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层民众的劳动状况|《文化史散论》

下层民众的劳动状况|《文化史散论》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下层民众的干活,马戛尔尼和他的随员赞不绝口。这是赞叹搬运工人的劳作情景。广东肇庆妇女驾舟。[19]综合马戛尔尼、斯当东、巴罗等人所述下层民众劳作状况:(甲)尽心尽力的态度。[22](丙)勤勉基础上产生的劳动技巧,运用丰富的经验,生出智慧,如杠抬重物的方法。张家湾临时建立两间仓库,是数百名民工在两天内建造的。马戛尔尼一行37船物件,工役用了不到一天的工夫就全部移置仓库。

下层民众的劳动状况|《文化史散论》

说到下层民众的干活,马戛尔尼和他的随员赞不绝口。1793年8月4日,在大沽口外,马戛尔尼“观看中国苦力”将英船物品装到大驳船上,颇有感触地写道:“装驳货物之人,均异常出力……见人人多筋骨坚壮,饶有气力,虽作事之时,歌唱呼唤,殊扰人耳,而秩序井然不紊,又能各尽其力,无贪懒嬉戏者,洵足多也。”[6]16日乘船到通州,停泊在张家湾,岸边有专为英使停放物品临时建造的两间仓库。一天之内,中国工役将英使37船物件搬移到仓库,有几件重量、体积大的物品,中国工匠用“臂力和其活泼之精神,合力舁之,自船至栈,直行不息,而观其神情又异常欣喜,初不若有人驱之迫之者。此或中国政体之完备,及人民天赋之独厚使然,非他国所能及也。盖中国苦力,具有一种无重不举之能力。若一物之重量过大,非一人所能举,彼等即以绳缚之,然后取粗竹二根穿诸绳中,每人各以竹之一端置之于肩,舁之前行。若此二人之力犹不能举,则更取二竹与前二竹相交做‘十’字形,则人数即可添加一倍。万一再不能举,犹得以同样之加竹添人之法继之。务使物力不复能与人力敌,且呼且笑,舁物疾行,若自忘其为苦力也者”[7]。这是赞叹搬运工人的劳作情景。

对于船夫的驾船、拉纤情形,他们看到的是同样艰辛地克服困难,令大小船只前行。马戛尔尼一行从张家湾出发时,使用大小船只37艘,平均每船坐十几人,加上行李和各种物品,估计重量“必在万斤以上”。而其时北方已进入枯水期,“水力已不能浮船,所以能前者,用人力强拉之,使船底与河底相擦而进耳”。尤其是有一条大船,载物太重,夫役“竭力拉之,竟然不进咫尺”,不得不将其上的物品分装到小船上才能前进,就这样,10月11日这天,“船户及纤夫竭全日之力,所行不过十数华里”。就在这一天,船夫、纤夫下到冰冷的水里推船、拉船:“一时天气极冷,河水几欲结冰,而船户及拉纤人等因此系官家所雇船只,倘不设法令其前进,大人、老爷们必不答应,乃不避劳苦合数十人之力,齐至水中推之、拉之,冀其少进,而自夜半以至日出,人人力竭神疲,船终不动。”[8]后来于12月11日从江西南康府乘船前行,“见河水益行浅促,船户推挽船只之苦百倍于前”。“自此以后,各船船户每日至少必匍匐于水中二十余次,合力推动船只,亦有终日匍匐于水中者。”[9]“纤夫多劳苦不堪”[10],是马戛尔尼及其同行者的共识。纤夫是官方抓来的农民,被迫充当苦力。乾隆帝指令向英国使团提供食物和夫役:“不特该贡船所需食物,应由地方官办给;即需用人夫,以及备办沿途供顿等事,俱系地方官专责。”[11]所以马戛尔尼也知道:“凡中国官船或公事船所过之处,纤夫应由沿路地方官代办召集……工值极薄,普通人民每不愿承命,地方官乃不得不按户勒派,往往有较为殷实之农户自己不愿当差者,别出重值雇人以为代,亦云苦矣。”[12]

雇役算是较文明的,严重的是半夜抓伕,如同巴罗所说:“船只在御河航行需用人拉纤,而这些人是从河畔村庄强征来干这苦力活的。通常的做法是在船到达前派遣士兵或官员的随从,趁天黑突然把这些可怜的家伙从床上叫起来。但满月的日子,一般休息的时间推迟,大家有了警觉,所以,当官员派遣的役吏到达,可能被拉差的人都躲藏起来,因此除震耳的锣声、号角声和爆竹声外,我们还时时听到那些不愿拉纤的人挨杖和受鞭打的惨叫声。早晨拉纤的人齐集,我们不能不对他们产生怜悯。他们大多是老弱病残,有的瘦里巴干,面带病容,衣着褴褛,一般人看来应上医院就医,而不应去干苦活。”[13]抓伕的具体到人情形,是定海的事例:总兵官拘拿民人充当领航员,一群“样子极可怜的人,他们被押进大堂,跪下诉说他们的资历”,即说明航海经历,其中有两个人海上经验较多,但已经改业做生意,若应这个差役,就不能养家糊口,“跪着乞求放掉他们……长官不为所动,命令他们在一个时辰内准备上船”。二人乃哭别妻儿,登上狮子号从事领航差役。[14](www.xing528.com)

马戛尔尼原先听说中国女子缠足,不会从事笨重的体力劳动,及至到大沽口,中国人好奇心驱使前往观看英船情形,马戛尔尼从而在人丛中看到“妇女数人,亦系大足,轻便善走”,与传闻中缠足情况不同,后乃知下层妇女,“便于作工自活计,缠者甚少”。同时也理解她们饱受风霜之苦:“此种食力自活者,肌肤为风霜所剥……面色遂见侵于风霜,致中年之人带有老年之貌。”[15]后来行船在江西赣州境内,见“穷苦妇女多不缠足,且不着履袜,能负重以行远,亦能为种种劳动之事,凡男子所能者,渠等无不能之。衣饰亦与男子大同小异,除挽发做髻及两耳戴有耳环外,其余无一不与男子相同。此等女子体质最强且能耐苦,中国下流社会之人咸以娶得江西老婆为交好运云。”[16]巴罗亦说江西女子从事农活:“在江西省,妇女扶着单柄犁,在已经整治好的土地上耕作,是很普通的事。”又说:“许多妇人被迫背着婴儿干活,丈夫却任性去赌博,或者清闲度日。我时时看见妇女拖曳轻犁和耙子。”[17]山东渔家女子“协助拉网,干各种捕鱼的活”[18]。广东肇庆妇女驾舟。[19]

综合马戛尔尼、斯当东、巴罗等人所述下层民众劳作状况:(甲)尽心尽力的态度。做活不偷懒耍滑,用现代话说是有着强烈的敬业精神,当然,也是怕出事,像官府派差的定海那二位领航员,技术不高,可是承担的责任重大——领航外国“贡使”船只,一旦出事就有被处斩刑之忧。英国人说他们“已尽其所能,但他们既无技术又乏判断力,也许应宽大地原谅他们”[20]。(乙)勤勉。吃苦耐劳,勉力从事,如夜间在冰冷水中作业,在浅水滩匍匐拉纤,只有吃得这种苦,才能令船在枯水期行驶。如此难于想象的劳苦,令马戛尔尼无限感慨:“中国船户犹能出死力以拽之。吾英苦力见之未有不为之咋舌者也。”[21]“此种耐劳之苦力不惟吾欧洲无之,即西印度之黑人恐亦不能如是也。”[22](丙)勤勉基础上产生的劳动技巧,运用丰富的经验,生出智慧,如杠抬重物的方法。(丁)高效率和质量保证。张家湾临时建立两间仓库,是数百名民工在两天内建造的。马戛尔尼一行37船物件,工役用了不到一天的工夫就全部移置仓库。[23]或如巴罗所说:“中国的搬运工表现得敏捷,有力量和灵活,我认为世无其匹,绝非其他国家的人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到。”[24]从大沽口到通州张家湾的水运、从张家湾到北京圆明园陆路运输的英使六百多件物品无一遗失,无一受损。就此,巴罗说:中国人的“认真、沉着和稳重,我们已看到令人信服的证明”[25]。(戊)干活中的乐观精神,英国“使团雇用的人也总是显得愉快满意;游船上水手始终高高兴兴……为减轻体力,划船行动保持一致,一般由一个头头粗声领唱,全体水手跟着合唱。”“中国人合唱的主要目的在于把快乐和节拍结合在一起。”[26]他们实际是喊号子,统一步伐,以利作业的进行,同时也提升劳作情绪,振奋精神,有益于完成活计。(己)女子从事重体劳动,与男子一样,能够自谋生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