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线性生态空间现状及公共开放空间研究

上海线性生态空间现状及公共开放空间研究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上海城市线性生态空间现状,可将其分为绿道、蓝道、生态廊道3类。上海的绿道是指沿河流、风景道路等线性空间设置,具有休闲功能、生态功能和连接功能的绿色线性生态开敞空间。表5-3上海生态走廊规划一览

上海线性生态空间现状及公共开放空间研究

凡同时满足:空间形态呈线状或带状;具有空间连接、休闲娱乐、生态防护、生物保育等功能的绿色开敞空间,均可认定为城市线性生态空间。根据上海城市线性生态空间现状,可将其分为绿道、蓝道、生态廊道3类。

上海的绿道是指沿河流、风景道路等线性空间设置,具有休闲功能、生态功能和连接功能的绿色线性生态开敞空间。

《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结构规划》与新时期郊野公园规划等相关规划中对绿道建设均有提及。基本生态网络规划认为绿道是生态建设重要的空间载体,指出:“绿道具有防洪固土、清洁水源、净化空气等作用,能保护内部生态环境免受外部干扰,为动物迁徙提供通道,连接破碎化的生态景观”,同时认为在布局上应“形成由部分高速公路、骨干道路和主要河流两侧布置不同级别(宽度)的绿道”;郊野公园规划中则强调:需要“规划若干条郊野绿道串联郊野公园,作为市民徒步、远足、健身的自然路径”。

考虑到目前上海市尚未开展专门的绿道规划与建设,就现状而言,比较符合本研究绿道定义的城市现状绿道为绿地保存较好的中心城外环林带形成的环中心城绿道和主城区环城绿道(如图5-1所示)。同时,针对不同建设级别,上海建成区内部多年建设形成的具有较大绿地规模的城市林荫道,如黄浦区陕西南路、徐汇区衡山路、浦东新区世纪大道等,则为后期建成区绿道的规划、建设奠定了基础。

图5-1 上海城市绿道与生态廊道现状示意

资料来源:《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结构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年.

蓝道指河流、湖泊、运河和海岸线等水域空间为主体,辅以一定宽度的滨水绿带(蓝线范围内)或陆域节点空间(滨水广场、码头等),形成的具有休闲游憩功能和空间串联功能的开放性活动空间。

上海北靠长江、南濒杭州湾、西连太湖、东邻东海,境内河道纵横,河网密布,全市现有河道23 787条,总长度21 646.29km,河网密度约3.41km/ km2。其中骨干河道324条,长度为3 202km,占全市河道长度14.79%。湖泊21个,面积59.32km2,全市河湖面积532.47km2,水面积405.54km2,河面率达8.4%,水面率6.4%。丰富的水资源为城市蓝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上海市景观水系规划》,上海蓝道体系形成了“一纵、一横、四环、五廊、六湖”的空间结构,如图5-2所示。

黄浦江(吴淞口—紫竹园)长约55km,是城市景观和水上观景的黄金主轴线。

结合黄浦江两岸用地调整和功能开发,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开辟活跃的公共活动岸线,构建具有都市繁华特征的滨江景观带和休闲旅游带。以陆家嘴外滩为景观核心,向南北不断延伸。从南至北依次形成几大景观区:“龙华—三林”景观区、“西藏南路—白莲泾”景观区、“外滩—陆家嘴”景观区(包括北外滩、南外滩)、复兴岛景观区、“吴淞口—三岔港”景观区等。

苏州河(黄浦江河口—外环西河)长约21km,属于苏州河城市风貌段。

规划以苏州河的自然流向为主轴,注重苏州河在区域内蜿蜒曲直的自然走向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空间效果,进一步挖掘苏州河两岸自然与人文历史景观,提高环境品质,保护历史风貌,把苏州河及沿岸地区建成以“水清、岸洁、有绿、景美”为特征,特色浓郁、环境优美的生活休闲水景带(开放空间系统分析如图5-3、图5-4所示)。

图5-2 上海蓝道总体空间结构示意(左)和黄浦江轴线示意(右)

资料来源:《上海市景观水系规划》,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年.

图5-3 苏州河(黄浦江河口—内环线段)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分析(www.xing528.com)

图5-4 苏州河(内环线—外环线段)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分析

资料来源:《苏州河滨河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2006年.

以“沟通水系,构筑游艇和水上旅游通道”和“改善生态,形成水网和绿网有机结合”,沟通相关河流水系,形成城市蓝道“四环”,具体如表5-1、图5-5、图5-6所示。

表5-1 蓝道四环概况

图5-5 上海蓝道体系——西环(左)、东环(中)、外环(右)布局示意

图5-6 上海蓝道体系——崇明环岛河示意

资料来源:《上海市景观水系规划》,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年.

以“通江、达海、连湖、串景”为目标,重点打造水系条件较好的大治河、金汇港、淀浦河、油墩港、川杨河5条景观走廊,具体如表5-2所示。

表5-2 景观水系走廊概况

结合新城和“一城九镇”规划布局,在现有淀山湖、滴水湖、明珠湖、北湖的基础上,规划新建2个大中型人工湖泊,分别为东滩湖、金山湖,开发湖泊的防汛调蓄、生态景观、休闲度假等功能。

东滩湖:规划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西侧的生态缓冲带内,建设约7km2的淡水调蓄、生态景观湖泊。

金山湖:结合区域除涝和市级旅游度假区规划,于张堰镇秦望山南侧建设水面面积约1km2的金山湖。

生态走廊主要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是有一定空间用地规模的城市线性生态开敞空间。根据《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结构规划》相关内容,上海规划建设了9条大型城市生态廊道,包括嘉宝、嘉青、青松、黄浦江、金奉、金汇港、浦奉、大治河及崇明生态走廊,形成了城市生态空间“九廊”的格局(具体如表5-3及图5-1所示)。

表5-3 上海生态走廊规划一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