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析《文化史散论》:基于文本的艺术欣赏

解析《文化史散论》:基于文本的艺术欣赏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昆仑之作《红楼梦人物论》,人物艺术形象之分析,有传世价值。)宁宗一教授提倡“回归文本”,实有见地;又提倡“心灵史”。阅读《红楼梦》以艺术欣赏为主,得到美的享受,得到人生的启示,其实这就是社会意义,当然作品本身的社会价值也不应忽视。

解析《文化史散论》:基于文本的艺术欣赏

个人体会:20世纪70年代前期撰《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红楼梦〉》,在主流意识支配下,解读《红楼梦》是“政治历史小说”;80年代前期作《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反思“镜子”无人物形象之分析,不足观。文学作品,归根结底是要作艺术分析,而艺术分析,是仔细阅读原著的结果。

昆仑之作《红楼梦人物论》,人物艺术形象之分析,有传世价值。(其书抗战中出版于重庆,80年代有翻印。)

宁宗一教授提倡“回归文本”,实有见地;又提倡“心灵史”。就此我想介绍孙郁的《胡适:在文学改良的理论与实践之间》[1],谓王国维“从心灵的过程及精神的演变来看文学的进化。胡适是从社会规律的角度打量诗文的轨迹。从社会规律的角度看问题,就往往在宏观上、意识的流变上着眼,会把问题意识延伸到艺术之外的领域。而从心灵的层面瞭望文学之路,就会是摇滚撼动的内力,直接与玄学的东西接触了”。又说:“王氏的价值是私人的个体的。胡适则是公的,社会的,开一代人认知事物的风气,为后来者铺上天梯,自己消失了,却让无数人站高了。也不能说没有王国维式的意义。”(www.xing528.com)

文学理论家总结得好,将我想的升华到理论高度。不要把文学当作政治工具,而要视为美学创造。阅读《红楼梦》以艺术欣赏为主,得到美的享受,得到人生的启示,其实这就是社会意义,当然作品本身的社会价值(作者的创作意图)也不应忽视。读原著,态度如同我们习史、治史,“精读”一本书,就是反复的读,直到读懂为止,要求甚解,而不是不求甚解,就像读“二十四史”那样的认真,当然方法不一,有史学、文学之别:求实,分析归纳法;形象思维,形象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