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教学设计与教师特长的耦合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教学设计与教师特长的耦合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同时,结合新时代大学生专业特性,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发挥教师教学特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教学特长和学生的专业特色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契合、教师教学特长和学生专业特色的耦合,在思政课程中融入专业元素,示例见表10-1。因此,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也不应是两种教育教学的分野,而应相互借鉴、相辅相成。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教学设计与教师特长的耦合

课程开发应注重实现从行为目标到体验目标的转化,在课程开发中达成课程理解,将全国统编教材转化为专业定制的“学材”,处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关系,以实现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的组织方式的转变。以“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分众化改革与创新,扭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同质化倾向。

在项目组所在团队推进“专业定制”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中,把“画说”“家乡美”“读写议”“时政评议”等“专业定制”路径与教材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并进行系统化梳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元素以及教学理论与学习行为等融为一体。譬如,通过艺术设计传承“红色记忆”。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在艺术作品中突出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通过手绘、视频、动漫等形式,深入阐释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元素。[14]同时,结合新时代大学生专业特性,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发挥教师教学特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教学特长和学生的专业特色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契合、教师教学特长和学生专业特色的耦合,在思政课程中融入专业元素,示例见表10-1。

表10-1 高校思政课“专业定制”示例表[15]

4.在个性化学习场域中融贯“思政课堂”与“专业空间”(www.xing528.com)

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八个统一”,其中一条是“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16]。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个性特点,实施精准化教学,使思政课真正打动学生的内心,在“意义世界”中营造育人空间,从而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价值信息”,建构出富有意义关联与命运勾连的“学习场域”。

从中观层面来讲,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整个框架可以分为三层结构:社会实践课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这三层课程又可分为学力形成与人格形成两大部类。作为基础课程,思政课往往被认为与人格形成相关;作为专业课程,往往被认为与学力形成相关。然而,“学力形成”与“人格形成”不是彼此割裂的两个过程,而是伴随大学生专业成长与人格提升的融贯过程。因此,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也不应是两种教育教学的分野,而应相互借鉴、相辅相成。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思政课是培养学生人格而有着一定专业(知识)含量的“基础学力课程”。

总之,将“专业定制”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助于实现专业特色、教师专长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统一,将课堂教学时间浓缩为“金课”时光,让课堂教学充满“闪光点”“兴趣点”“兴奋点”。如是,教学过程变成了富有内在生命彰显与沟通的“我—你”关系发现之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