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丰富学生审美情感

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丰富学生审美情感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学科是学生直接接受美育的典型课程,尤其是引导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首先,语文的本质决定了审美情感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在接受外部语言形式的同时,必然受到内在的审美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与数学、政治相比,更有利于审美情感教育。

大学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丰富学生审美情感

语文这门学科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工具学科,更具有艺术的特点,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从丰富审美情感的角度入手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社会的进步要求现代人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较高的求真、求善、求美的能力,而追求美则是求真求善的统一体。这无疑是培养具有崇高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敏锐的美感、明晰的审美鉴赏力和丰富的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育的。现代教学改革也认为,没有审美能力的人不是全面发展的,但现实的语文教育却让人忧心忡忡:功利主义、语文阅读教学的实用主义、不现实的作文指导等。这种失衡与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背道而驰,要加快现代汉语教学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而另一方面,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使教学的探索受到限制,产生了学习倦怠、学习效率低、身心健康受损、个体片面发展等现象,其不良作用越来越严重。这种深刻的反思促使人们将语文教学的视野转变为认知领域,而不是扩大其视野,包括情感因素。因此,作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情感,尤其是审美情感,越来越受到现代教学改革者的重视。

语文学科是学生直接接受美育的典型课程,尤其是引导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语言教学与审美情感是相辅相成的。首先,语文的本质决定了审美情感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由语言材料的特点和教学特点决定的。就听、说的内部语言而言,汉语是思维的符号、工具和物质外壳;就外部语言而言,语言是表达的工具。在汉语中,语文学科充满了思想、精神和文化,充满趣味和美感,它是语言形式的高度应用和语言内容的审美教育。学生在接受外部语言形式的同时,必然受到内在的审美情感教育。其次,语文教学是培养审美情感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学与数学政治相比,更有利于审美情感教育。这是因为在语文教材方面,有很多审美因素。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因此,语文与其他学科的重要区别在于情感,语文教学中始终伴随着审美情感。

语文教学是双面的,不仅要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一篇文章被分为词、词的形式和意义,如果有一千个段落或层次,则从中心的中心来总结中心思想。一个简单的操作过程,从传统的思想出发,我们把教材当作知识的载体,使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知识堆。这种解体的教学方法使优美的文章教学陷入枯燥、乏味的泥沼之中。这是当前语文课堂中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学生的审美建构大多没有意识和接受。这就是所谓的“内化”方式,即“缓慢、渐进、缺乏理性内容和系统性、创新性”。然而,只有这种“内化”的建构方法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另一种“外化”的方式,即外部对象的心理对抗、实践创造的心理行为和外在行为,以及创作结果、审美体验、审美意象和物化新形象。为了丰富和重组原有审美心理结构,自我创造精神和物质的方式、体验和反馈被浓缩为心理结构。简而言之,在自觉的主动审美中创造审美心理结构,创造美。(www.xing528.com)

美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和美化人。语文教科书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都与美有关,它与人的审美息息相关。可以说,汉语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体现。这种情感规律与其他学科是无与伦比的。今天,素质教育正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美育与语文具有质的统一性。因此,语文教学要用“美”来吸引学生,其目的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国人的全面发展、智慧、身体和美,最终实现人自身的美化。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也是合乎逻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