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校教育创新:特色课程为可持续发展之法

民办高校教育创新:特色课程为可持续发展之法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学生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满足学生的需要,就是学校发展的保障,而特色课程是满足学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所以,特色课程的建设是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之所需。(一)民办高校建设特色课程的优势1.民办高校灵活的办学机制是建设特色课程的基础政府通过改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自主性有了加强。

民办高校教育创新:特色课程为可持续发展之法

每所学校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出名,依靠的主要是特色,而不是规模,因为规模大不等于实力强。民办高校在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环境下,若想生存和持续发展,课程设置就必须走特色化道路。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重基础性、学术性,还要重视职业性和实用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重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就业素质提高的需要。既不能总跟在市场后面跑,频繁更换课程,否则一旦供过于求,就会受到市场规律的惩罚;也不能盲目效仿普通高教课程,造成与社会脱节的误区,导致许多物力与智力的浪费。民办高校要根据生源的差异性和其对课程设施多样性的要求,依据本校资源优势开设特色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长,进而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尤其是现代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和文化市场功能明显突出,学生成为知识的购买者,成为知识的最大顾客,其地位由从属到主导,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影响着一所大学的发展和规模,大学由教授的大学转变为学生的大学。可见,学生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满足学生的需要,就是学校发展的保障,而特色课程是满足学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所以,特色课程的建设是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之所需。

(一)民办高校建设特色课程的优势

1.民办高校灵活的办学机制是建设特色课程的基础

政府通过改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自主性有了加强。政府已在很多具体领域放权,允许多样化发展,由原来的全面管理转为宏观管理。这样,民办高校已在较大领域享有办学的自主权,可按市场需求设置相应专业。同时,民办高校也在政府的职能转换中逐渐产生了自主办学的思想,树立市场经济竞争的观念,力争发挥自身优势条件,尤其是根据本校资源优势进行特色课程的建设,以此突出办学特色,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是建设特色课程的动力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各个行业对用人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人们的价值观、知识观、人才观、择业观等日趋多元化、实用化。许多行业喊出了“需要即是人才”“合适就是人才”的口号。人们不再认为重点高校和普通公立高校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学生和家长开始把目光投向民办高校。民办高校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开始开设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课程。所以,人才观念的转变是民办高校建设特色课程的直接动力。

(二)民办高校建设特色课程所遵循的原则

1.合理性原则(www.xing528.com)

特色课程的设置要符合教育规律。要符合民办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点,这就要求课程结构要合理,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又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学有所长和各得其所。由于社会对人才有着不同规格的需求,要求学生必须不断开发自身的潜能和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以及对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因此民办高校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有多层次、多元化特点,还要进行局部优化,使某门课或某类课要新颖、精炼,便于培养目标的实现。特色课程不应仅局限于形式上的系统与完整,还要着重于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当增加实践课的比重,加强与社会进步和未来科技发展的联系。

2.实用性原则

特色课程本身必须是有意义的、可行的、可学和可用的,因此课程内容不仅要注意知识事实,还要注意处理知识的技能,要审慎处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特色课程设置时,一要面对生源实际,这是特色课程设置要考虑的基础条件和出发点。面对不同层次和起点的生源现状,就要有多元化、多层次的课程设置,以便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实现培养目标。二是要面对社会需求和就业需求。特色课程设置应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的就业需要密切相关,课程开发要从切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色入手,建立起既符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又切合学校自身优势,同时满足学生需求的高等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3.灵活性原则

特色课程设置要具有灵活性和弹性,唯有如此,课程才能适应变化,才能吐故纳新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因此,灵活性和弹性应贯穿于特色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之中。特色课程设置应该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就业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能力,精心组织和取舍教学内容。同时,课程设置应面向学生的未来,着重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在本知识领域扩展、深造的能力。

4.统一性原则

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到学科、学生、社会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也由于人们关注课程问题的视角不同,因而有的人从社会需要出发,主张根据社会发展确定课程内容及课程活动;有的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认为课程应以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社会化需要为标准;有的认为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掌握学科知识和相应技能为目标。对于民办高校的课程建设来说,必须坚持这三方面的统一,坚持对社会需求、学生实际、学科特点的分析,才能顺利实现课程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