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雅与大俗:散曲与民谣探析元朝史: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

小雅与大俗:散曲与民谣探析元朝史: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散曲产生于金元之际的民歌俚谣。同时,北方少数民族相继入主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散曲便应运而生。元代散曲中反映妓女生活的作品非常多,正是元曲与勾栏密切相关的结果。元代散曲和民谣的发展使高高在上的文学艺术进入民间,使文学日渐通俗化。元曲和元代民谣的发展无疑为以后明清小说的繁荣铺平了道路,成为明清小说繁荣的先声。

小雅与大俗:散曲与民谣探析元朝史: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寥寥七十余字,夫妻情深跃然纸上。这首散曲的作者是管道昇,说起她,人们可能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起她的丈夫,可能不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她的丈夫就是元朝大名鼎鼎的文人赵孟img。这是她看到赵孟img欲纳妾而戏赠的曲子后回应的一首曲词。赵孟img看到夫人的曲词写得如此情深义重,立即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夫妻相偕白首,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

如果说唐诗的成就在于其恢宏大气,宋词的妙处在于其曼妙优雅,而元曲则吸收了前两者的优点,并成就自己平易谦和的特色。以这首《我侬词》为例,其中语言浅显而不鄙陋,极尽嬉笑怒骂又不失深沉。

散曲的产生有其社会原因。元朝统治者对各民族文化思想实行开放包容政策,虽然依然把儒学作为其统治思想,但其历代统治者崇信佛教道教更甚于儒学。元代儒学统治地位的削弱、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和生活要求的提高、文人地位的急剧下降和生存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元代文学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新风貌。

散曲产生于金元之际的民歌俚谣。金代的词已经出现曲的特点,逐渐变得俚俗、率直、诙谐、浅白。金词对大量北方俚歌俗调的吸收,使得很多词在文学风格上已经接近后代的曲。金末元初文人没有科举取士这条路可走,于是他们就出入秦楼楚馆。而大量名妓会制乐府、唱曲,她们将民间的歌曲大量修改、传唱,导致民歌时调与文人创作结合。同时,北方少数民族相继入主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散曲便应运而生。

这种新诗体承继了传统诗词的因素,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从形式上看,它和杂剧中的唱词使用相同的格律形式,具有相近的语言风格,是“元曲”的一部分。“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中的这个名句化用了宋范仲淹的《苏幕遮》。与诗词相比,为了适应即兴抒情和演唱的需要,散曲的形式和语言以俗为美,别具特色。在遵守固定的平仄格律的同时,散曲可根据作者的需要随意增加衬字,从一字到十数字不等。从内容上看,散曲则远远超出了传统诗词的表现范围,更多地表现了市井生活和市民心理。

“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句名言是名伶珠帘秀在《正宫·醉西施·无题》中发出的呼喊,令人有石破天惊之感。元代散曲中反映妓女生活的作品非常多,正是元曲与勾栏密切相关的结果。由于礼教观念的淡薄,元代散曲在爱情题材的描写和表现上十分大胆和直白。

散曲作者以汉族士大夫为主,由于文人地位急转直下,因此元代散曲中始终弥漫着一种空幻感和凄凉感,如被誉为“曲状元”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仅二十八字就勾勒出一幅晚秋夕照景象和苍凉萧瑟的意境,充分表达了天涯游子的孤独与彷徨,情景交融,隽永含蕴。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赞其为“秋思之祖”。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称赞它“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与诗词相比,元代散曲取得了雅俗共赏的效果,既满足了以市民阶层为主体的下层百姓的娱乐需求,又为文人增加了新的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

民谣也是在元朝影响深远的一种艺术形式。众所周知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民谣,就是韩山童刘福通农民领袖于大起义前夕在民间散布的动员群众的宣传工具。民谣主要是在元朝封建统治日益腐败,黎民百姓怨声载道时,为讽刺贪官污吏所作。(www.xing528.com)

元代民谣十分丰富多彩,流传至今的民歌达一百多首。这些民谣如实地反映了元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和社会的黑暗。

元代著名民谣“一里窑,五里焦”,反映了当时元政府为了烧制瓷器而残酷盘剥百姓的现实。

老百姓看来,失去民心的政府,每干一事都是坏事,因而把“变钞开河”与农民起义联系在一起是十分正常的。当时民间有诗嘲曰:“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

有些民谣反映了当时元朝的社会状况:“四川人,生得奸,汉中调龙安。管你干不干,搭个广元县(今广元市)。”

这是千百年来流传在川北地区的一句民谣,反映了元代初期川、陕建省时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

元代散曲和民谣的发展使高高在上的文学艺术进入民间,使文学日渐通俗化。伯颜死后,朝廷籍没其家,数月清算不尽,民间有人题诗于壁云:

百千万锭犹嫌少,垛积金银北斗边。

可惜太师无运智,不将些子到黄泉。

用讽刺挖苦的语言把伯颜贪婪的本性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元曲和元代民谣的发展无疑为以后明清小说的繁荣铺平了道路,成为明清小说繁荣的先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