法科预科,第二年升入教育系。在集美师范部时,他与罗善培、李觉民一同领导组织“协进社”和“星火社”,并创办《星火周报》,积极引导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进入厦大学习后,他在厦门组织“闽南文化促进社”,推进新文化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革命理论,扩大革命阵地,为厦门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做好思想和理论准备。

1925年5月上海爆发的“五卅”反帝运动席卷全国,由于罗扬才在这次运动中表现突出,被共青团广东区委吸收为共青团员。1925年11月,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广东地区学联代表会在广州召开。当时厦门的革命斗争直接由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罗扬才被指派为厦门学联代表到广州参加这次会议,并在区委特派员杨善集和已在共青团广东区委工作的罗善培(罗明)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厦门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罗扬才回到厦门后立即积极开展建党工作。为了加快在厦门地区建立党组织,由罗善培建议,经杨善集同意,调派广东大学学生党员罗秋天转学厦门大学。1926年2月,经中共广东区委批准,罗扬才和李觉民、罗秋天三人在厦门大学囊萤楼召开厦门大学第一次党员大会,宣告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正式成立,罗扬才任支部书记。

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它的诞生,掀开了厦门人民革命新的一页,也揭开了福建革命史的新篇章。罗扬才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一心为公,团结党团员和爱国民主势力,密切联系群众,把厦大支部建设成闽西南地区革命斗争的战斗堡垒

鲁迅于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后,罗扬才主动与鲁迅取得联系,并受上级党组织的委托,经常关心鲁迅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争取鲁迅对厦大民主运动的支持。在罗扬才的邀请下,鲁迅在罗扬才参与创办的厦门革命势力活动阵地——“中山中学”和“平民中学”分别作《革命可以在后方,但不要忘记了前线》和《你们穷的是金钱,而不是聪明与智慧》等著名报告,在校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在鲁迅和进步力量的支持下,罗扬才领导的厦大党支部在校内打开了民主运动的新局面,成为厦大民主力量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校内,罗扬才本人还担任国民党厦大区分部书记和厦大学生会轮值主席。1927年1月,鲁迅因不满学校当局的守旧,愤然辞职离校,奔赴广州。罗扬才率领厦大党支部掀起了挽留鲁迅的运动,并且适时地把它发展成为改革学校的运动,锋芒直指厦大校内的右翼势力,因而震动了省内外。通过这次运动,队伍进一步壮大。罗扬才领导的厦大第一个党支部为厦大师生的民主运动留下了光荣的传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厦门大学获得“东南民主堡垒”的声誉,正是继承这个优良传统的产物。(www.xing528.com)

厦大党支部成立后,罗扬才坚持知识分子同工农相结合的方向,把厦大学运和校外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1926年夏天到1927年春天,罗扬才领导的厦大党支部先后指派大批党员到厦门地区、闽南地区和闽西乃至闽中地区等地组建或协助组建当地党的组织,推动了当地革命斗争的发展,为福建省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和全省革命斗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厦门大学曾被誉为闽西南地区“革命的策源地”和“革命的摇篮”。随着国民革命浪潮的到来,通过社会革命实践的磨炼,罗扬才迅速成长为厦门地区学运和工运的著名领袖。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罗扬才整天吃饱没事干,只会鼓动别人罢课罢工。要知道,当时国内连年的水灾旱灾、兵祸、匪祸,使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社会秩序紊乱无状。学校当然不是“世外桃源”,学生生活没有任何保障,已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另外,罗扬才投身革命绝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而是努力追求革命真理,他最后英勇就义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