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州文化简史:关公传说故事

荆州文化简史:关公传说故事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孟修祥等人的整理分析,以及《荆州民间故事集》等文献记载可知,荆州的关公民间传说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源于史实或文学名著的民间传说,如“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源自《三国志》关羽本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荆州文化简史:关公传说故事

因为关羽故事的广泛流传,荆州地区与之相关的遗迹也为人们所熟知,比如荆州长湖南岸的关咀口,本是长湖岸边的渡口,因关羽曾在此视察水军而命名;南门关庙原为关羽的府邸,那么关庙东侧一条街巷也叫作关带巷,还有荆州的松甲山、卸甲山、掷甲山、堰月堤、铜铃冈、系马山、洗马池、点将台、摩旗台、拍马山等,都与关羽生活于此的遗迹有关,然后就有了根据遗迹踵事增华而产生传说故事。

关羽被斩杀以后,关于关羽的一些民间传说开始在荆州地区流传开来。最初,关羽被当作“厉鬼”来祭祀的。按中国民间传统的说法,横死的人要化为厉鬼,关羽当时大意失荆州,被斩杀,心中有无限的怨气,荆州地区的人们担心关羽一怒而危及乡里,所以就将他小心的供奉起来。

据隋代玉泉寺灌顶记载:“其地本来荒险,神兽蛇暴,谅云,三毒之蔽,践者寒心……是春夏旱,百姓咸谓神怒。”当年春夏大旱,百姓认为是关公发怒所致,所以就开始小心祭祀关公。随着时间的流逝,关羽怨怒而死已被荆州人淡忘,而其勇武、忠义的高大形象逐渐植根于荆州民间信仰之中,其厉气亦随之消失,成为平乱驱害、保护一方的善神,而且由于关羽生前勇猛无敌,在镇守荆州期间励精图治、深受百姓的爱戴,人们缅怀关羽的功德,自发对关羽进行拜祭,借助关羽的神灵驱邪镇。晚唐的《云溪友议》称:“(荆州玉泉)祠曰三郎神,三郎即关三郎也。允敬者,则仿佛似睹之。缁侣居者,外户不闭,财帛纵横,莫敢盗者。厨中或先尝食者,顷刻大掌痕出其面,历旬愈明。侮慢者,则长蛇毒兽随其后。所以惧神之灵,如履冰谷。”[28]到了南宋,陈渊来带荆州,看到了当地百姓祭拜关公的情景,因此有这样的一段记载:“臣尝游荆州,见荆人所以事关羽者,家置一祠,虽父子兄弟室中之语,度非羽之所欲则必相戒以勿言,唯恐关羽之知之也。”(《默堂集》)可见到了宋代,荆州民间依旧对关羽的敬畏态度。

荆州有关羽的民间传说十分丰富,这些民间传说或源于史实与文学名著,或纯属虚构,或是在史实与文学名著的基础上加以虚构,或源于自然风物所产生的想象等,荆州民众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人物——关公。

三国以后,王朝更替,关羽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形式都能或多或少的看见关羽的影子,其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作用最为突出,《三国演义》在明清两代的广为传播,极大地推动了关羽形象的建立与关公文化的流传。

根据孟修祥等人的整理分析,以及《荆州民间故事集》等文献记载可知,荆州的关公民间传说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源于史实或文学名著的民间传说,如“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源自《三国志》关羽本传: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后来的民间传说在《三国志》的基础上有所延伸,将不知名的医生定为名医华佗,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比如“将士见到这情境,也掩面失色,唯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面不改容”等,用来彰显关公的英雄气度。至于“桃园结义”等故事则与史实关系较远,关羽本传中只是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以彰显其三人关系密切,而“桃园结义”的广为流传明显源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www.xing528.com)

第二,纯属虚构的民间传说。如“马刨泉”“关公豆腐”之类的故事。以“马刨泉”为例,荆州城西北20多公里处有座八岭山,山麓有一口山泉,泉口呈马蹄状,泉水久旱不枯,久雨不溢,名为“马刨泉”。传说“当初关羽受命率部去当阳长坂救援又一次被曹军围困的刘备,时值酷暑,士兵们口渴难忍,附近又找不到水源,关羽平时十分爱护士卒,见状甚为着急,不住地挥鞭作叹。赤兔马心领神会,咆哮着使劲用前蹄刨地,把泉水给刨了出来。众将士饮后精神大振,一举击败曹军救出了刘备。清道光年间,在泉口边建有一块石碑,上刻《马刨泉碑记》,备细记述此事。与荆州相邻的荆门也有在情节上稍有不同的相类故事,传说关公自襄阳返回荆州,途经此地,人困马乏,赤兔马在又困又渴之际,举起前蹄在地面猛刨了几下,蹄下便涌出一股清澈的泉水,不仅赤兔马得以解渴,同时也解决了将士饮水的难题。此后千百年来,荆门民间就有了赤兔马刨出清泉的故事,并有诗赞曰:“赤兔腾空关坡前,口干舌燥喉生烟。一声长啸龙王至,刹时蹄下涌清泉。”

图4-2 关公刮骨疗毒

第三,在史实与文学名著的基础上加以虚构的民众传说,如“关公筑城”的故事即是。这一传说在荆州流传最广,妇孺皆知。荆州城是关公镇守荆州期间不断加固、增修的杰作,郦道元在《水经注》曾载:“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29]唐朝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也认为:“(荆州城)关羽所筑。羽北围曹仁矜樊,留糜芳守城。及吕蒙袭破芳,羽远救城,糜芳已降,退住九里。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退入麦城。”

明末清初的地方文史学家孔自来的《江陵志余》也有关羽筑城的较为详细的考证。虽然记载关羽所增修荆州城的城防工事及其作战设施,鉴于史籍漫愿,难以尽知,但关公增修荆州城则应为史实。民间根据自己的想象构思,便有了张飞助关公筑城这段神奇的民间传说。相传:

关羽镇守荆州时与九仙女打赌比赛筑城,关羽在东,仙女在西,以半夜雄鸡打鸣为限,谁先筑成,谁就拥有对荆州的管辖权。仙女有仙法,满口答应,筑城比赛开始,仙女们漫不经心,关羽则发动全体守城将士,巧用芦席代土筑城,很快完毕,并使人到鸡笼边学公鸡叫,引发全城鸡鸣四起,仙女在朦胧夜色中见东城已筑好,知大势已去,便溜之大吉。此时从公安闻讯前来助阵的张飞,双手拎着两筐土行至马河边,得知关羽已胜券在握,喜不自胜,于是双手一松,两筐土倾倒在地,“张飞一担土”因此而成形。(见《荆州民间故事集》)

“张飞一担土”本是城东的一个高约3米多的大土堆,与关羽筑城的史实联系起来,形成史实加虚构的神奇故事。

图4-3 张飞一担土

第四,源于对自然风物的想象而创作的民间传说。如“平头家”“磨刀雨与龙晒衣”之类的传说即是。以“平头家”为例,它与民间赋予关羽那把青龙偃月刀的神话色彩有关。荆州城西的八岭山本是状似游龙的山冈,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山丘,其中最大的一个山丘顶部是块平地,因而名为“平头家”。民间传说关羽曾在此手舞大刀演武,舞到兴致高昂之时,奋起神勇之威,一刀向着此山头平削而去,竟将此山的顶部削掉,从此成了平头家。这显然是因为关羽神武威名而产生的传说。与此相类似的是荆门老城区南郊的“望兵石”,虎牙关西侧有一条很陡的石坡路名叫关坡,关坡上一块巨大的岩石上留有一双深深的脚印,这块巨石便是“望兵石”。“望兵石方圆十里,青石林立,块块石头皆朝北方。传说,关坡所在的山岭原本并无突兀的石头。东吴大将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后,关羽急于夺回,由于赤兔马太快,飞奔至此,大队人马已落后很远,他站在一块巨石上向北,因嫌位置太低,看不到远处的兵马,便心焦地吼道:“顽石顽石,快快抬起头来……”双脚跺着石头,直跺得巨石格格作响,便在巨石上留下一双深深的脚印。山神土地皆被吓昏了,于是按照关羽的意图,喝令满山石头钻出头来向北昂首而望,宛如千军万马布阵在山岭上。后来,吕蒙领兵到此,只见满山皆“兵”,以为又是诸葛亮施的计谋,赶快带兵退去。于是当地就有“一声怒吼鬼神惊,满山岩石把头伸。犹如诸葛八卦阵,吓退吕蒙数万兵”的民谣。这首民谣,流传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