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公共开放空间数量分析:空间研究

上海公共开放空间数量分析:空间研究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样点公共开放空间总量如图3-23所示,就面积总量而言,从大到小依次为:方松>人民广场>瑞金>徐家汇>莘庄>潍坊社区>老城厢>曹家渡。图3-23各样点公共开放空间总量比较综合3大类空间11个细分类型在各个样点中的分布特征,具体如表3-4所示。就休闲绿地而言,曹家渡样点存在综合性和社区级公园的缺失,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样点公共开放空间总量的不足;方松和老城厢样点则存在社区级公园的缺失,方松样点由于松江中央

上海公共开放空间数量分析:空间研究

经整理与计算,各个样地不同类型公共开放空间(休闲绿地、广场、休闲街道)数量、密度以及总量的相关数值如表3-2所示。

表3-2 样点公共开放空间类型调研数据汇总

如图3-20所示,就公园个数而言,公园数量和公园总面积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这与各个样点所处区位及公园建设特色有关。休闲绿地面积相对样点总面积的比例相对客观地反映了样点绿地空间的总量。各样点公园绿地空间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人民广场>方松>瑞金>徐家汇>莘庄>老城厢>潍坊社区>曹家渡。方松和人民广场样点由于公园绿地总面积相对突出,在密度上亦大幅超过其他六处样点,分列前两位;其他六个样点密度分布表现出与总面积分布相一致的特征。

从面积比来看:人民广场和方松最高,这与城市中心和卫星城有机会建设大公园、大绿地有关;曹家渡、潍坊、老城厢相对较低,其原因是上海在80年代以前为居民建设的连片社区,以满足居民基本居住需求为主,对人的休闲需求考虑较少。老城厢是上海原有的民居类型,绿地更低,但由于其北部的现代化改造,弥补了其南部的严重不足。

图3-20 各样点休闲绿地数量比较

如图3-21所示,徐家汇和人民广场样点广场数量较多,分别达到26个和24个,不同的是,徐家汇样点广场类型多为商业附属广场,而人民广场样点广场则多为集会游憩广场;地处上海历史文化风貌老城区的老城厢样点广场数量较少,仅有7个;其余5个样点广场数量相仿。

广场总面积则与广场数量大不相同,依面积大小排序依次为:人民广场>方松>徐家汇>潍坊社区>老城厢>莘庄>瑞金>曹家渡。前三者分别为城市中心、副中心和卫星城中心,因而规划有大而集中的广场空间;后五个样点均以居住区为主,广场面积较小且分散。

从广场面积比来看:人民广场比例最高,与其区位和城市发展定位有关;曹家渡、瑞金相对较低,与这两个区域形成历史有关,二者均以居住、历史街区为特征,室外开放空间少,且较难拓展。莘庄样点广场比例较低的原因是:莘庄社区虽然有一个大型的商场和一些文化设施,但社区主要是居住为主,且形成时间较短,没有历史文化性景点

由于不同的定位与现状条件,样点广场数量与总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如表3-3所示)。

表3-3 样点广场数量特征

就街道数量而言,曹家渡、莘庄和老城厢样点记录街道数量最多,为22条,徐家汇样点和方松样点最少,仅记录休闲街道16条。在休闲街道的总长度上,瑞金样点最大,达到12 535m,潍坊社区样点次之,亦有11 730m,而人民广场总长度最小,仅有5 345m。

休闲街道密度相对客观地反映了区域休闲街道总量的多少,如图3-22所示,各样点休闲街道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瑞金>曹家渡>莘庄>徐家汇>方松>人民广场>潍坊社区>老城厢。

就上海不同区位的城市地区而言,中心城区受租界的影响,往往表现出“街区小,道路密”西方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加之历史较长,容易形成文化或商业空间,休闲性道路密度一般较大;而新城,建设模式往往是居住小区连片开发,形成较大的街区,即使是生活性或商业性道路也很宽,中间普遍有绿化隔离带,加大了空间的隔离性,道路休闲性差,休闲性道路密度较低。

图3-21 各样点广场数量比较

从休闲街道密度上来看:瑞金和曹家渡最高,老的历史性街区道路较密集,这与街区较小有关;老城厢和潍坊社区为集中连片的大型居住区,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差,休闲性街道较少不言而喻;而人民广场和徐家汇样点密度不高,一则受地下空间的影响,一则由于人行空间宽度的不足。方松社区是典型的卫星城社区,社区中道路普遍较宽,较大的尺度导致了人性化空间的缺失;同时,新的社区以居住为主,没有文化性街道,商业配置以基本生活用品为主,没有休闲性商业氛围,两方面原因综合导致了方松样点休闲街道密度低下。

图3-22 各样点街道数量比较(www.xing528.com)

图3-22很好地反映了休闲街道个数、长度以及密度之间的关系,休闲街道的密度受到街道数量和总长度的双重影响。老城厢、莘庄和曹家渡街道条数最多,但密度并不是最大;人民广场样点街道数量相对较多,但密度却最低。人民广场、徐家汇样点街道密度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区域内休闲街道不成体系,分布较为破碎;瑞金、曹家渡街道密度高,如实地反映了该区域休闲街道数量多,连续性好的特点;而莘庄、方松和潍坊社区样点,从休闲街道分布图上看,已初步形成了休闲街道网络,街道分布均匀,连续性也较好,但是休闲街道密度却不高,考虑到休闲街道多沿城市道路分布的特点,这可能是由于莘庄、方松和潍坊社区样点内城市道路密度较低所导致;老城厢样点虽然总数上占优,但是总长度和密度都偏低,这与其发展滞后,街道狭长等原因有关。

各样点公共开放空间总量如图3-23所示,就面积总量而言,从大到小依次为:方松>人民广场>瑞金>徐家汇>莘庄>潍坊社区>老城厢>曹家渡。就公共开放空间用地占样点面积比例来看,密度大小与面积总量大小基本一致,方松样点与人民广场样点出现不同,与样点总面积相差较大有关。

人民广场是城市中心,广场绿地集中,量大,面积比高具有必然性。

方松社区是新城建设,虽然是居住区为主,由于毗邻中央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的配置量大,但从其他指标来看,其休闲空间配给仍然是不均匀和部分缺失。

瑞金社区虽然以居住为主,但由于是历史文化街区,有许多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建筑和文化休闲空间,所以也较高,以休闲性街道为多。

徐家汇是城市副中心,商业发达,商业、居住、文化多元,虽然部分小区较老,配套设施欠缺,但总量较高。

莘庄社区是2000年后形成的新的城市居住社区,形成了一定的休闲网络,但总量的不足,说明在新型社区建设中,缺乏对休闲性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和建设。

老城厢、潍坊社区、曹家渡三个社区相对较低,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社区形成时间较长、社区庞大、以居住为主、居住拥挤、配套设施不足,公共空间很难拓展。

图3-23 各样点公共开放空间总量比较

综合3大类空间11个细分类型在各个样点中的分布特征,具体如表3-4所示。

就休闲绿地而言,曹家渡样点存在综合性和社区级公园的缺失,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样点公共开放空间总量的不足;方松和老城厢样点则存在社区级公园的缺失,方松样点由于松江中央公园形成区域绿色轴带,公共开放空间总量巨大;而老城厢样点则更多地受限于用地,未能进一步开发社区级公园,样点公共开放空间总量亦存在不足。

就城市广场而言,附属广场是上海建成区公共开放空间中存在的主要类型,其主要以商业附属广场和附属于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建筑的休闲广场形式存在;曹家渡和老城厢样点存在游憩集会广场类型的缺失,大型广场空间类型的缺失也进一步加剧了样点公共开放空间总量的不足。

就商业街道而言,商业休闲型街道是上海建成区公共开放空间中存在的主要类型,除瑞金样点外,其余样点休闲街道皆以商业休闲型街道为主要存在类型;8处样点中文化休闲型和复合型街道数目均较少,不占主导地位,其中方松和潍坊样点存在文化休闲型街道的缺失,而瑞金、曹家渡和方松样点缺少复合型休闲街道。

表3-4 样点公共开放空间类型概况

备注:“●”:主要存在类型;“○”:次要存在类型;“×”:类型缺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