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中的知识管理哲学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中的知识管理哲学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思想,同任何其他思想一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哲学思维指导的,认识知识管理中的哲学意蕴,尤其是客观性和辩证性两个方面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知识管理。技术是基础,人文是核心,知识管理是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的高度整合和统一。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中的知识管理哲学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思想,同任何其他思想一样,是受到某种特定的哲学思维指导的,认识知识管理中的哲学意蕴,尤其是客观性和辩证性两个方面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知识管理。

(1)知识管理的客观性

许多人听到“知识管理”一词,总以为这是一个新鲜事物,是外国企业管理理论的舶来品。其实不然,从知识管理的演进历程来看,人类对知识的管理由来已久,它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从原始社会“传递生产生活经验”到农业经济时代的“文献管理”,再到“信息管理”,进而演进到“知识管理”,这一过程始终以人类对知识的管理为主线,也是人类知识的传承方式。可见,人类对知识的管理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如胡塞尔所言:“生活世界始终是在先被给予,始终是在先存在着而有效的,但不是出于某种意图、某个课题,不是根据某个普通目的而有效的,任何目的都以这个生活世界为前提”[21]

(2)知识管理的辩证性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知识管理,克服了人们以往对知识管理的随意性、偶然性的认识,体现出更好的系统性、完整性,在管理理念上凸显了辩证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www.xing528.com)

一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辩证统一。受后现代知识观的影响,20世纪末期的知识管理与传统知识管理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仅重视显性知识的管理,而且高度关注隐性知识的管理。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却是一种对立统一辩证关系。首先,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是相互矛盾的,是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在有些情况下,隐性知识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如个人将自己某方面的经验通过口述、著述或言传身教等示以他人,但这些隐性知识一旦转化为显性知识,即丧失了其作为隐性知识的本质而不能再称其为隐性知识。因此它们是相互矛盾的,互不相容的[22]。其次,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是统一的,二者可以互相转化,显性知识植根于隐性知识,不能离开隐性知识的存在而单独存在;隐性知识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也可以转化为隐性知识。

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统一。管理注重其有效性,对知识的管理也是如此。有意识、有计划的管理能够克服知识流动、知识更新的随意性、盲目性,可以加快知识的流动速度和更新速度,即知识管理关注知识流动的时间。一方面,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给企业带来的最直接效应就是速度,知识管理活动要求组织必须迅速、及时、果断地对知识做出反应,这是重要资源和运作成本的最主要构成[23]。另一方面,知识管理关注知识在何种空间内得以产生、存储、流动、共享和创新,这是知识管理的空间性特征,野中郁次郎用“场(Ba,Place)”的概念来表示知识创造的空间,如在线学习可以看作一种知识交流的空间。

三是关于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的辩证统一。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大爆炸,人类善于捕捉对己有利的信息成为组织生存发展之道,又使得对知识更有效的管理成为可能。知识管理不同于管理史上诸如科学管理、信息管理等管理思想,知识管理离不开技术,但又不完全依赖技术。知识的载体是人,对知识的管理实质上是对人的管理,从理念上来讲,知识管理把人看作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次,知识管理是一种柔性管理,知识管理者意识到,要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共享、创新员工的知识,就必须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的成长创造制度、环境、激励、薪酬等配套的一系列措施。技术是基础,人文是核心,知识管理是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的高度整合和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