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权宦冯保获罪:四大伏笔揭开历史帘子

权宦冯保获罪:四大伏笔揭开历史帘子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为将来冯保的获罪埋下了第一个伏笔。通过这次失败的污蔑事件,群臣对冯保的印象更不好了,冯保后来获罪的第二个伏笔就此埋下。万历皇帝有一次酒后失态,责罚宫女宦官,这事情被冯保告状给了李太后。恃宠跋扈,管束小皇帝过严,就此冯保为自己的获罪埋下了第四个伏笔。随着张居正被弹劾定罪,外朝的一座最大的靠山轰然倒塌。事实证明小皇帝对冯保的怨恨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权宦冯保获罪:四大伏笔揭开历史帘子

“这个讨厌的宦官终于要走了,想想朕就开心。一个宦官,竟然对朕指指点点,凭什么以顾命大臣自居?朕的登基大典上,这个阉人也站在旁边接受朝臣朝拜,回头想想都堵心!”

20岁的年轻皇帝朱翊钧着实感到痛快。殿下跪着的两个太监张诚和张鲸还在絮絮叨叨数落着冯保的罪恶。他们一致要求将冯保勒令闲住。多年以来冯保对小皇帝的管束实在太严了,以至于明神宗朱翊钧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大伴如果走上殿来质问,朕该如何应对?”张鲸说:“到时候下了圣旨,他哪还敢再进朝堂!”于是朱翊钧当即下诏:“冯保欺君祸国,本应处死。念其辅侍朕良久,故从宽发落,降奉御,到南京新房闲住去吧。”我们注意到朱翊钧对冯保的称呼是“大伴”,也就是老伙伴或者说大朋友的意思。这也是一种亲切的称呼。跟皇帝如此亲昵的一代权阉怎么就沦落到南京闲住了呢?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冯保,河北深州人,自幼入宫,在嘉靖朝时凭借一手好书法被那位明史上出了名的难伺候的皇帝朱厚熜所赏识,常常称他为“大写作”而不直呼其名。冯保书法之精妙可见一斑。

后冯保被提拔为司礼监秉笔太监,跟黄锦等共事。要知道明代的司礼监太监权力极大,一直被视作内阁大学士。能伺候如此难伺候的一位主子并得到其赏识,也可见冯保能力之强。隆庆年间,本来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有缺,要知道此位置就相当于内阁首辅。当时担任御马监太监兼掌东厂的冯保,按照资历来说,这个位置非他莫属。可惜穆宗朱载垕不欣赏他,再加上高拱推荐了御用监的陈洪,于是冯保眼睁睁看着这个位置为他人所有。好歹盼到了陈洪被罢职,结果高拱又推荐了尚膳监的孟冲来接替陈洪的位置,而按照规制,孟冲是没有资格掌管司礼监的。“好个高老头,你宁愿让一个管做饭的孟冲来管司礼监也不让我,凭什么,我内书堂毕业的高才生不如一个管做饭的?”仇恨的种子自此在冯保心底埋下。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病重弥留之际,冯保跟内阁首辅高拱,内阁次辅张居正、高仪一同成为顾命大臣。高拱一向看不起冯保,他指示科道言官准备上疏弹劾冯保,驱逐这个阉人出朝堂,可是奏疏却被冯保藏匿压下不报。

这下冯保更恨透了高拱。

机会很快就来了。高拱在新皇帝、刚刚10岁的朱翊钧即将登基之时,悲叹主少国疑,局势不稳,曾经在内阁说:“10岁的太子如何治理天下?”这个话被冯保听到以后,他终于等来了报复的机会。他在太后面前把那句话添油加醋,于是高拱的那句表示担忧的话变成了:“高拱呵斥说,10岁的小娃娃怎么可能当天子!”于是问题的性质完全转变了,第二天高拱就被罢官而去。

属于冯保的时代终于到来了,他被新皇帝重用,担任司礼监掌印兼提督东厂,作为一个宦官能掌握的最大权力都已经被他紧紧握在手中。在小皇帝朱翊钧的登基大典上,冯保始终站在御座旁边,跟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群臣的参拜。这件事情引起了朝廷群臣的极度不满。这为将来冯保的获罪埋下了第一个伏笔。

明朝有句民间俗语:“世间有三种人不能得罪,一是太监,二是女子,三是书生。”接下来的事情更实实在在地印证了太监是不能得罪的。

万历元年(1573年)有一个叫章龙的人冒名王大臣,然后穿着内侍的衣服进入乾清宫,结果被抓。于是冯保利用这个事件,让人找到章龙,给他好吃好喝,然后给他一把利刃,告诉他到时候审问就说是高拱因为被革职,心怀怨恨,指示章龙来行刺圣驾。当时章龙答应了。

本来冯保以为凭借这个事情就可以彻底整死“高老头”了,没想到第二天的审问却让他大失所望。第二天审问的时候,章龙指着冯保大声喊道:“就是你给我好吃好喝,许诺富贵,让我污蔑高阁老的,我根本不认识什么高阁老!”(www.xing528.com)

诬告失败,再加上朝臣力保高拱的压力,冯保只能暂时压下心中对高拱的仇恨,用生漆酒灌哑了章龙,省得他再吐出更多的内幕,草草审判之后,斩杀了章龙,高拱也因此得以洗脱了不白之冤。通过这次失败的污蔑事件,群臣对冯保的印象更不好了,冯保后来获罪的第二个伏笔就此埋下。

冯保在跟张居正合作一起辅佐小皇帝的同时,还不忘收受贿赂,张居正就送给他不少的财宝。他的官家徐爵和内官张大受在冯保和张居正之间负责联络。朝臣为了巴结张居正和冯保,纷纷走徐爵和张大受的门路,于是两人也借机捞了不少好处。徐爵的权势大到了他晚上到皇宫禁门,守卫的人都不敢训斥。贪污受贿外加一个跋扈的官家,这为冯保后来的获罪埋下了第三个伏笔。

万历皇帝曾赐象牙图章给冯保,内刻“光明正大”“尔惟盐梅”“汝作舟楫”“鱼水相逢”“风云际会”等字样,对待他就像以前的朝代对待丞相一样。仗着皇帝的恩宠,冯保变得更加骄横,皇帝有所赏罚,如果冯保不开口,谁也不敢执行。

话说小皇帝这天正与小太监们玩耍,他远远看到冯保来了,赶紧停止玩耍,做出正襟危坐的样子说:“大伴来了!”万历皇帝有一次酒后失态,责罚宫女宦官,这事情被冯保告状给了李太后。李太后让张居正帮皇帝起草了罪己诏,并责罚小皇帝在慈宁宫整整跪了六小时,还说要废掉他的皇位,改立他的弟弟潞王。可以想见,跪在慈宁宫的朱翊钧心里有多么怨恨冯保了,虽然表面上还一口一个大伴,但是内心已经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忌惮。恃宠跋扈,管束小皇帝过严,就此冯保为自己的获罪埋下了第四个伏笔。

其实对于满朝的怨恨和小皇帝不时流露出来的那深深怨恨的目光,冯保也感觉到了不寒而栗。

有一次小皇帝朱翊钧在练大字的时候,突然把蘸满了墨汁的毛笔用力朝冯保身上甩去,冯保瞬间变成了“黑人”,这说明小皇帝已经对冯保极度不满了。冯保是聪明人,在万历八年(1580年),他上奏给皇帝说:“臣近年多病,风湿和脚痛一直在困扰着臣,臣祈求养老还乡。”但是奏疏却被驳回。想走走不了,冯保又难以做到夹起尾巴做人,于是清算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死。随着张居正被弹劾定罪,外朝的一座最大的靠山轰然倒塌。十二月,御史李植上疏弹劾冯保营私舞弊、欺君罔上等十二条大罪。于是冯保被降为奉御到南京闲住,侄子和弟弟死于狱中。后来家产也被抄没,金银有百万之多。冯保要被赶往南京,一向庇护冯保的李太后问原因,万历说:“这个老奴才被张居正蛊惑了,他去南京不会太久就会回来的。”

事实证明小皇帝对冯保的怨恨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冯保后来曾经让家人代奏乞求回老家养老,却被万历驳回,于是冯保就此老死南京,再无出头之日。

冯保的悲剧也是皇权政治下的必然事件,作为政治家的冯保是成功的,他辅佐君主,跟张居正内外相维,一起为万历变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冯保也是一个出色的书法家和音乐家。他的书法、他亲手制作的琴都被世人所推崇和收藏

冯保已经远去,只有冯保在《清明上河图》上的题跋还存留于世,看着那苍劲风骨的笔力,笔者突然想到,如果冯保不是宦官而是一个文官,他会不会也是一代能臣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