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州关公信仰与荆州文化简史

荆州关公信仰与荆州文化简史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此,在荆州各地建立数量众多的关公祠庙,而荆州民众因信仰关公形成了诸多与此相关的民俗,颇具特色。近年来,荆州新建的关公义园备受关注,该园坐落在历史悠久的荆州古城东南侧,东北紧邻环境优美的护城河,南临学苑路,西临凤台路,占地面积228亩。祭祀关羽已在荆州蔚然成风,成为荆州民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荆州关公信仰与荆州文化简史

关羽去世后,有关关羽在各地“显圣”“显灵”的传闻层出不穷。这种现象表现了人们对关羽的无尽怀念,并以这种方式对关羽忠义仁勇精神予以褒扬。正所谓“生为英贤,殁为神灵”。但关羽“显圣”最早的地方是荆州,也就是说,关羽在荆州最早被人们神化。基于此,在荆州各地建立数量众多的关公祠庙,而荆州民众因信仰关公形成了诸多与此相关的民俗,颇具特色。

(一)关公祠庙

明清两代,关庙数以万计,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荆州、解州、当阳洛阳几庙。山西运城关羽祖籍的解州关庙,始建于隋代,占地面积达18万平方米,年代久远,规模宏大。当阳关陵,是关羽遇害后身躯所葬之地,建庙祭祀始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洛阳关林是关羽首级安葬之处,庙宇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其中关林共有八百多株翠柏,郁郁葱葱。

图4-4 关帝庙仪门匾

荆州古城老南门外的关庙始建于明初,在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时,主体建筑正式落成,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据荆州地方文献记载,自关帝庙落成之后,明清两代共有数次重建或者修缮,其中清代曾经进行过五次。在雍正十年(1732年)的修缮中,雍正皇帝曾御赐“乾坤正气”的庙额,而在乾隆五十年三年(1783年)的修缮后,乾隆皇帝还专门对荆州关庙御题了“泽安南纪”匾额。

经屡次战乱之后,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大肆轰炸拆毁荆州城,南门关庙也机会被夷为平地。现在所见关庙,系1989年由经荆州地方政府主持复建,基本保持了当初以仪门、正殿、后殿为主轴的庙貌。2010年,在关帝庙门前修建了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朝觐广场。这样,庙内外面积共约10000平方米,相当于原有占地面积三分之一。

除了老南门外的关帝庙之外,在荆州新南门附近还有一座关羽祠。关羽祠原建于荆州城西南面的土城垣一个土丘之上,位于荆州古城南门内环南路,南面紧靠砖城墙,东、西、北三面台基与土城垣融为一体。其始建年代不详。但已见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至清顺治十年(1653年)编纂成书的《江陵志余》,后被毁于战火。

图4-5 乾坤正气匾

图4-6 泽安南纪匾

新祠于2008年6月16日建成,举行了竣工开祠大典暨纪念关公诞辰1848周年盛会,正式对外开放。已建成的关羽祠由山门、主殿、祥和殿(东配殿)、诚信殿(西配殿)四大建筑构成。主殿内塑关羽坐像,左边塑关羽的长子关平像,右边塑关羽的次子关兴像,四周照壁绘《三国演义》壁画,主殿二楼陈列关公圣迹沙盘。祥和殿内塑关羽一家四代九口的全家福像。诚信殿内用放置整棵香樟雕刻而成的关公像,威严肃穆。

近年来,荆州新建的关公义园备受关注,该园坐落在历史悠久的荆州古城东南侧,东北紧邻环境优美的护城河,南临学苑路,西临凤台路,占地面积228亩。园区内拥有世界最大的关公青铜雕像。该雕像由著名美术家韩美林设计,总高58米,其中基座高10米,青铜圣像净高48米,重1200余吨,外贴4000多片纯青铜。该园已成为全球华人祭拜关公的祈福胜地。

该园自2014年开始兴建,历经两年多时间,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建成了三国文化展示中心、三国文化体验中心、武圣三殿、室内剧场等配套设施,二期工程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图4-7 关羽祠

同时,投资2亿元,以荆州古城为背景,以“荆州城门开,关公迎宾来”为意境打造大型体验式实景剧《入城仪式》;大型实景演艺剧《刘备招亲》和大型多媒体剧《关公的世界》同步完成,以深厚的关公文化、三国文化和楚文化为依托,给游客以厚重的时空穿越感。

2016年6月17日,即农历五月十三日,传说中的“关公磨刀日”,在关公义园内举办了盛大的开园仪式活动。

图4-8 关公青铜雕像

关公义园以“义”字为主题,贯穿一条600米的南北中轴线。轴线中端,是直径160米的“聚宝盆动态水景大观——一艘巨大的古代战船穿行于云水之中。关公圣像巍然屹立在船头,手握大刀,劈波斩浪,叱咤风云,神圣非凡,是园区的核心景观。战船外形的圣像基座内前厅部分设置为厅中心是用高科技手段打造成为一个神奇体验三国文化的“穿越空间”:一条“关公之路”,带领人们领略关公一生走过的地方;一棵巨大的“摇钱树”,送给人们关公显灵的“关公元宝”赐福;一部多媒体剧,用全新的表现形式让世人深度体验关公的世界,深刻了解关公的世界。三国文化体验中心是与关公圣像配套建设,供人们在瞻礼关公圣像、体验关公一生之后,在武圣宫朝武圣,在财神本殿敬财神,在结义堂悟忠义,在古戏台看关公折子戏。战船尾部,仲明宣桥跨越护城河,连接仲宣桥与荆州古城墙。

图4-9 大型水上实景剧《刘备招亲》

(二)信仰活动

由于荆州是关公文化、关公信仰的发源地,所以有关关羽的各种信仰活动遍布荆州城乡。祭祀关羽已在荆州蔚然成风,成为荆州民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1.时令祭关羽

农历五月十三 民间称之为“单刀会”。传说这天是关羽单刀赴会之日。这天如果下了雨,民间就称为“磨刀雨”。也有的说这天是关羽的生日。

原来,关羽应鲁肃之邀,要去益阳单刀赴会。临走之前,听周仓说,因久旱不雨,刀已生锈。关羽便对龙王说:“你不赐我磨刀雨,我就不让你龙晒衣。”忽然,乌云满天,大雨倾盆,关羽乘雨磨好刀,扛着它赶去赴会去了。

据《江陵志余·志时俗》记载:“五月十三,相传汉寿亭侯诞辰也,远近走祀如鹜。是日类多风雨,谓之磨刀雨。村坊少年具法驾、鼓乐,导神出游。各以栀子、榴花插鬓,彩衣绣袜,观者塞衢。先期,父老结棚,演忠义传奇五、六本,云以娱神,亦教乡之愚子弟也。”旧习惯一天演一本戏,“演忠义传奇五、六本”[30],说明五月十三日前,还要演五、六天有关关羽忠义传奇故事的戏,既敬关羽之神灵,又教化子孙后代。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三袁”之一的袁中道曾写过一首题为《五月十三》诗:“千山万山雨忽至,大珠小珠溪里沸,此是关公洗刀雨,沾身也带英雄气。疾雷先雨雨如露,停车且认玉泉树,志士奇穷辟地时,将军血战灰心处。”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本来是由此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即“三伏天”。烈日炎炎,利于晾晒。但因所传关羽五月十三得雨磨刀,这位火龙星转世的关帝爷便在六月初六这天让龙王爷有了充足的阳光去晒他的龙衣。新编《石首市志·民俗》、新编《沙市市志·民俗》都列有“龙晒衣”条目,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曝晒冬季穿过的皮、棉衣物以及书刊,免虫蛀”。

2.庙祀拜关羽

荆州祭祀关羽的庙祀,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

荆州官方祭祀关羽的活动称为“典祀”。清代咸丰七年(1857年),把祭祀关羽活动正式列为国家祀典,即改为“中祀”。规定“岁春秋二仲月吉日及五月十三致祭”。说这是“为民祈福”,“守土职也”。所以每年二月、八月及五月十三日,荆州的知府、江陵的知县都要到关庙去祭拜关羽。

祭祀关羽的礼仪,与文庙祭祀孔子的礼仪相同。还有统一的祝文,以及咸丰四年(1854年)制订的乐谱。比如:春季的祭祀乐章,序曲之后,“迎神”奏“格平之章”;“奠帛初献”奏“翊平之章”;“亚献”奏“恢平之章”;“终献”奏“靖平之章”;“彻馔”奏“彝平之章”;“送神”奏“康平之章”;最后“望燎”,是祭祀活动的“尾声”。每一项议程,都有6句颂词,配有曲谱,进行伴奏。所用乐器包括箫、笛及打击乐器。

民间祭祀,主要是在四乡八场的关羽祠庙中进行;或在佛教道教的寺观中所供的关羽神位、神像前祭拜;有的则在家中供奉关羽牌位烧香明烛祭拜。当今不少商家追求“信”“义”,所谓“以义生利”,“以义制利”,他们把关羽神像供奉在店铺显眼之处,视为“武财神”,在神像两边摆上两支电蜡烛,通电后昼夜不熄。以表示虔诚祈福祈财的心意。

图4-10 “关公刀会”关公祭活动现场

3.谣谚颂关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荆州所属各县、市陆续刊印了“民间故事集成”“歌谣集成”“谚语集成”,简称“三大集成”。许多民间谚语、歇后语和歌谣,洋溢着对关羽的热忱颂扬。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其中涉及关羽的谚语24条,歇后语71条,歌谣15首。

谣谚比较集中颂扬了关羽忠义仁勇精神。比如谚语“人在曹营心在汉”,显示了关羽身处险境仍忠于汉室的人格。“英雄本无害人意,恶魔却有杀人心”,则反映关羽忠于《隆中对战略决策,至死维护孙刘联盟,而孙权则背叛孙刘联盟,勾结曹操,加害关羽的历史事实。再比如歇后语“关羽斩华雄——马到成功”“关羽不斩黄忠——手下留情”“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等。(www.xing528.com)

图4-11 荆州民间文学资料选集

如果说谚语、歇后语以言简意赅为上,民间歌谣则追求朗朗上口,且长于叙事。如荆州区川店的一首五句子歌《古人名》,唱了20多位古人。唱到关羽时说:“花儿开来叶儿红,你听我来唱关公,过五关来斩六将,万马军中逞英雄,义保嫂嫂曹营中。”又比如流行于荆州区八岭山一带的自问自答小调《十二月花》,其中八月就唱的是关羽:“八月里什么花红根黑籽?什么人过五关、斩六将,擂鼓三通斩蔡阳?八月里荞麦花红根黑籽,那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擂鼓三通斩蔡阳。”谣谚中,也不乏诙谐、幽默的涉关之作。如:“关帝庙里求子——踏错门了”“关羽卖石头——人货两硬”“关老爷干活——劳神”“关公喝酒——不怕脸红”,等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兵戈铁马的三国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唯有关羽,他的轮廓反倒愈加清晰,在民众的信仰中千古不朽。经过1800多年的流传,无论是史籍上的真实关羽也好,文艺创作所塑造的关羽也好,还是被民间和宗教神化的关羽也好,它们无不聚焦在关羽的忠义仁勇这一点上。关羽是一位悲情的英雄,但他作为“忠义仁勇”的化身,为我国传统文化注入了巨大的精神能量,自古以来影响着各个阶层的民众。可以预见,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关公文化与关公信仰就将绵延不绝,展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4页。

[2]习凿齿著,舒焚、张林川校注:《襄阳耆旧记校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3页。

[3]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912页。

[4]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269页。

[5]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267页。

[6]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270页。

[7]桑弘羊撰,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41页。

[8]严可均:《全后汉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921页。

[9]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217页。

[10]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876页。

[11]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211页。

[12]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610页。

[13]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421页。

[14]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972页。

[15]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211页。

[16]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211页。

[17]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421页。

[18]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421页。

[19]严可均:《全后汉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921页。

[20]纪南城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发掘整理组:《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5年第9期。

[21]陈振裕:《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考古学报》1993年第4期。

[22]张万高:《江陵高台18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93年第8期。

[23]刘祖梅等:《湖北荆州高台墓地M46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4年第5期。

[24]王明钦、杨开勇:《湖北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第4期。

[25]参见张家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江陵张家山汉简概述》,《文物》1985年第1期。高敏:《漫谈〈张家山汉墓竹简〉的主要价值与作用》,《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26]孔自来:《江陵志余》,上海鸿文书局清光绪年间出版。

[27]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913页。

[28]范掳:《云溪友议》,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9页。

[29]郦道元原注,陈桥驿注释,《水经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36页,

[30]孔自来:《江陵志余》,上海鸿文书局清光绪年间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