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海军第四舰队抗战实施作战行动

中国海军第四舰队抗战实施作战行动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虎门要塞的炮火配合下,中国海军第四舰队肇和号和海周号等军舰进行开炮拦截,双方在虎门展开激战。中国海军第四舰队各战舰官兵使用机枪、步枪配合舰上的高射炮对空进行射击,迫使日机无法俯冲投弹。在前几日的攻击中,第四舰队的舰船损失不大。从9月25日起,日军增派了战机轮流对第四舰队的舰船实施轰炸。根据现有的作战兵力,第四舰队重新部署了作战任务,将残余小舰艇重新编队,分扼虎门要口。

中国海军第四舰队抗战实施作战行动

中国海军第四舰队,又名广东江防舰队或广东舰队,驻防广东。广东是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港口被日海军封锁,广东成为经香港与外国联络的通道,从国外输入的战略物资80%都是从香港经由广州运往内地的。日本为了迫使中国军民屈服,及早结束侵华战争,在其他战线展开作战的同时,也调遣大批陆海军对广东进行了大规模协同作战,企图彻底切断这条国际援华补给线。

1937年8月,广东江防司令部一面在虎门、大刀沙、横门、磨刀门、崖门、潭州六个主要海口实施阻塞工程,共沉船一百五十八艘,布雷队也分别在虎门、横门、崖门、狮子洋及汕头妈屿口布下水雷,予以封锁,配合阻塞;一面派出舰艇在各海口日夜巡逻,加强警戒,派遣肇和号、海周号、海虎号、海武号、海鸥号等舰守伶仃洋至虎门一带,坚如号、湖山号、广澄号等舰守潭州口一带,江大号、飞鹏号、光华号、江平号等舰守横门一带,江巩号、舞凤号、广安号、广源号等舰守磨刀门一带,安北号、海雄号、平西号、靖东号等舰守崖门一带。以珠江天险、虎门要塞为中心,第四舰队在大亚湾和广州周围构筑了多道防御工事,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防御体系,时刻准备着迎击日军的侵犯。

1937年9月6日,日本海军开始向广东进攻,日本海军舰炮猛轰珠江口的赤湾,占领了东沙群岛。9月13日,日本海军又炮轰大鹏湾

9月14日,日本海军第五水雷战队夕张号、追风号和疾风号等三艘驱逐舰,由伶仃洋溯江而上,进犯虎门。在虎门要塞的炮火配合下,中国海军第四舰队肇和号和海周号等军舰进行开炮拦截,双方在虎门展开激战。海面炮声震天,硝烟弥漫。激战中,海周号炮舰舰尾被日军巡洋舰主炮的炮弹击中,尾炮炮塔被炸毁。日军一艘驱逐舰油舱和弹药舱被击中起火爆炸,其他日军战舰不敢恋战,掩护着受创战舰开始后退。但该舰因受创严重,右舷大量进水,最终沉没在珠江口外。这是抗战中唯一一次中日海军军舰正面交锋的战斗,以中国海军的胜利宣告结束。此后一段时间,日本海军不敢再派舰艇进犯广东沿海各海口,只好改派飞机进行轰炸。

9月16日,日军派遣战机开始轮番轰炸虎门炮台和各舰艇,肇和号战舰成了轰炸的主要目标。中国海军第四舰队各战舰官兵使用机枪步枪配合舰上的高射炮对空进行射击,迫使日机无法俯冲投弹。在前几日的攻击中,第四舰队的舰船损失不大。从9月25日起,日军增派了战机轮流对第四舰队的舰船实施轰炸。在此后的几日激战中,中国海军击落日机一架,击伤四架,但是因各舰艇多为老旧舰艇,速度、火力都很差,尤其是缺乏对空作战武器,第四舰队的舰艇多艘被炸沉没,肇和号、海周号、海虎号战舰先后在虎门至黄浦一带中弹沉没。不久,江大号在横门、舞凤号在磨刀门、海维号在崖门也相继被炸沉,第四舰队伤亡官兵数百人,舰队较大的舰艇已损毁殆尽,仅剩下一些河用炮艇,实力大减。

根据现有的作战兵力,第四舰队重新部署了作战任务,将残余小舰艇重新编队,分扼虎门要口。派遣公胜号、江巩号、湖山号等舰担任广州至虎门一带的防务,平西号、仲恺号等舰担任潭州至板沙尾一带的防务,仲元号、飞鹏号等舰担任江门外海叠石、虎坑口一带的防务,另以鱼雷快艇四艘控制于虎门、沙角炮台,伺机出击攻击日舰。

1938年9月,日军下达了进攻广州的命令,“派遣大批陆海军进行了规模相当大的协同作战”,其中,“海军兵力包括重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七艘,驱逐舰约二十艘,舰载机约一百五十架,中型攻击机十二架,水上侦察机十六架”,“编成了由一百零六艘舰船组成的大型护航舰队”。[2]日军开始大举侵犯广东,中国海军官兵奋力抵抗,同日军展开了多次激战。珠江三角洲大小岛屿密集,地势易守难攻,防御体系较完善,为中国军队的布防要地。日军不敢贸然在此登陆,采取了在大亚湾登陆作战的行动。大亚湾距广州近200公里的陆路,处于香港与今深圳市之东偏北,陆路交通便利,可以兵分多路,向广州进攻。10月9日,日陆军第二十一军主力分乘十多艘舰船,在第五舰队护卫下从澎湖列岛的马公港起航,直奔大亚湾。因中国海军既没有在大亚湾布防军队,也没有布设水雷,日舰队仅损失一艘运输船就轻而易举地驶入了大亚湾。12日清晨,日军登陆成功。随后,日军一路攻克惠州、博罗等地,直扑广州。21日,广州被日军攻陷。日军从珠江口外和广州两面夹击珠江上的中国海军,中国海军被迫奉命撤往西江。赴西江途中,江巩号战舰在驶至番禺县所属紫泥河面时,被日军侦察机发现,日军派遣了一个由三十架战机组成的机群对江巩号实施轰炸,江巩号炮舰凭借两挺高射机枪和平射机枪、步枪奋力抵抗,激战两个小时后被炸沉没。公胜号测量舰在航行至顺德县容奇河面时,也被十余架日军战机攻击,中弹沉没。

广州失守当晚,日军第五师团在第五舰队护卫下由珠江口溯江而上,猛攻虎门。22日,进入伶仃洋,直奔虎门要塞。同时,为了掩护舰队进攻,日本海军派遣战机从航空母舰和台湾高雄机场起飞,向虎门炮台和停泊在炮台附近的鱼雷快艇以及各海口舰艇,实施猛烈轰炸,虎门、沙角炮台工事被炸毁,火炮损失严重,四艘毫无空防能力的鱼雷快艇先后被炸沉。23日晨,沙角炮台失守。23日晚上,虎门要塞失陷。广东国民政府海军随之转入内江,除去被炸沉的江巩号、公胜号和四艘快艇,都陆续到达西江,在肇庆一带展开布防。几天后,日本陆军又沿广三铁路开始进攻三水。江防司令部担心日军占领三水后,切断舰队的退路,又紧急命令各舰再退至三水上游的青歧至肇庆一线。

舰队撤退至三水上游时,突然发现日军在三水河口思贤滘一带部署了装甲炮舰,在思贤滘东岸等地构筑炮台阵地,准备突袭中国海军西进舰队。江防司令部命令执信号战舰率坚如号、仲元号、仲恺号、飞鹏号、湖山号等六艘军舰向三水的思贤滘、马口方向搜索前进,击毁日军炮台。各舰冒弹猛进,展开极为猛烈的炮战,一会儿工夫摧毁了日军四座陆地炮台。日炮兵发现执信号战舰悬挂着旗舰旗,调集岸上所有火炮集中攻击执信号,驻广州机场的日空军闻讯也来助战,十三架战机围着六艘军舰展开激战。在日机和火炮的集中攻击下,旗舰执信号中弹负伤,舰长李锡熙右腿被弹片击穿,他命人抬来一把椅子,坐在指挥台下继续指挥作战。随后,又有数发炮弹击中执信号战舰,舰体开始倾斜,在这危急关头,李锡熙当即命令执信号舰穿过炮火封锁区,驶入日军阵地火炮射击死角,用舰炮抵近射击日军炮台。不幸的是日军两发炮弹直接命中了锅炉和轮机舱,几分钟后,执信号战舰沉没在思贤滘口,舰长李锡熙及副舰长林春炘,枪炮员周昭杰等23人壮烈殉国。(www.xing528.com)

执信号旗舰沉没后,其余各舰仍继续同日军顽强作战,日军将火力集中转向了坚如号炮舰,不久,坚如号炮舰两处中弹,7人负重伤。中国海军舰队火力大减,趁着夜色,坚如号和其他军舰撤出战斗,驶回了肇庆。

三水之战,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对此十分恼怒,急欲将中国舰队一举聚歼,10月30日起,调派多批次战机连日对中国海军舰艇进行攻击。中国海军各舰艇虽竭力抵抗,但因缺乏空中掩护力量和防空火力薄弱,几天时间里,坚如号、仲元号、仲恺号、飞鹏号、湖山号等舰先后被日军炸沉。

中国海军第四舰队在广东除开展沉船阻塞、舰艇出击重创日军外,还实施布雷作战,构成了第三条防线,取得了较好的战果。1937年8月,抗日烽火点燃不久,广东江防司令部组织了技术人员加紧研发制造水雷。1938年10月,共研制出水雷2000多具,并在原来的三个水雷分队基础上增编了十一个水雷组,雇用十余艘小火轮和百余艘民用船,分别在广东沿海布下大批水雷,构成了水中防线。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时,一艘掩护舰触雷被炸沉没。10月22日,日军三艘汽艇在潭州触雷沉没。10月25日,日军长运丸号运输船在珠江口被炸沉。1939年7月10日,日军五艘运兵船和一艘铁拖船在磨刀门东西两侧触雷沉没。7月24日,日军一艘浅水炮舰及一艘武装渔船在横门雷区触雷沉没。1940年9月28日,在北江石角,日军一艘汽艇触雷沉没,日兵30多人被炸死。1941年12月,日军一艘铁甲汽艇在东江大田霸雷区触雷沉没,日军十多人被炸死。1944年4月17日,一艘日舰在新昌河陈冲雷区被炸沉,日海军大佐一名及官兵40余人毙命。

▲1938年10月30日于广东三水战役后被敌机炸沉的仲恺号

在布雷炸毁日军舰船同时,中国海军布雷队员也做出了牺牲。10月23日,第十一布雷组组长刘友求率领布雷队员在淡水河实施布雷时,遭到日军战机的袭击,布雷船被炸沉,全组官兵全部殉国。虎门陷落后,广东江防司令部转进西江,封锁肇庆峡,第四舰队舰艇已损失殆尽,游击布雷成为了主要作战任务。布雷队布防的雷区遍及粤、桂两省的各主要江河及部分沿海。1944年秋以前,先后在西江、新昌河、北江、东江、韩江、邕江及沿海一些港口布设了水雷。1944年9月,日军大举进攻桂柳地区,江防司令部立即在各预备雷区布雷,在浔江、邕江、柳江以及南宁附近设立新雷区。桂柳会战后,江防司令部损失很大,舰艇和岸上设备几乎全部被毁,江防司令部被撤销,1945年7月,改为粤桂江防布雷总队,下设两个水雷大队,四个中队,十二个分队及特务、通信、输送等队。

中国海军第四舰队即广东江防舰队,凭着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依靠着岭南水乡的有利条件,同强大的日军展开了舰艇交锋和布雷游击,顽强地阻止了日军向西江、东江深入。

[1]《海军战史》,海军总司令部编印1941年版,第61—62页。

[2][日]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龚建国、方希和译,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1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