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山市丰南区农村衣着服饰演变及时尚变革

唐山市丰南区农村衣着服饰演变及时尚变革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衣着服饰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改革开放以后,在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中,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衣着服饰亦新潮不断,旧时短褐布衣的情景已然不在。为节省布料,缝制的衣服都很短小,孩子的衣服大多是布头拼接成形。“列宁服”一度流行。列宁装开始是男装上衣,后成为机关女干部的典型服装。穿“列宁服”,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入时打伴。此后又有了人造棉,做出来的衣服称防

唐山市丰南区农村衣着服饰演变及时尚变革

农村衣着服饰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改革开放以后,在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中,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衣着服饰亦新潮不断,旧时短褐布衣的情景已然不在

一、传统型衣着

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村依旧维持着自民国以来“短褐不完”的着装水平,乡土布衣,自己缝制,做衣服的布料以自织土布为主。自己种棉花、纺线、织土布,打“夹纸”做鞋。后来,一些村子也有一二用缝纫机“扎衣服”做手工的,但农民们主要还是自己动手。为节省布料,缝制的衣服都很短小,孩子的衣服大多是布头拼接成形。染料是买来的袋色,有黑、蓝两种,在做饭用的大铁锅里煮开后漂染。为省钱,有的不用染料,就原色穿起来,时间一长,颜色变得灰暗,人也像没了精神。那时,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祅、长裤,冬天一律棉衣棉裤,棉鞋,无论大人孩子,厚厚的棉衣都显得臃肿。小镇商人、教员穿侧开襟的长袍,也有人着中山装和西装,少数妇女穿旗袍

西装和旗袍被看做小资产阶级情调,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这一消失就是几十年),中山装则成为机关干部、教师等公职人员最普遍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让人羡慕的事情,在其上衣口袋插一支钢笔,乃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象征。

列宁服”一度流行。所谓“列宁服”,其实不是列宁曾经穿过的服式,只不过是一种西装的改版,大翻领、大掩襟、斜插口袋,配一条同质腰带。有单衣,也有棉衣。列宁装开始是男装上衣,后成为机关女干部的典型服装。穿“列宁服”,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入时打伴。

与列宁服同时流行的,还有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称“布拉吉”,成为中小学生受欢迎的服装,那时小学算术课本封面上就画有三个穿“布拉吉”的小学生在跳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人阶级地位提高,穿工装成为一种荣耀。与之相配的,是圆顶有前檐的鸭舌帽,因为苏联工人戴这种帽子。后来,戴鸭舌帽成了电影中特务的形象,这种帽子就很少见到了。此外,前后挂胶,以草绿色帆布做面、橡胶为底的胶鞋,也是那一时期流行的鞋型(因解放军穿用,而得名“解放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1960-1962年,农村人口每人每年仅发布票3尺8寸,1967年1丈4尺3寸,后增至1丈7尺3寸。农家虽也自织一点土布,但数量有限。因布匹奇缺,人们衣服都很少。常常是拆了棉衣,取出套子,又缝为单衣,再就是大改小,旧翻新,袖口破了衬袖口,长袖破了改短袖,裤腿嫌短可加长……也就有了那句流行甚广的顺口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些年,穿补丁衣服的很普遍,即使穿得不能再穿的衣服,也被拆做“钉丁”,或用来糊“夹纸”,做鞋底。

“文化大革命”期间,军服迅速流行,穿一身草绿色军便服,再戴一顶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胸佩一枚毛主席像章,是那个年代红卫兵的典型装束。同时,军大衣亦很快流行,一件棉军大衣三十几元。医生、小贩、学生、农民、干部都穿起了军大衣,是那时的特有风俗。与此同时,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狂潮中,长衣、旗袍、西装都被视为资产阶级的,几乎一夜之间消失了踪迹。烫发、吹风抹油也一概被视为资产阶级,一旦发现有男子留长发的,即被视为流氓、阿飞;一旦街头被发现,红卫兵小将即蜂拥而上,将人摁住,胡乱剪下。天生鬈发的常被人另眼相视——谁能证明不是烫过的呢?上街穿瘦裤子的,也有被红卫兵当街剪开裤腿。

此时,农民们依旧是老式对襟袄、长裤,春秋绒衣绒裤,冬天棉祆、棉裤,无论城乡,人人臃肿依旧。另外,人们冬天普遍穿棉布棉底的五眼棉鞋。

“文化大革命”后,虽然棉花、布票仍凭票供应,但市场供应已有好转,条绒布经磨耐穿,很快遍及城乡。到七十年代中期,有一种叫“的确定”的面料开始走俏,进而成为人们告别传统棉布衣裤的重要标志。这种化纤布通常用来作衬衫,色彩纯正又不褪色,耐磨易干好洗漆,对穿贯了粗布且色调灰暗的大众来说,“的确良”让人眼前一亮。但初期这种布十分紧俏,最早穿上“的确良”的多是些在商场有门路的人。

二、开放型衣着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精神得到解放,物质生活得以改善,市场逐渐活跃。商业部通告自1983年12月1日起“全国临时免收布票、棉絮票”,彻底结束了布匹衣物紧缺的时代,人们的穿着也日渐丰富多彩。街上穿花衬衣、花裙子的人多了起来,年轻人就穿起喇叭裤。由于来得太突然,人们一时难以适应,同时,这种裤子与中国人的身材、体型也不太适合,因之遭到多数人的冷眼和排斥。但青年人追逐潮流,县城的大街上,时有戴蛤蟆镜、留长头发、大鬓角、小胡子,穿花格衫和紧绷屁股的大喇叭口裤的年轻人,手提录音机招摇过市,人们多侧目相视,以为怪异

但西风东进,潮流不可阻挡。继喇叭裤之后,牛仔裤又风行一时。初起,牛仔只有下装,乍一看那种粗纹质地,那种蓝中泛白的颜色,有点像昔日的蓝劳动布。此外,蝙蝠衫也相继流行。这是一种两袖张开时仿佛蝙蝠超脱的样式,后又演变为蝙蝠式外套、大衣、夹克。其时,“霹雳舞”自西方传入,这种不按人体正常规律旋转的舞蹈吸引了许多人,在闪烁变幻的灯光和强烈震撼的音乐中,众多青年人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外星人行走的动作,场景热烈得几近疯狂。那时,喇叭裤、长头发、流行歌曲,所有当时的流行元素,都可以在舞厅里看到。

在牛仔热兴起前后,城乡渐次兴起西装热。由于成品西装较贵,最初人们一般到裁缝店去做,城镇几乎每家裁缝店都做西装,技术参差不齐,又什么料子都做西装,有的皱巴的不成型,有的西装里还有垫肩,不伦不类。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西装大量出现,中山装已失去主导地位。喇叭裤、牛仔裤之后,皮夹克与呢子大衣又流行起来,西装面料则以化纤、毛料为主,做工也日益精细,成品西装销量日增,此外真皮服装增多,各类服装颜色渐趋丰富,款式日渐新颖。

由于以往所有的衣服都肥大,许多人感到大毛衣外无须再罩外衣,于是内衣外穿的渐成风气。很快,里长外短又成街头新景,即短裤穿在长裤外,以往的着装规律被打乱。姑娘们小袄不大点,下装短裤或短裙

这一时期,冬装亦有大改观。最初是羽绒服,这种新的保暖服比棉衣更轻、更暖,而且填料不板结。此后又有了人造棉,做出来的衣服称防寒服,后又有了保暖衣,薄薄的一件竟也温暖无比,从此用棉花做的棉祅就少见了。(www.xing528.com)

三、时装型衣着

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穿衣已不受传统观念局限,不断变化的时代潮流在人们的衣饰上被丰富地表现出来。在国外名牌大量涌入之后,国内名牌也纷纷登场,让手头宽绰者趋之若鹜,大众消费方面,亦面临多种选择。

90年代后,时装瞬息万变,牛仔装却始终卓然特立,不仅成为城乡青年人的普通下装,品种亦逐渐多样化,并发展到短裙、短裤、背心、夹克、帽子、挎包、背包等,颜色也不再限于蓝色,还有暗红、暗紫和墨绿等颜色,还出现了水洗薄面料等质料。受西方着装影响,一些青年用烟头烧、用剪子剪,把衣服下摆或裤脚撕成破边或穗形,或烧出小洞,人为造成一种破旧不堪的效果。

自1995年实行双休日工作制后,人们休闲时日增多,休闲服装品种不断增多,人们穿着开始追求舒适、方便、自然。休闲服装款式常见穿着的有家居装、牛仔装、运动装、T恤衫等。男式西装也有做成休闲式的,式样大多为不收腰身的宽松式,在正规的西装内穿T恤、花格衬衫,半高领羊毛衫

休闲装中,人们印象深刻的是T恤衫。

T恤衫,又叫老头衫,圆领衫,最初是老年男子穿的圆领短袖素白针织衫,穿着功能相当于背心,只是比背心遮覆面积大一些。无论是夏日乘凉,或是街头散步,提笼架鸟,都常见这等短衫者,既凉快,又不像背心那样属于“赤膊”一族。

进入90年代,T恤衫一下子火了起来,前心后背印几个字,就成了“文化衫”,歪歪扭扭的几个字有“拉家带口”“没有钱”等,让人侧目。还有人们最熟悉的令人哭笑不得的“烦着呢,别理我”!也有写上积极意义字词的,1991年安徽发洪水时,街上有人穿起写有“风雨同舟”字样的T恤衫,让人心生感动。

后来,文化衫的字转为图,既有影星、球星,也有名犬、靓猫;在广告大潮中,印有各种广告的T恤衫比比皆是,时至90年代末,街上穿广告衫的,大多是雇用送商品的,或是商家广告品了。

世纪之交,女性服装变化最快,健美裤风靡一时,后又时兴露腰装乃至露脐装,上衣短小,腰间露出一截肌肤。又有超短衫传入,被姑娘们大胆穿起来。在儒家礼教思想的长期熏陶中,妇女笑不露齿,立不倚门,出门必蔽其身的妇德规范在人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超短裙的出现,着实让中老年人触目惊心了一回。当许多中老人在街头大跳迪斯科之时,他们对现代薄、透、露的服装终于熟视无睹了。

数年后健美裤又以强劲势头卷土重来,变成了打底裤。打底裤一般与上身稍长的娃娃衫、长吊带、T恤和连身短裤搭配。秋冬季节,打底裤与靴子相伴,已成为这一时期中青年女性的大众装束。

在追求原始与自然(草帽不镶边,裤脚撕开线),风靡袒露的同时,很多年轻姑娘又穿上了长及足踝的长裙。一些时尚青年依照美国电影中的发型,两侧剃光,仅中间一溜,又染成彩色,如今小孩子亦常见此种留发。

在西式服装不断引领服装时尚之时,人们好像忽然发现了老祖宗服饰也别有魅力,对襟中式服装流行一时。此后,又有唐装华丽登场。唐装,原来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着装。街上流行的唐装则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品,既吸取了传统服装的文化韵味,又有很多改良。典型的男外套式唐装为立领、对襟,领口与门襟上用镶边料滚边。在中国经济处于上升时期,“唐装”的兴盛似乎可以看做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种征兆。

鞋和衣服一样,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曾流行过一种“火箭鞋”,因为头尖而命运多舛,被归为“阿飞”一类。

70年代,流行塑料布鞋。80年代最有冲击力的是旅游鞋,那白白的皮革面及厚墩墩的造型,让人喜爱。冬天以它作棉靴,夏天照穿不缀,虽然看着都热,但流行总是有魅力的。老头儿老太太发现旅游鞋穿着舒服,脚底下不滑,也挤进流行的行列。

上世纪90年代女皮鞋时兴尖细造型,鞋尖是尖的,鞋跟也是尖尖的,走在马路上,鞋跟好像不堪重负。男性知识分子喜穿偏带皮凉鞋。

进入21世纪,流行女式皮靴,冬春季节,满大街都是穿高腰皮靴女子,连小女孩也穿起了这种女靴。几年后又实行一种松糕鞋,这是一种厚底的高跟鞋。松糕鞋一度风靡全国,鞋底高度5-10厘米,有的甚至高十几厘米,身材矮的女子穿上松糕鞋一下子高挑起来,但其快行时因鞋扭歪而摔倒的危险也日益暴露。

21世纪初,鞋的款式已是五花八门,可尽人所好.有布面胶底休闲鞋,平底皮凉鞋,平底皮面散步鞋。年轻人穿起了鞋底上安装了小轱辘的“暴走鞋”、旱冰鞋爱好运动的人可买到慢跑鞋、网球鞋、篮球鞋、登山鞋。职业人群中,最显眼的是质地柔软穿着舒服的白色护士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