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立足于山东区域经济,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利用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品牌优势,实践和优化“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课程特点与师资、设施条件,该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369”模式。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我们立足于山东区域经济,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利用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品牌优势,实践和优化“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理事会的领导下,立足于山东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为切入点,实践和优化“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图3-1)。

图3-1 “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图3-1)是指企业与学校共同招生、合作办学(鲁泰班、三阳班等),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入校即与企业签订合约,实习、顶岗、就业到合约企业,融学生与员工为一体;企业实践专家参与核心学习领域的教学,教师在企业挂职并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融教师与师傅为一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开发,学生在校的学习与企业工作同步,融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为一体;核心学习领域的学习既可以安排在学校的实验、实训室,也可以安排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利用校企共同的优势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融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为一体;学校与企业共同根据企业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制订课程评价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融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为一体;建立校企合作班的专用教室,把企业文化引入教室,同时合作班的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各项活动,学校的活动也积极邀请企业参与,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为一体;达到校企优势互补、教学生产融合的双赢模式。

基于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循环培养、多位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课程特点与师资、设施条件,该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369”模式(图3-2)。

图3-2 “369”模式

“3”是“三阶段”,即认识企业阶段、专业学习阶段、企业顶岗阶段;“6”是“六学期”即在校的三年,国家规定划分的六个学期,分别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专业拓展课程学习、企业岗位能力培养、企业岗位独立工作;“9”是“九单元”,即在六学期的基础上,把第2、3、4三个学期分为前后两个单元,分别完成不同课程的教学、实训。第一学期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在最后2周安排到纺织企业进行认识实习,达到感性纺织、认识纺织的目的;第2、3、4三个学期的前半个学期安排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教学做一体室、实训室中进行教学,后半个学期安排与纺织生产紧密相关的核心课程在实训车间中进行,专任教师与理事单位的实践专家合作,共同按照行业技术标准开发核心专业课程,并共同编写校本教材,以纺织企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把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开设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将专业基本素质、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融为一体,在校内实训车间进行边做边学的教学模式,并最终通过相应的技能考核;第5学期在纺织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理事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以准员工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定期轮岗,掌握纺织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达到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校企统一管理考核,通过顶岗训练,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做学合一”,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通过考核颁发记载有其工作岗位、工作成绩、工资待遇的工作经历证书;第6学期学生在纺织企业相关工作岗位(操作员、设备员、实验员、工艺员、质检员),在工作中选取毕业设计项目,进行毕业设计。(www.xing528.com)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依托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达到学校与联盟理事单位有机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校与联盟理事单位共同根据行业企业标准开发课程,创设以关键生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真实教学情境,并由双方共同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现了边做边学、学工交替的教学模式,将职业资格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达到了“零距离”就业的目的。

如《纺纱工艺设计》课程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典型纱线引领、职业能力递进”、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首先,以“典型纱线引领”,实现了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山东省典型纱线产品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典型产品工艺设计方法和技能,熟悉纺纱工艺设计及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能力要求,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其次,“职业能力递进”符合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三个学习情境是纯棉纱的工艺设计、化纤纱的工艺设计、混纺纱的工艺设计,即三类产品的工艺设计,产品档次逐步升级,技术含量逐步增加,工作难度逐步加大,三个学习情境采用串行教学,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由新手到专家的工作过程。最后,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完成工作任务为途径设计与实施教学。一个学习情境为一个大项目,这一大项目以企业典型产品为载体,即典型产品工艺设计方案制订为教学目标,为完成这个学习目标,老师讲解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要点,在此基础上,按照纺纱工艺设计工作过程边学边做,完成工艺设计方案,最后通过上机试纺获得产品,同时检验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校内实验室、实训室进行原料选配、工艺设计及上机试纺的技能训练,并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参观、现场教学、岗位实习等,熟悉工作环境,提高岗位职业能力。

《现代棉纺技术》课程是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进行的教学设计。在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的支持下,根据棉纺的生产实际,结合当前世界纺织的发展趋势,设计了纺纱设备与工艺流程、纯棉纱的生产、化纤纱的生产、混纺纱的生产四个学习情境,并在每个学习情境下设计了多个学习任务。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如图3-3所示。

图3-3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在纺纱设备与工艺流程的学习情境中,以棉纺设备为主线,这是从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企业中采集得到的,在当今棉纺行业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纯棉纱的生产学习情境中,采用了JC9.8×2tex纯棉精梳股线的生产,这是从纺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企业中采集得到的,在纯棉纱中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在化纤纱的生产学习情境中,采用了纯涤纶缝纫线9.8×3tex纱线的生产,这种线在工业及生活中使用广、产量大,具有很强的化纤纱的示范性。在混纺纱的生产学习情境中,采用了竹浆纤维/棉60/40J14.5tex混纺纱的生产,这是目前混纺纱中具有普遍性的一种混纺纱,具有代表性及示范性。通过各纺纱设备工艺的调整,来最终完成纱线的生产,并在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及计划能力。

课程内容的组织充分体现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四个学习情境的设计充分体现由易到难的认知学习规律,并在四个学习情境中体现了由基础能力、单一能力发展到岗位能力、综合能力的职业成长规律。充分体现了思维过程的完整性。本课程的四个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都为完整的工作过程;四个学习情境呈现递进及包容的关系。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第一个学习情境由教师手把手地教,在学院纺纱实训室中完成;第二个学习情境由教师引导学生做,第三个学习情境由教师指导学生做,第四个学习情境由学生分小组独立完成,在学院快速纺纱车间完成,每一个学习情境最终都要生产出一个相应的纱线;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到合作企业去参观,进行企业学习、认知。学生工艺调整后,上机试纺,有产品,有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