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州文化简史》:叶适与《江陵府修城记》

《荆州文化简史》:叶适与《江陵府修城记》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叶适主张北伐抗金,后被弹劾归乡,于永嘉著述讲学。后至四川任制置使、泸南安抚使,后任江陵府知府。阎苍舒时与叶适共在荆州为官,于公私都有交往。阎苍舒仰慕叶适之文才,故而请其为江陵府修城作文以记之,该年十月,叶适作《江陵府修城记》。《江陵府修城记》是记载宋代荆州城市营建历史的宝贵文献。役以江陵、鄂州驻扎之兵,佐以郡府之义勇。修城之功首在守城,不过叶适还进一步认为,真正的守城,不在修城墙,而在于守民心。

《荆州文化简史》:叶适与《江陵府修城记》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哲学家。有《水心文集》《习学记言》《拾遗别集》传世。《宋史》有传。淳熙五年(1178年)年进士,后任平江节度推官、武昌军节度判官、浙西提刑司干办等职。开禧初年,任兵部侍郎,因北征失败,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他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与朱熹道学、陆九渊心学并称为南宋三大学派。叶适主张北伐抗金,后被弹劾归乡,于永嘉著述讲学。

淳熙十二年(1185年),江陵府城有大规模的重修工程,这与当时任江陵知府的赵雄有关。赵雄(1129—1193),字温叔,资州(今四川资中)人。《宋史》有传。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初为四川宣抚使幕僚,乾道五年(1169年),官秘书省正字,其间他力主抗金,得到孝宗的赏识。后官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后拜右丞相。因其多用蜀地之人,而受孝宗猜忌。后至四川任制置使、泸南安抚使,后任江陵府知府。淳熙十二年荆州府城修葺,则为赵雄所主持修建。

叶适作此记之时,正在荆州担任湖北安抚司参议官,而此时的江陵知府为阎苍舒。阎苍舒,生卒年不详,晋原(今四川崇庆)人,字才元,一字惠夫。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晋州知府、吏部侍郎,淳熙十六年(1189年)七月,任江陵知府。据《翰林医痊王君墓志铭》载,“上即位之元年,余参议于荆(州)”[53],从该记之后有“赵公名雄,为右丞相,去江陵而判其乡资州。阎公名苍舒,为吏部侍郎,待制龙图阁,其继赵公,自汉中徙焉”[54]。阎苍舒时与叶适共在荆州为官,于公私都有交往。阎苍舒仰慕叶适之文才,故而请其为江陵府修城作文以记之,该年十月,叶适作《江陵府修城记》。

《江陵府修城记》是记载宋代荆州城市营建历史的宝贵文献。该记的内容主要是作记之缘由、修城之过程以及修城之功绩三个方面。对于作记之缘由,叶适明确地记道,“昭丞相之勤,久荆人之思”[55],其中所称丞相即指赵雄。赵雄在江陵修葺府城,于一方之安危实为有益,“楚邦保障是急”[56]。

该文记载了此次修城详细经过。赵雄于江陵任时,见荆城之城墙杞败,“城朽败日甚,毁垣颓堑,莫补莫续,驴马之驮可径,门关之阖不楔”[57],而地方官员因修城耗费太大,而不敢施行。赵雄上奏请之,始修葺城墙。叶适之文十分详细地记载了此次修葺的时间、费用等情况:

钱二十五万贯,米四万石,皆从中下。役以江陵、鄂州驻扎之兵,佐以郡府之义勇。赵公杖履日出城上,以劝劳之。始于淳熙十二年九月,成于十三年七月,为砖城二十一里,楼橹战棚之屋一千三间。[58](www.xing528.com)

光绪时期《荆州府志》亦载此事:

宋经靖康之难,雉堞圮毁,池隍亦多淤塞。淳熙间,安抚使赵雄奏请修筑,始于十二年九月,越明年七月乃成。为砖城二十一里,营敌楼、战屋一千余间。[59]

两条文献所载相去不远,宋代有关记载,到了清代地方志编撰者手里,似乎只是进行了一些语句上的改写,内容并无异处,可见记载均符合历史史实。又据现代考古发掘显示,“荆州城是先建土城,后建砖墙,现暴露在外的砖墙是城墙最晚的部分。土城垣地上部分,时代多为五代和宋、明时期”[60]。由此可见,此次大规模城墙修葺,因大量使用砖作为城墙的建筑材料,荆州城墙自此演变为砖城。

该记首先写了修城之功绩。修城之功首在守城,不过叶适还进一步认为,真正的守城,不在修城墙,而在于守民心。叶适在记中称,“盖先治其城郭者,乃诸侯郡守之常政尔。其后吏慢因循,以为幸其人之和辑”[61],认为治城郭、严防御,是诸侯郡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最为重要的,还是要讲求政通而人和,民心之稳才是最大的保障。叶适认为,两者均不可偏废,“及变故起于仓猝,则虽有尧、舜之民不能以自保”[62],不仅需要有坚强的城市防御作为后盾,还要重民心、稳民心,才能做到真正的守城,也体现了叶适的治世之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