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放更新期的珠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昌盛做出伟大贡献

开放更新期的珠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昌盛做出伟大贡献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文化是开放、进取、灿烂的文化;在继承“五四”传统,振兴中华文化的今天,珠江文化在吸纳香港文化精华后的蓬勃发展尤具特殊的重要意义;广东被列为全国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正是党中央对珠江文化在新时期的特殊作用的充分估计和殷切期望的表现。可以乐观地预言:开放更新期的珠江文化,定能够像前期珠江文化那样为中华文化的昌盛做出伟大贡献。

开放更新期的珠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昌盛做出伟大贡献

自1979 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全国文化的发展趋势已逐渐形成了京、沪、穗三大政治文化中心、经贸文化中心、商业文化中心的新格局。重视和深入研究珠江文化这一地域性文化现象,有利于把握文化个体的特殊性,从而更好地找到文化整体发展的规律性,自觉而富有成效的为中华民族文化昌盛而奋斗。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珠江文化,应如何顺应时势,确定自己的历史方位和未来走向呢?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与世界市场衔接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同珠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香港文化的认同、融汇、化解中发挥自己的潜质的巨大生命力,为实现“一国两制”,加强祖国四化建设的伟大设想而奋斗。

随着1997 年的到来和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香港已成为祖国的特别行政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香港文化虽与母体文化有过人为的历史隔绝,但她的根始终扎在中国。这不仅由于90% 的港人是华人,说粤语,用汉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由于香港文化有省港大罢工那样中外罕见的斗争经历,有一度成为影响华南,乃至全国的抗战文化中心之一的光荣历史。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精神奴役,从未能屈服港人的斗志,从未能吞噬港人的爱国良知。这正是香港文化的积极面,是香港文化与珠江文化同源合流的客观基础。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香港,这颗西方文化与华夏文明孕育的东方明珠,已成为欧风东渐的中继站,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借鉴西方文明之精华,加速四化进程的活样板,作为珠江文化体系中最开放最活跃的一员,香港文化正在中华腾飞的正剧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有关部分统计:9 年来,内地已批准的7800 家“三资”企业中,港资企业占84%,港资的投入额(43 亿美元)占全部外商投资额的65%;港资在经济特区和广东省的投资比重现已高达80%~90%,而港人在粤捐钱赠物,办大学、盖医院、建中小学的善行义举更是数不胜数。可以想象,没有港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热忱和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没有振兴中华的珠江文化的巨大向心力的维系,这种盛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成为国际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旅游中心、信息中心之一,与英国当局对港实行的自由港政策有关,但这也是珠江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开发结果的表现,是香港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大陆人民尤其是珠江流域人民长期大力支援的结果。据统计,广东1987 年对外出口达55 亿美元以上,其中1/3 在香港市场销售,1/3 通过香港转口,这无疑是香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从全国情况看也是如此。自80 年代起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贸易额平均每年递增36.5%,1987 年贸易额高达2053.98 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从1982 年起,内地对港出口额超过日本,占香港进口首位,并保持至今;而内地1980 年后在港的转口市场也由1978 年的第16位上升为首位,成为香港的最大贸易伙伴。“大进、大出、大繁荣”,是人们对香港发展与内陆经济联系后对双边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的正确看法,对港贸易已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www.xing528.com)

中华文化是开放、进取、灿烂的文化;在继承“五四”传统,振兴中华文化的今天,珠江文化在吸纳香港文化精华后的蓬勃发展尤具特殊的重要意义;广东被列为全国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正是党中央对珠江文化在新时期的特殊作用的充分估计和殷切期望的表现。珠江文化,是消融着香港文化精华,变“一国两制”伟大设想为伟大文明果实的催化器,而不是左倾教条主义者不敢越雷池一步,只知亦步亦趋的脚上的裹脚布……。可以乐观地预言:开放更新期的珠江文化,定能够像前期珠江文化那样(甚至超过它)为中华文化的昌盛做出伟大贡献。

也许有人会担心:珠江文化吸收了香港文化后会变质走样。这是大可不必的。一度不前的低势能文化奋起直追先进的高势能文化是一条普遍性的历史规律,何惧之有?正如鲁迅所说的人们吃了牛肉绝不会变成有蹄类动物一样,消化了香港文化的当代珠江文化只能是更健康、更丰富、更有朝气和活力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精华。有些人把香港文化机械地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只叹羡吸取其物质文化而恐惧排斥其精神文化,这是不科学的。须知,任何一种生机盎然的成功的文化,其内部机制都不可能由绝对腐朽的精神因素和相对进步的物质因素所构成,更何况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与珠江文化血肉相连、同源同根、兴旺发达的香港文化呢?

如今,俯瞰岭南粤海,云蒸霞蔚,四虎雄踞,群龙蛰伏,似乎正哺育着新一辈詹天佑冯如式的科学家,黄遵宪式的诗人,冼星海式的音乐家,高剑父、陈树人式的画家康有为式的思想家,梁启超式的文艺理论家,张榕轩兄弟、陈宜禧式的实业家,孙中山廖仲恺叶剑英式的杰出的政治家。倘若如此,则南粤幸甚!华夏幸甚!让我们高举起双臂,欢呼这顺时应势,东流入海,浩浩荡荡的珠江文化新潮的泛起吧!

珠江黄河远隔数千里,广州青州隔海海相望,古称南蛮与东夷,而今却成为中国沿海最发达的珠三角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的龙头,具有强大的区位优势和互补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