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州文化简史:遗民作家孔自来与《江陵志余》一览

荆州文化简史:遗民作家孔自来与《江陵志余》一览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作者生平及成书经过孔自来编撰的《江陵志余》因成书较早、保存了大量稀见史料,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为后世所推重。变姓名为孔自来。其著作中流传至今,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者,首推《志余》。它比康熙《荆州府志》早二十多年,比乾隆《江陵县志》早一百三十年。(二)《江陵志余》的内容及其价值《江陵志余》分总志、陵陆、水泉、古迹、宫室、精蓝、琳宫、禋祀、墟墓、时俗十卷。《志余》的缺陷也是明显的。

荆州文化简史:遗民作家孔自来与《江陵志余》一览

(一)作者生平及成书经过

孔自来(约1610—1670)编撰的《江陵志余》(以下简称《志余》)因成书较早、保存了大量稀见史料,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为后世所推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荆州府志》载:[35]

朱俨img,字启宇,辽简王八世孙。国变后,易姓名为孔自来,字伯靡,自号句曲山人。大父镇国将军宪img,字怡棠,以诗名。俨img少孤,母教极严,折节攻苦,读书务穷秘奥,补江陵弟子员,与宋学洙、姚士升、汪光蛟为友,一时声名藉甚。亡何,大盗入关,明命既讫,俨鱼服行遯,放浪三湖间。变姓名为孔自来。国初乃出,与人交称句曲山人伯靡云。

孔自来又号㠯斋、东湾遗民。乾隆《荆州府志·艺文志》载其著述有:《读史问疑》《梼杌纪略》《江陵先贤传》《荆事搜佚》《江陵志余》等二十八种,几百万言,可惜多已散佚不传。

其著作中流传至今,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者,首推《志余》。作者说:“枯牖陈言,途穷绮语,均雕虫小技,无足论。独《江陵志余》一书,乃吾兵火后搜自煨烬者,存故乡之文献,补旧史之残缺”[36],“始于庚辰,迄乎癸已,年逾一纪,稿凡五易”[37],即从1640年到1653年,历时十三年才着成此书。它比康熙《荆州府志》早二十多年,比乾隆《江陵县志》早一百三十年。由于其史料详备,体例周全,故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编修的《湖广通志》、次年编纂的《荆州府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江陵县志》,皆从中采录了不少重要史料,其书向为史学界推重。

明清易代,天崩地解,作为朱明王朝宗室,尤其创巨痛深,作者“当鼎沸之秋,黠者竞刀锥,拙者困饘粥,仆独手握一编,笔耕掌录,虽饥冻窜伏,未尝少懈。同时嗤者、讪者咸目仆为颛愚矣。”他以著书这一方式,表达了深切的故国之思,沉痛之感洋溢于字里行间。如《海港》曰:“余先人卜兆于兹。风木之思,尝因渡水而涕零矣。”《雍台》曰:“南有小圃数十亩。高柳参天,丛篁匝地,花畦麦垄,景物嫣然。余幼时读书其间,目曰‘惜阴’,今则鬼磷狐兔场矣。”对癸未甲申乙酉的记述亦有多处。

(二)《江陵志余》的内容及其价值(www.xing528.com)

《江陵志余》分总志、陵陆、水泉、古迹、宫室、精蓝、琳宫、禋祀、墟墓、时俗十卷。每一卷分为若干子目,长者亦不过百余字,短者十数字。但涵盖宽广,包容全面,而且在编纂方法上也有独到之处,从中反映作者的修志思想:

其一是旁征博引,资料翔实。作者自云:“是书之成,稽诸郡乘者十之三,摭之它书者十之七。”全书引据书目达142种,其中大多已亡佚。既凝聚了前人的智慧,又倾注了编纂者的心血。可谓贯通古今,荟而萃之。时人评曰:“一邑之迹,体备诸家,一卷之书,事综百代。微而达,约而臧,杂而不越”[38]。

其二是考证严谨,真实可信。作者是荆州人,且系朱明宗室辽藩之后代,熟悉地方风俗,书中采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很多事是亲闻亲历。如他曾在张居正曾孙同敞处见过张的《谢恩折》(见《纯忠堂》附记)。

三是秉笔直书,持论公允。他是第八代辽王朱宪㸅侄孙,但并不讳言宪㸅之荒淫,而对张居正的褒赞之辞随处可见。如《纯忠堂附记》云:“太岳博学多才,顾东桥识之于髫龄,以顾命元老,匡扶幼主,内安外攘,有社稷功。”寥寥百字,持论公允,堪称史笔。反之,对于其从祖、废辽王朱宪㸅任诞不检并不讳饰。

四是体例完备,态度严谨。采用词典式条目,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按十类排纂史料,每类之前冠以小序,概括要义,阐述内容之主旨,有导读的作用;每个门类之下有细目。文中有夹注,考证源流,说明史料之藏存;每卷末尾有“譔曰”,写出编纂者褒贬得失的评论。

《志余》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是“记山川则附以幽怪之说,论人物则偏于清放之流”[39],未能摆脱古代方志的通病。二是详略失当,繁简失度,述宗教的就有琳宫、精蓝等三章。而没有地图也是一大遗憾。

此书对后世方志产生了积极影响,光绪十年王百川作《沙市志略》即“仿清初孔伯靡先生体例”。[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