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代十国:经济状况揭秘

五代十国:经济状况揭秘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互争的继续状态。五代十国的成立,证明江淮地区,尤其是长江珠江两流域,经济发展成若干个独立单位,每个单位有适当的人力财力供军阀们利用,因而造成许多小独立国对峙的形势。五代时南方小国,大抵占有产盐地区。足见盐是构成每个经济单位的主要条件。五代人民特别是农民大量在枉死。人工造成耕地面积缩小,农作产量减少,人民流离失所,山东富庶地区,变为贫瘠的灾害。这就是五代制定盐法的基本原则。

五代十国:经济状况揭秘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互争的继续状态。

五代十国的成立,证明江淮地区,尤其是长江珠江两流域,经济发展成若干个独立单位,每个单位有适当的人力财力供军阀们利用,因而造成许多小独立国对峙的形势。

唐末士民避难南奔,关中人多往四川,淮南人多往江南。南方战祸比较轻微,可能继续吸引北方流民的迁入。南方军阀除钱镠用乡兵,其余所部将士,几乎全是中原人,他们在割据地掌握政权,可能吸引大量宗族、乡邻,前去投靠。南方人口增加,生产力自然跟着上升。

盐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又是税收的重要来源。五代时南方小国,大抵占有产盐地区。柴荣夺南唐国江北诸州,划江为界,南唐王李景失去盐场,遣宰相冯延己献犒军银十万两,绢十万匹,钱十万贯,茶五十万斤,米麦二十万石,请求赐给海陵(江苏泰县)盐田。柴荣不肯,只许每岁支拨军用食盐三十万斛。李景藉此募集士卒,维持残局。足见盐是构成每个经济单位的主要条件。

茶是南方特产,又是人民生活必需品,五代时湖南产茶最多,所以也能成立一个小国。楚国王马殷令民大量采茶,卖给北客,每年收税甚巨。殷又在开封、襄(湖北襄阳县)、唐(河南唐河县),郢(湖北钟祥县)、复(湖北沔阳县)等州设邸(栈行)卖茶,获利十倍。南平国不产盐茶,它只靠南北交通中枢的江陵,勉强立国。它不仅对中原皇帝进贡称臣,不敢失礼,为了盐的供给(唐每岁给盐一万三千石,周指定泰州运盐给南平),就对南汉闽蜀等小国皇帝,也不惜屈身称臣,为了商业上不受禁阻。它没有特产,在诸国中最为弱小。

南方农村副业纺织业,一般是绢绫麻布,与中原略同。有些落后地区,如楚国用茶交换中原的绢帛,贸易上处在不利地位,后来令农民缴纳绢帛代税钱,纺织业很快发展起来。唐时两广福建种植木棉,楚王马希范秋冬二季用木棉布作地衣,想见湖南也种棉当纺织原料。北方纺织用丝麻,南方丝麻以外,有木棉,这是一种新富源

南方滨海国家,依旧进行国际贸易,广东的广州,福建的泉州,浙江的明州,蕃商往来不绝。猛火油(煤油)的输入(占城国出产),成为水战及攻城的利器。

南方诸小国的经济基础,大体是这样。

中原地区的统治者,他们的残虐政治,对经济起着怎样的破坏作用呢?

军士黥面制度——人是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五代统治者对人的残害,比前代更进一步。朱全忠,强迫农民当兵,面上雕刻文字,记明军号,军士逃归乡里,定遭擒杀,唯一生路,是群聚山谷为盗。朱全忠以后,直到宋朝,军士黥面,成为定制,农民一入军籍,永远不能回复生产。前代兵士还可溃逃归乡,从事旧业,五代以后,军士不当兵就当盗,成为一个破坏社会的特殊阶层。

刑罚——五代君主,全是野蛮武夫,杀人看作娱乐,民命轻似草芥,各朝法律,即使略有出入,残暴大体类似。五代人民特别是农民大量在枉死。

李晔乾宁三年,朱全忠决滑州黄河堤,分为二河,东注曹、濮、郓等州,散漫千余里,阻李克用兵东进。自此黄河下游水灾特重。照朱熹《通鉴纲目》记载,河决十六次,五代竟占九次,照《旧五代史》五行志残缺不全的记载,李存勖同光二年,河水泛滥,流入郓州界。三年,河堤崩决,坏民田;巩县河决,坏廒仓。李嗣源长兴二年,四月,郓州奏称河水溢岸,阔三十里东流。十一月郓州又奏黄河暴涨,漂溺四千余户,石敬瑭天福四年,博平(山东博平县)黄河决口。六年,河决滑州,滑、兖、濮、澶、郓等州大遭漂溺。兖州奏河水东流,阔七十里。石重贵开运元年,黄河泛溢,郑州、原武、荥泽县界河决。郭威广顺二年,诸州奏称河渠到处泛溢。此外洛河、汉水决口及平地水涨数尺等记载,也数见不鲜。这当然由于连年战争水利不修。人工造成耕地面积缩小,农作产量减少,人民流离失所,山东富庶地区,变为贫瘠的灾害。

唐末朱全忠据宣武镇,租赋比别镇较轻,因此人民略得安生,兵力也就强大,战争多获胜利。他做皇帝以后,禁止额外差役。两税外不得妄有科派。朱全忠成就帝业,朱友贞与李存勖连年苦战,良民还不到流亡地步,原因就在轻赋一事。李存勖灭梁,用孔谦做租庸使,竭力搜括,民不聊生,存勖赐谦丰财赡军功臣名号。大抵五代租税,正供以外,附征农器钱(每亩一文半)、曲钱(每亩五文)、匹帛钱、鞋钱、地头钱,蚕盐钱及诸色折科。附征以外,又加征秆草每束一文,绢、絁、布、绫、罗每匹十二文,鞋每双一文,现钱每贯七文,丝、绵、绸、线、麻、皮每十两加耗半两,粮食每石加耗二斗。加征以外,省库(中央库)收纳上列钱物时,又别征现钱每贯二文,丝、绵等每百两加耗一两,秆草每二十束加耗一束。刘承祐时聚敛更暴,旧制田税每斛加征二斗,称为雀鼠耗,承祐又加二斗,称为省耗,旧制钱出入都用八十文为陌,承祐改为收入八十,支出七十七,称为省陌。郭威改定每田十顷税取牛皮一张,多余牛皮听民自用或买卖,但不得卖给邻国。郭威以前,禁民私藏牛皮,悉数收归国有。李嗣源时官给盐偿皮价,石敬璃时并盐不给,刘知远更立民间私藏牛皮一寸处死刑的法律。郭威把牛皮均摊在田亩税中,在当时算是极大的仁政。

以上都还算是正式税收。此外地方官吏随意科派,各色名目,更难稽考。

统治阶级本身,也互相剥削,大小职官对皇帝要纳尚书省礼钱,太师太尉纳四十千,太傅太保纳三十千,司徒司空纳二十千,仆射尚书纳十五千,员外郎中纳十千。李从珂时有官九千五百九十三人,皇帝收入礼钱不少。礼钱以外,官吏还得自出办公费。宰相出光省钱(宰相纳光省礼钱三百千,藩镇带平章事官号纳五百千。别一记载说,宰相纳礼钱三千缗),御史出光台钱,下至国子监监生出束修钱二千,及第后出光学钱一千。官员对皇帝送礼,小官对大官送礼,学生对老师送礼,最后实际出钱的当然是人民大众。(www.xing528.com)

中唐以来,盐利占岁入最重要部分。李嗣源说:“会计之重,咸鹾居先,况彼两池(安邑县、解县两池)实有厚利。”这就是五代制定盐法的基本原则。

因为会计之重,咸鹾居先,所以搜括方法,务求严密。官自煮自卖,立蚕盐食盐两种名目。裛(yì。沾湿)茧用的称为蚕盐,每年二月内一度俵散,依夏税限纳钱,每石三千文。石敬瑭时,官卖末盐(海盐)钱,每年得十七万贯,他为增加收入,十七万贯摊派给民户,依户大小分五等,一等每户纳钱一贯,五等二百文。民间用盐,听商人自由贩运。这样,盐价降落了,每斤不过十文,较远州县每斤不过二十文。官立盐场没有美利可图,于是重征盐商,过路每斤抽税七文,坐卖每斤抽税十文,捐税奇重,盐商绝迹,官又得抬价出卖贵盐。五等摊派的盐钱,从此变成常赋,永不免除。

官卖必须依靠刑法,这种刑法自然是残酷的。李存勖定法,人民私自刮碱煎盐,不计斤两多少,一斤一两进城,藉免私盐混入,侵夺官利。犯盐禁一两以上至一斤,买卖人各杖六十,递增至十斤以上,不计多少,买卖人各杖脊二十处死刑,犯人家产庄田全数充公。所有搬运脚户,经过店主,如知情不报,与犯人同罪。沿遣门关津口检查职官及诸色关连人等依失察办罪。石敬瑭以后,犯禁不论多少,一律处死。郭威时邡州有民买官盐过州城,门官指为私盐。杀民受赏。民妻讼冤,郭威改定带盐入城五斤以上,煎私盐一斤以上,重杖一顿打死。

因为两池实有厚利,因而有颗盐(池盐,人工大)末盐(海盐,人工小)的冲突。末盐煎造比颗盐成本轻,可是安邑、解县两池是中原统治者财赋的源泉,绝不容末盐的侵入(当然许多海盐产地属敌国)。于是划分卖盐地界,严立禁条,颗末青白(青白二池在宁夏灵武县)等盐各有一定地界,犯禁私带入别界,不论一斤一两并处死刑。末盐止许近海各州食用,极大多数州县,强迫食用颗盐。

军阀割据当然阻碍商业的发展,可是交易有无,在割据局面下,更显出它的重要性。尤其是疆土狭小,本地不产盐的国家,如果对外商业停止,就不能生存。所以五代商业虽不能像唐朝那样全国通畅,但也还受割据者的重视,得在相当限度内活动。

五代时商业,一面捐税苛重,各种商货都有通过税,茶从湖南到开封洛阳,路上抽税六七次以上,税官私囊收入,一日抵得商贾几个月的经营。商人缴纳正税和贿赂,无法谋利。一面朝廷屡下优待商旅,不得留难的诏令,说明商税在国家收入中的重要。

统治中原的五代经济,大体是这样。

各个大小国家依政治军事的特殊性,呈现不同的经济状况。一般说来,北方破坏剧烈,南方比较轻微,整个北方与整个南方对比,北方自然不及南方。五代末期,北方受柴荣统治,形成强大统一的势力,与南方每个小国对比,北方却远胜过南方。看五代残缺不全的户口记录,可以证明这一点。

柴荣显德六年检得诸州租户二百三十万九千八百一十二。广顺三年到显德六年,仅六七年,虽然加入江北十四州二十二万六千五百七十四户,虽然河南六十州逃户隐户多被检出,也不容骤增一百万户。疑二百是一百的错字,柴荣时有户一百二三十万。似乎略近事实。

南方各国总户数在二百万以上,其中南唐最多,有户六十五万,楚最少,有户九万。南方每一个小国,都不及北方户数那样大。

五代工业中瓷器业、印刷业确比唐朝进步。隋何稠用绿瓷造琉璃,稠以前当已有瓷器。唐朝南北诸州,多设窑烧制。五代时越窑造秘色瓷进贡,臣民家不得使用。北方有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相传柴荣时造。民间瓷器应用尤广,唐朝和五代屡禁铜器,柴荣连佛像都销毁了,瓷器代铜器盛行是工业上一大进步。

唐末吴蜀两地雕印杂书流行,字迹漫漶,不可尽辨。

印板工业先从吴蜀民间开始,印书多是阴阳杂记(谈迷信)、占梦(谈梦吉凶)、相宅(谈住宅吉凶)、九宫五纬(谈星命)、字书小学(儿童读本),绝不印经典。经典《文选》是统治阶级的必需品,对民众是无用的。这里显示着两个阶级需要的不同,同时也显示民众在迷信昏惑中生活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