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报到证及其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报到证及其作用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报到证只能一人一份,由其他部门印制或签发的报到证无效。(二)就业报到证的作用报到证是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派遣毕业生的凭证。(三)就业报到证的派遣原则落实到省直和中央驻省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直接派往接收单位。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生源地为本省的毕业生,本人要求回生源市、州择业的,可派回生源市、州教育局,并在其就业报到证备注栏注明“本人申请回生源地自主择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报到证及其作用

(一)就业报到证的含义

就业报到证的全称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它是由教育部统一印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的,只有列入国家就业方案的毕业生才持有,是用人单位安排毕业生工作,并接转毕业生人事档案户口的有效凭证。报到证只能一人一份,由其他部门印制或签发的报到证无效。

报到证必须妥善保管,不论什么原因,凡自行涂改、撕毁的报到证一律作废。报到证遗失,应由毕业生本人提出申请,由学校上报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并予以补发。

(二)就业报到证的作用

(1)报到证是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派遣毕业生的凭证。

(2)报到证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凭证,凭报到证报到以后,方可开始计算工龄

(3)报到证是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重要文字证明。

(4)报到证是任何一个合法的人才中心、档案管理机构接收毕业生档案的证明。

(5)报到证是用人单位给毕业生落户、接管档案的重要凭证和依据。

(6)报到证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

(7)报到证是毕业生的干部身份证明。如果没有报到证,毕业生将会失去干部身份,成为社会劳动人员(工人编制,而且人才中心无法接收毕业生的档案)。

(三)就业报到证的派遣原则

(1)落实到省直和中央驻省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直接派往接收单位。

(2)落实到市、州所属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派到单位所属市、州教育局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其备注栏内注明接收单位名称。

(3)落实到省外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原则上按接收单位所在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并准确确定就业报到的受理单位。

(4)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生源地为本省的毕业生,本人要求回生源市、州择业的,可派回生源市、州教育局,并在其就业报到证备注栏注明“本人申请回生源地自主择业”。

(5)生源地为外省的毕业生,毕业时要求回生源地择业的,将其派回生源所在省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拓展阅读

2018年大学生就业:近四成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

2010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每年就业需求都占据全国新增就业岗位的一半以上,2018年毕业生预计达到820万人,同比增加25万人。(www.xing528.com)

日前,《2018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在智联招聘开展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活动中,共计90 168名应届毕业生完成了调研问卷,揭秘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95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新动向——

(一)首选就业,创业热和出国热持续退烧

根据本次调研结果,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仍然以就业为主,占比79.89%,同比上升6.39%。此外,6.99%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慢就业,4.98%的选择国内继续学习,4.78%的选择创业,2.63%的选择出国继续学习。

和2017年的数据结果相比,选择创业人群占比降低1.32%,说明在经济环境更加趋于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们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趋于谨慎。此外,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同比降低2.81%,说明随着大学生们对就业难度认知的降低,求职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

(二)“实现个人价值”比“挣钱”更重要

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的因素有哪些?从2018年的调研结果来看,应届毕业生选择“实现个人价值”的数量,达到了选择“挣钱”的近两倍。具体来看,有41.7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工作是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部分”,分别有26.97%和23.19%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工作必须符合我的兴趣,做人开心最重要”以及“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赚钱最重要”。

(三)警惕“机器换人”,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2017年以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机器换人”的话题就一直受到热议。根据调研结果,即便高校毕业生尚未正式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却保持了高度的关注,62.52%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会考虑从事更有创造性、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工作”。

(四)实习经历是求职成功法宝

针对2018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实习情况的调研显示,仅有27.23%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没有参加过任何实习,39.73%的应届毕业生有过一次实习经历,33.04%的有两次以上实习经历。进一步分析实习和就业之间的联系发现,在有实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获得录取通知(offer)的比例高达56.19%,而在没有实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获得录取通知的比例仅为38.58%。总体来看,有相关实习经历依然是应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的重要法宝。

(五)传统制造业招聘需求增幅明显

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依然是2018年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行业和实际就业行业的双重冠军。然而和2017年相比,实际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占比为17.49%,同比下降2.81%,并且低于期望就业占比的19.67%。说明互联网领域继续保持着对求职者的强大吸引力,但是受限于企业规模,其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相对有限。

对比2018年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行业和实际就业行业的数据可以发现,IT/互联网行业、文体教育/工艺美术农林牧渔等行业的供需基本保持吻合,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服务则呈现了比较明显的供过于求的激烈竞争局面,而房地产/建筑业汽车/生产/加工/制造等传统制造行业的实际就业人数却远远超过了期望就业人数。

(六)近四成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

通过分析2018年的调研数据发现,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39.20%的已签约应届毕业生表示签约岗位与在校学习专业并不对口,同比小幅上涨了0.70%,反映出在大学校园中,专业对就业岗位的影响在持续减少。这个现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市场用人需求之间依旧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受到国内“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粉丝经济”“智能制造”“新零售”等新兴产业商业模式的影响,跨领域就业、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大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七)民营企业仍是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

调研数据显示:应届毕业生期望签约单位排名第一的依然是国有企业,占比为31.73%,说明工作稳定、待遇较高的国有企业依然最受应届毕业生青睐;排名第二的是三资企业,占比为27.77%;排名第三的是民营企业,占比为20.85%。

而从实际签约情况来看,对应届毕业生吸纳能力最强的依然是民营企业,实际签约比例高达58.62%。而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实际签约率分别为14.35%和17.85%。与三资企业较为类似的民营企业依旧是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也说明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速度超越了三资企业,虽然雇主品牌的知名度还需要进一步打造,但已经具备了和国际企业争夺优秀人才的市场实力。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