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温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

低温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蓄电池端电压和容量的降低对低温起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此外,在低温条件下,点火能量降低的原因还有:可燃混合气密度增大,使电极间电阻增大;火花塞电极间有油、水及氧化物等。在低温条件下,燃烧过程中的水蒸气凝结于缸壁,并与汽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硫化合成酸引起腐蚀磨损,使气缸壁磨损加剧。

低温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主要问题是:发动机起动困难;总成磨损严重;燃料润滑油消耗增大;机件易损坏、腐蚀;冷起动排气污染严重等。

1.发动机起动困难

起动性能与发动机的类型、燃烧室形式和设计制造水平有关。一般来说,当气温在-15~-10℃以下时,发动机冷车起动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而当外界气温在-30℃以下时,没有冷起动装置的汽车,不经预热则无法起动。发动机低温起动困难的主要原因有:曲轴旋转阻力矩大;燃料蒸发性差;蓄电池工作能力降低。

978-7-111-29677-5-Part03-139.jpg

图14-24 种汽油发动机最低起动转速与气温的关系

(1)曲轴旋转阻力矩增大 发动机起动的前提是必须达到一定起动转速,其起动性能通常用发动机在低温下的最低起动转速表示,并用最低起动温度表示其低温起动性能。图14-2表示4种汽油发动机的最低起动转速与气温的关系。

起动转速受起动阻力矩影响。起动时,曲轴旋转阻力矩包括:缸内压缩气体形成的反作用力矩;运动部件对曲轴形成的惯性力矩;各摩擦副的摩擦阻力矩等。其中:前二者在温度降低时变化不大;而后者大小主要受润滑油粘度的影响。摩擦阻力矩中,活塞-气缸间和曲轴轴承的摩擦力矩是主要的,约占60%以上。

低温起动时,起动机起动转矩功率等于起动阻力矩和功率。随着温度降低,润滑油内摩擦力增加,曲轴旋转阻力矩增大,所需起动功率增大,使发动机起动转速下降而难以起动。润滑油粘度、起动温度与起动功率之间的关系见图14-3所示,使用低粘度润滑油时所需要的起动功率相对增幅较小。

(2)燃料难以蒸发 温度降低会使燃油的粘度和密度增大(图14-4),流动性变差,表面张力增大,从而难以蒸发汽化;低温时,起动转速下降,因而降低了进气流速,使进气管和气缸内的空气涡流的强度降低,燃油难以雾化和燃烧;同时,低温零件的吸热作用使燃油难以吸热蒸发。因此,在低温条件下,大部分燃油以液态进入气缸,实际混合气过稀而不易起动。试验表明,气温-30℃和进气速度40m/s时,汽油汽化量为59.5%;气温为零度和进气流速为10m/s时,汽化量只有31%;发动机起动时,气流流速一般不超过3~4m/s,气温在0~12℃时,只有4%~10%的燃油汽化。

978-7-111-29677-5-Part03-140.jpg

图14-3 发动机润滑油粘度、温度与起动功率的关系

(3)压缩压力和温度下降 低温起动转速的下降,不仅使进气管气流速度下降,影响了汽油雾化,而且使气缸压缩压力和温度下降,混合气更难以点火燃烧。图14-5为气缸压力与曲轴转速关系曲线。由图可见,当起动机带动发动机以较低转速运转时,即使较小的转速差Δn,也能使气缸压缩压力发生较大变化Δp。只有当曲轴转速超过某一值时,压缩压力受转速的影响才会较小。

(4)蓄电池工作能力下降 起动过程中,蓄电池主要影响起动机的起动转

978-7-111-29677-5-Part03-141.jpg

图14-4 汽油粘度、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1—粘度 2—密度

978-7-111-29677-5-Part03-142.jpg

图14-5 气缸压缩压力与曲轴转速的关系

矩和火花塞的跳火能量。蓄电池电压为:

U=E-IR

式中 U——蓄电池电压(V);

E——蓄电池电动势(V);

R——蓄电池内阻(Ω);

I——蓄电池输出电流(A)。

978-7-111-29677-5-Part03-143.jpg

图14-6 气温对起动功率、蓄电池输出功率的影响

1—起动功率(蓄电池功率百分数) 2—蓄电池输出功率

低温条件下,蓄电池电动势E变化不大。当温度由+20℃下降到-70℃时,蓄电池的电动势仅从2.12V下降到2.08V。但随着温度降低,电解液粘度增大,向极板的渗透能力下降,内阻增大;同时,起动时电流很大,从而使蓄电池的端电压及容量明显下降。

蓄电池端电压和容量的降低对低温起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低温起动时需要的起动功率大,而蓄电池输出功率反而下降,导致起动机无力拖动发动机旋转或不能达到最低起动转速(图14-6);其次,蓄电池端电压降低时火花塞点火能量小。此外,在低温条件下,点火能量降低的原因还有:可燃混合气密度增大,使电极间电阻增大;火花塞电极间有油、水及氧化物等。

2.总成磨损严重(www.xing528.com)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其主要总成的磨损强度都较大。在发动机使用周期中,50%的气缸磨损量发生在起动过程,而冬季起动磨损占其中60%~70%。主要磨损部位是:气缸壁和活塞环、轴和轴瓦、传动系各总成。试验表明:气温为-18℃时,发动机起动时的磨损量相当于正常行驶210km的磨损量。EQ1090型汽车发动机的气缸壁温度对气缸壁和活塞环磨损的影响见图14-7。

978-7-111-29677-5-Part03-144.jpg

图14-7 发动机气缸壁、活塞环磨损与

气缸壁温度的关系

1—气缸 2—第一道活塞环

(1)发动机磨损严重的主要原因

1)润滑条件差。低温起动时,润滑油粘度大、流动性差,不能及时到达气缸壁、轴承等摩擦表面;未蒸发的液态燃油进入气缸,冲刷缸壁上的润滑油膜,并沿缸壁流入曲轴箱,稀释润滑油使其油性减退;同时,燃烧不完全形成的碳化物随废气窜入曲轴箱后,使润滑油进一步污染。

978-7-111-29677-5-Part03-145.jpg

图14-8 汽油含硫量与气缸壁磨损的关系

2)腐蚀磨损的形成。在低温条件下,燃烧过程中的水蒸气凝结于缸壁,并与汽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硫化合成酸引起腐蚀磨损,使气缸壁磨损加剧。汽油含硫量与气缸壁磨损的关系如图14-8所示。

3)轴承配合间隙变小。曲轴颈和连杆轴颈与所用轴瓦的合金成分不同,因而膨胀系数不同。在低温条件下,配合间隙变小且不均匀,加速了轴颈与轴瓦的磨损。

(2)传动系总成磨损严重的主要原因

1)工作温度低,润滑条件差。传动系总成的工作温度由零件摩擦和搅油产生的热量维持,温升速度慢。例如,当CA1090型汽车传动系总成的油温从-10℃升至10~15℃,需要行驶6km。低温时,齿轮和轴承得不到充分润滑,零件磨损大。研究表明,与油温35℃时的磨损强度相比,润滑油温为-5℃时,汽车主减速器齿轮和轴承的磨损强度增大10~12倍。

2)运动阻力大。低温时,传动系润滑油粘度增大,运动阻力相应增大;在起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各总成的负荷较大,使传动零件的磨损加剧。

3.油耗量增大

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汽车油耗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1)发动机暖车时间长。

2)发动机工作温度低,燃料气化不良,燃烧不完全。

3)润滑油粘度大,摩擦损失大,发动机输出功率下降,传动系统传动效率下降,汽车行驶阻力增加。

据试验,汽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由80℃降至60℃时,油耗增加3%;降至40℃时,油耗增加12%。

4.机件易损坏

低温条件下,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将变差。在-30℃以下时,碳钢的冲击韧性急剧下降,铸件变脆,塑料橡胶变硬、变脆,从而相应零部件在载荷作用下易于发生损坏。

另外,在低温条件下,蓄电池电解液易冰冻而不能正常工作;冷却液易结冰,导致散热器和缸体冻裂。

5.冷起动排气污染严重

发动机冷起动指从冷态起动到暖车前的过程。低温条件下,燃油雾化不好。因此,冷起动阶段HC和CO排气污染严重。据测算,汽油机HC排放量的80%是在冷起动阶段排出的。

汽油机冷起动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多。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汽油机,在起动初期的一、二个循环,喷入的燃油量往往是实际燃烧需求量的5~6倍,以使发动机能够尽快点火。这时,进气管空气流速较慢,壁面温度较低,燃油蒸发性较差,因而很多燃油以油膜的形式停留在气道壁面上、进气门处或进入气缸。这些油膜在后续的暖机工况,将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从而对混合气实际空燃比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起动时废气氧传感器不起作用,无法提供反馈信号对燃油量进行控制。

6.行车条件差

低温条件下,道路常被冰雪覆盖,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显著下降。因此,制动距离延长且车辆极易发生侧滑。同等条件下,冰雪路面的制动距离比干燥路面的制动距离长2~3倍。汽车加速上坡时,驱动轮也易于滑转。

特别严寒的情况下,橡胶轮胎逐渐变脆,受到冲击载荷时易发生破裂。因此,冬季行车时,汽车起步后应先以低速行驶,并平稳起步和越过障碍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