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史:航海与造船技术的传播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史:航海与造船技术的传播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大批掌握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能工巧匠由于种种因素,移居海外,他们成为向所住国传播中国先进的造船及航海技术的友好使者。闽人36姓及其后裔成为福建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向琉球传播的重要使者,因为他们来自精通此技的福建东南沿海。这些习操舟、善航海之民抵达琉球,直接从事朝贡贸易活动,大大推动琉球造船航海业的发展。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史:航海与造船技术的传播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个造船与航海事业相当发达的国家。明代造船航海技术向海外的传播,促进东亚、东南亚诸国造船航海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加强了东南沿海诸国与我国的往来。同时对自身造船航海技艺的发展也大有益处。

明代,大批掌握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能工巧匠由于种种因素,移居海外,他们成为向所住国传播中国先进的造船及航海技术的友好使者。在这方面,移居琉球的闽人36姓及其后裔颇具代表性。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鉴于琉球造船航海业十分落后,难以与明朝保持密切的朝贡贸易关系,除赐海舟给琉球外,另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128],赐闽人36姓移居海外,不仅是明以前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由政府主持的大规模中国人移居海外的活动,而且也是明朝统治者对其他国家不曾有过的特殊政策。琉球对闽人36姓极为重视。闽人36姓及其后裔成为福建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向琉球传播的重要使者,因为他们来自精通此技的福建东南沿海。这些习操舟、善航海之民抵达琉球,直接从事朝贡贸易活动,大大推动琉球造船航海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中国造船航海技术向海外传播渠道还很多,如《明世宗实录》卷261记载,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五月,“漳州人陈贵等私驾大舡下海通番,至琉球”,说明福建沿海私人贸易商也是传播渠道之一。

据史料记载,郑和西洋活动也引发了大量福建人移居海外。如婆罗(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北临南海,唐代就与我国有了交往。“永乐三年(1405)十月遣使者赍玺书、彩币抚谕其王。四年十二月,其国东西二王并遣使奉表朝贡。明年又贡……万历时,为王者闽人也。或言郑和使婆罗,有闽人从之,因留居其地,其后人竟据其国而王之。”[129]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也记载道:“中国之南洋、万岛环列,星罗棋布……遣太监等航海招致之,来者益众……而闽广之民,造舟涉海,趋之若鹜,或竟有买田娶妇,留而不归者,如吕宋、噶罗巴诸岛,闽广流寓,殆不下数十万人”[130]。这些福建华侨把种茶、制糖、造纸、酿酒等福建传统工艺传播给居住国人民,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为中国与东亚、东南亚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www.xing528.com)

中国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向海外传播,极大促进了东亚、东南亚诸国造船航海技艺的提高。另据《筹海重编》记载,日本海船原先多系平底船,“布帆悬于桅之正中”、“桅机常活”,若遇无风、逆风,“皆倒桅荡橹,不能转戗”,过洋“非月余不可”。明代,日本船在福建工匠指导下加以改进,“其船底尖,能破浪,不畏横风、门时风,行驶便易,数日仰至也。”[1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