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目标调整与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目标调整与心理调适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一名毕业生来说,了解毕业就业政策,改变肤浅模糊的认识,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从微观上要了解自己专业就业的基本情况和改革趋势,以及劳动人事管理办法、动态、用人数量和标准,同时还应尽可能地了解有关的政策和法规。目标适当取决于知己知彼,研究目标、扬长避短是成功择业的关键之一。

大学生就业目标调整与心理调适

(一)以实现职业目标为最高原则

什么是成功?个人的工作、生活得到大家的认同,同事们愿意与你成为要好的朋友,周围邻居愿意与你打交道,亲戚愿意经常来你家里走动,孝敬自己的父母,家庭温馨和谐,做到这些应该算是一个成功的人。每个阶段都要有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经济目标),也不要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所以,职业规划调整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自己的职业目标只能提升不能降低。

(二)适时调整个人就业目标

比如,有些人打骨子里就不善于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他的格局非常小,成天钻到牛角尖里,而他给自己定的职业目标恰恰是高层职业经理人,但无论他如何努力,他也没有这个潜质做到高管,因为要想做到企业的高管,处理人际关系、有较大的格局是必须的基本技能,没有这个潜质,是无法胜任的。

(三)五年看一生原则

如果你在某个行业里做了五年仍然在基层岗位上做,没有晋升,这个时候必须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评估与调整。一般情况下,在一个行业积累五年已经晋升到至少中层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而你在一个行业里五年只做一个岗位,没有得到晋升或者加薪,就说明你的职业规划执行有问题,或者目标定的有问题,或者职业选择有问题,或者自我认识有问题,必须综合评估后及时调整规划。

对于一名毕业生来说,了解毕业就业政策,改变肤浅模糊的认识,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转换角色,适应社会需要

求职择业不同于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它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能在这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毕业生在求职前必须从宏观上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了解正在实施中的改革措施及存在的问题。从微观上要了解自己专业就业的基本情况和改革趋势,以及劳动人事管理办法、动态、用人数量和标准,同时还应尽可能地了解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了解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评判,而是为了接纳、适应变动迅速的社会,经过数年专业学习的学生毕业时,人才需求的数量和模式与当年入学时所做的预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同学经过几年的学习,对专业和行业的认识和情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专业由热变冷了,由“短线”变成了“长线”;一些专业在不断地调整和改造中,却仍然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和需要。种种现象使同学们在毕业求职择业时感到灰心、无奈和迷茫。为了能够有所作为,毕业生只有走出象牙塔,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求职地位,不要把学校、社会、家庭、亲友所给予的尊重、爱护、关心当成社会给予的最终认可,而要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了解社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因为求职择业不是凭理想按图索骥,而是按社会选择优胜劣汰。

(二)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心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这就是人们常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每个毕业生对自己和自身能力都应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都应该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这样,我们每个毕业生才能树立良好的心态,在求职中抓住机遇,从而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

良好的择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

个人的择业目标与本人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有利于增强其自信心,发挥其所长,从而使自己在择业中占据优势地位。目标适当取决于知己知彼,研究目标、扬长避短是成功择业的关键之一。

2.避免从众心理

毕业生处在择业洪流中,期望水平会受到其他择业者期望水平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学成从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的美好愿望。但是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而是在同学中盲目攀比,好像不到一个比别人更好的单位就不能实现自身价值。到头来,只求得一时的心理平衡,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3.避免理想主义

近几年,毕业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毕业生顺利就业。有些毕业生由于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而错过了其他好的机会,有的甚至造成就业困难。尤其是有些条件好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脚踩几只船”,“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至于后来就业困难,悔之不及。

4.克服依赖心理

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殊不知,这样做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无法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不强的印象。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信心,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三)正确认识社会,寻找切合实际的位置

就总体而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但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专业,情况就不尽相同了。从近几年看,工科类大部分专业供不应求,其中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专业的需求量较大,而文科的文史哲和理科类的某些专业需求量较小,有些专业甚至没有需求信息。(www.xing528.com)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而就业机会往往不能同步扩大,就业难仍是困扰政府的一大难题,加之国企改造、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压缩编制,下岗人员日益增多,就业形势更趋紧张,而高校毕业生却在逐年增多。因此,面对以上情况,毕业生不能把就业期望值定得太高,即使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也同样要不断调整自我的期望值,使自己的理想更加切合实际,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而求得理想的工作。

(四)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要保持着自信心,如果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与脚踏实地并不矛盾。失败者常常感叹求职择业真难。现实确实如此,尤其是理想的或热门的职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是商品经济社会普遍的现象。职业理想的追求与实现,并不一定取决于职业本身。在中外众多的伟大科学家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们当初职业的起点并非那么“理想”,富兰克林曾经是个钉书工人,华罗庚初中毕业后便帮助家里料理小杂货铺,也曾在母校干过杂务。可见,较低的职业起点并不贬低职业理想的价值,许多人的职业理想都是从低起步,逐步迸发并最终出现的。

挫折是一种鞭策。双向选择的本质意义是一种激励手段,对优胜者是这样,对失败者也是如此。它对失败者并不是淘汰和鄙视,相反,促使失败者振作起来,彻底摆脱“等、靠、要”的就业心态,使自己加快自立自强的转化过程,成为新时代开拓者

(一)自我转化法

当就业不良情绪不易控制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学习一种新知识技能、假日郊游等,使自己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以求得心理平衡。

(二)适度宣泄法

就业时遇到挫折而产生焦虑和紧张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应进行适度地宣泄。忧虑隐瞒得越久,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宣泄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以及参加打球、爬山运动量大的活动。宣泄时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宣泄应该是无破坏性的。

(三)松弛练习法

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放松身心的方法。放松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失眠、头疼等。就业时遇到类似心理反应,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四)自我安慰法

就业时遇到困难和挫折,尽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应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来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五)理性情绪法

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观念引起的,如果变非理性观念为理性观念,就可消除情绪困扰。例如,个别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应该是顺利和理想的”,遇到就业挫折便消沉苦闷、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心理问题。如果转变这些错误想法,不良情绪就会得到调适。

思考题

1.即将面临就业,你觉得自己需要在心理上做哪些准备?

2.面对社会变化,你如何调整就业目标和进行心理调节?

3.你目前有没有求职的心理障碍,打算如何克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