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听之草堂诗集:桂学文献研究的百种古籍

听之草堂诗集:桂学文献研究的百种古籍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听之草堂诗集》20卷,前有易凤庭序、莫文典序及作者自序。《八月十三日独坐听之草堂》诗中写道:“桂酒绿时拼一醉,槐花黄处任人忙。”他晚年写的《刊诗集成作四绝句》表达了他的诗学追求,其一曰:“小少读诗爱晚唐,清词丽句叠琳琅,宋元之际征风雅,永奉遗山一瓣香。”《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将龚锡绅《听之草堂诗集》纳入,2014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

听之草堂诗集:桂学文献研究的百种古籍

诗集。[清]龚锡绅撰。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亦政堂藏板。

龚锡绅(1779—约1850),号黼堂。今广西兴安人。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中乡试副榜。一生多任馆职,课徒谋生。

《听之草堂诗集》20卷,前有易凤庭序、莫文典序及作者自序。全书收录诗作1486首,另附词作20首、楹联219联。诗作起嘉庆十五年(1810年),止道光三十年(1850年)。龚锡绅科第不顺,自乡试中副车后,即于功名看得很淡,不再过问前程。因家贫,课徒四方。他在《溪行秋望》中说:“尘世多奔竞,无求即是仙。”《八月十三日独坐听之草堂》诗中写道:“桂酒绿时拼一醉,槐花黄处任人忙。”看来是发自肺腑,因而满足于教馆生活,陶醉于田园别业。故诗集中多模山范水、吟风咏月之作,亦不乏佳句,如“梯田扶犁农,驱犊白云里”(《春日诣桃庄》),“望里山田春水足,秧歌惊起白露飞”(《宿山庄即目》),“四山拖翠杂残霞,野山苍茫人望赊”(《即目》),“网得鲜鳞供一醉,满江红树泛流霞”(《枫林》)。诗集中,吟诵家乡桂林以及所历之处,如柳江、梧州等地景色与观感的诗较多,且颇具表现力。如《过朔邑》,述写从桂林到阳朔一路的山水美景和感叹:“龙门放筏百余里,一路看山阳朔止。千岩万壑相送迎,应接不暇生狂喜。沿江剑戟撑天空,射影刀枪排水底。山乎山乎何缘悭,胡分一二入中原。中原万古无由睹,此邦之人数见不为鲜。可知多所见者少怪异,少所见则多流连。天下情事率类此,乃至天造地设盘古以来屹然不动之山壑亦云然。我欲携之列左右,苦无愚公移山手。又欲驱立荒庄前,憾无祖龙赶山鞭。左右思索无方略,唯有伫立指顾空雀跃,篙师报道夕阳落。”[614]写景生动形象,想象丰富奇特,颇具豪情。语言参差不齐,与感情配合得完美无缺。集中怀人、送别、悼亡以及与师友等唱和之作也非常多。他也并非完全置身世外,也关心民瘼,如卷十九中长篇五古《己酉岁饥》,写的就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桂北大饥荒,“目击鸠形人,骨立各成队。转瞬转沟壑,看看成鬼魅”,一片惨象。诗中还回顾了其一生所遭遇的灾荒。集中之诗,也触及时事,如《楚匪串粤寇五牌全州新宁》《闻寇江华作》等首。其中卷十九中《纪事》一诗,写的就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发生在桂北湘南一带瑶民雷再浩、汉人李辉等领导的起义事件。可惜这类诗篇太少。诗风浅近平易,自然流畅,学古不摹古,力求有自家面目。他晚年写的《刊诗集成作四绝句》表达了他的诗学追求,其一曰:“小少读诗爱晚唐,清词丽句叠琳琅,宋元之际征风雅,永奉遗山一瓣香。”[615]莫文典所作序对其诗有如下评价:“其秀韵则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其简淡则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其感愤则荒台废馆、梗莽丘陇,不足为其怨憾悲愁也;其变幻则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光怪陆离也。有天然之致而绝无斧凿之痕,极组织之工而不见揣摩之苦,是真所谓发抒性灵,自鸣天籁,而特具别肠者乎!”[616](www.xing528.com)

可以说,龚锡绅诗名不显,诗歌的成就和影响有限,但就现存的作品来看,亦有其一定的特色与价值。其诗于考察清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以及民间人情往还、所喜所忧,以及考察当时广西籍文人之间的交游及当时广西文化诗歌艺术成就,应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将龚锡绅《听之草堂诗集》纳入,2014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