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卷58《白话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28

卷58《白话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28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孙弘,菑川国薛县人。年轻时,公孙弘担任狱吏,因为工作失误,被免去职务。公孙弘奉命出使匈奴,返回奏报出使经过,不合武帝的心意,武帝发脾气,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称身体有病,被免职回家。元光五年,武帝又诏令郡国举荐贤良文学士人,菑川国再一次举荐公孙弘。臣公孙弘愚蠢,所谈不足以回答策问。有一百多个士人参加对策,太常把公孙弘的对策排在下等。公孙弘奏事,如果皇上不同意,从不与皇上当廷争辩。

卷58《白话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28

公孙弘,菑川国薛县人。年轻时,公孙弘担任狱吏,因为工作失误,被免去职务。公孙弘家里贫穷,在海边牧猪,四十几岁才开始学习春秋》、诸家学说。

武帝即位,诏令郡国举荐贤良文学士人,这一年,公孙弘已经六十岁,以贤良被征召,担任博士。公孙弘奉命出使匈奴,返回奏报出使经过,不合武帝的心意,武帝发脾气,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称身体有病,被免职回家

元光五年,武帝又诏令郡国举荐贤良文学士人,菑川国再一次举荐公孙弘。公孙弘推辞:“上一次被征召,赴长安任职,因为无能,被免职,这次换一个人吧。”淄川国负责举荐的官员坚持要举荐公孙弘,公孙弘只好又来到太常寺报到。武帝制策书,向诸儒生策问:

皇帝制策书:人们常说,在上古,尧舜治理天下时,是历史上最好的治世时期,在衣帽上画上图像,穿上异样的服装,民众就不敢犯罪;在当时,阴阳和谐,五谷丰登,六畜兴亡,天降甘霖嘉禾出穗,灵芝丛生,山川秀美,湖沼水盈;麒麟凤凰在郊野出现,龟龙在湖沼潜游,河图、洛书相继出世;父不丧子,兄不哭弟;北至渠搜,南至交趾,舟车所至,人迹所到,凡有鸟兽栖息的地方,都能各得其所。朕太羡慕那个时代了,怎样才能重现当年的辉煌?士大夫钻研先圣治国理政的方法,懂得君臣应遵循的道义,教书授徒,学识渊博,都是当世名人,请问士大夫:天人感应从何时开始?吉凶祸福怎样预知?大禹商汤时的大水、大旱原因何在?仁义礼智四种品行如何修养?朝代更替,人事更迭,是根据天命符瑞,还是兴衰有常?天文地理各种法则,都是士大夫所熟悉。请畅所欲言,详细陈述,写成篇章,朕要亲自阅览,不要隐瞒。

公孙弘对策:

臣听说,上古尧舜时,不重视赏赐爵位,百姓依然崇尚“善行”;没有很多刑罚,百姓极少犯罪。那时的君王率先垂范,对百姓坚守信义;及至末世君王,重视赏赐爵位,百姓却变得难以治理,施以重刑,仍然不能制止奸邪,这是由于上不正,对民众不再坚守信义。因此说,用重赏、刑罚实施治理,难以让百姓向善,欲制止奸邪,君王首先要坚守信义。按照能力授予官职,按照政绩考核官员;减少无谓的空话,做事情从实际出发;不制作无用的器具,减轻百姓的赋敛;不违农时,不滥用民力,帮助百姓致富;有德者进,无德者退,朝廷才能享有威信;有功绩者上,无功绩者下,群臣才会恪尽职守;刑法施与罪人,才能制止奸邪;赏赐施与贤者,才能激励群臣:这八项,是治国理政的要点。对于百姓,家有恒产则不争;以理服人则少怨;以礼待之,减少暴虐;以爱待之,推行教化,这些都是当下急务。法律不违背礼义,民众受到惩治,也会心悦诚服;君王倡导要合乎礼义,民众才容易接受。法律要惩治的,就是礼义要抛弃的;君王所提倡的,就是礼义要肯定的。用礼义引导民众,民众服从教化,再施以赏罚,民众就不敢犯禁。因此,在衣帽上绘画,穿上异样的服装,民众不敢违法,是有依据的。

臣听说,志趣同则相随,声音合则响应。君王以德治理百姓,百姓就会以德回报君王,上下同心协力,才能达到和谐统一,和谐统一,才能步调一致,步调一致,才能上下和谐,思想和谐,天地相互应答。阴阳协调,迎来风调雨顺,甘露降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嘉禾出穗,灵芝显现,山峦染翠,河水长流,社会有了和谐。有了这样的结果,疾病就会减少,疾病减少,孩子就不会夭折,父亲不会过早失去儿子,哥哥不会过早失去弟弟。君王德配天地,光耀日月,麒麟、凤凰相继显现,神龟、祥龙在郊外游弋,这就是河出图、洛出书的盛世,域外的君王感受到德义,也会带着贡品前来朝贺,这是天下和谐达到了极致。

臣听说,仁就是爱,义就是适宜,礼就是约束,智就是措施。趋利避害,兼爱无私,这是仁;明辨是非,确定正误,这是义;进退有度,尊卑有序,这是礼;专擅生杀,疏通壅塞,对真诚、虚伪做到明察善辩,这是术:这四项本领,君王要悉心掌握,施政时要重视,全面实施,不能偏废。君王掌握本领,天下安宁,即使有刑罚,也会很少使用;君王不能掌握本领,就会受到蒙蔽,下面的官员就会为非作歹。掌握本领,就能够延续圣业,治理好国家。

臣听说,尧的世代遭遇大洪水尧帝诏命大禹治水,在禹的世代,没有听说有大洪水。商汤时有大旱灾,这是由夏桀引起,延续至商。夏桀、商纣实施虐政,受到上天惩罚;夏禹、商汤实施德政,天下和谐。从这些看,天对于人,没有亲疏远近。顺应天理就会风调雨顺,悖逆天理就会降临灾异。这是天文、地理、人事相互作用的结果。臣公孙弘愚蠢,所谈不足以回答策问。

有一百多个士人参加对策,太常把公孙弘的对策排在下等。向武帝奏报,武帝把公孙弘的对策排在第一,召公孙弘进宫,武帝看到公孙弘相貌不凡,拜公孙弘为博士,在金马门任待诏。

公孙弘再次上疏:“陛下有先圣的地位,还没有先圣的名声。有先圣的名声,还要像先圣一样,有贤能官员辅佐。治理国家,形式相同,效果依然会有差异。上古的官员品行端正,民众诚实;现在的官员行事奸邪,百姓狡猾。官员舞弊,政令不行,民众就不肯听从。奸吏行使虐政,难以教化好民众,民众得不到教化,效果欠佳。臣听说,周公治理天下,一年发生变化,三年达到目的,五年实现大治,愿陛下以此为参考。”上书呈上,武帝以册书诘问公孙弘:“皇帝问:公孙弘赞颂周公的治理,公孙弘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周公相比,谁更为贤能?”公孙弘答:“愚臣浅薄,怎么敢与周公相比?尽管如此,愚臣内心清楚治国理政须遵循的道理。譬如虎豹马牛,禽兽不能为人所役使,经过驯服就可以为人驾车、服役,听从使唤。臣听说,将木材揉制成型,几天时间就行;将金石熔铸成器,几个月就行。人对于利害好恶的认识,难道比调理禽兽木石还难吗?一年可以改变,臣以为还慢了些。”武帝不认可公孙弘的见解。

当时,正在修筑通往西南夷的通道,巴蜀百姓怨声载道,武帝诏令公孙弘前去视察,回来向武帝奏报,公孙弘大肆诋毁,认为修筑西南夷通道得不偿失,武帝没有理睬。以后每次上朝议事,公孙弘只把意见讲个大概,接下来让皇帝做出选择,再不肯与皇帝当面争辩。武帝认为,公孙弘做事谨慎、敦厚,对不同意见总会留有余地,又熟悉朝廷法令,通晓官员行事的方式,还能以儒家经典阐释政事,武帝很欣赏,一年内将公孙弘提拔为左内史。

公孙弘奏事,如果皇上不同意,从不与皇上当廷争辩。有几次与主爵都尉汲黯商议,要到武帝那里谏言,汲黯阐明观点,公孙弘随声附和,武帝听了谏言很高兴,所提的意见也能接受,公孙弘日渐受到武帝信任。有一次,与公卿们商议好一件事,及至在武帝面前谏言,公孙弘察言观色,违背约定,按照武帝的意思附会。汲黯当场斥责公孙弘:“齐国人做事狡诈,缺乏信用,刚才与大家商量好,到了皇上这儿,却违背原来的意见,这是对皇上不忠。”武帝质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臣的,认为臣对皇上忠诚;不了解臣的,认为臣对皇上不忠。”武帝认可公孙弘的辩解。以后左右大臣再有诋毁公孙弘的,武帝不以为然,更加信任公孙弘。

公孙弘善于谈笑,又博闻多识,常说作为君王最担心的是不了解下情,作为人臣最难做到的是不能节俭自律。公孙弘奉养后母非常孝顺,后母去世,公孙弘为后母服丧三年。

担任左内史数年,公孙弘升任御史大夫。当时,武帝在东部设置苍海郡,在北部修筑朔方城。公孙弘几次谏言,认为这是在疲弊中原,经营无用之地,希望朝廷撤出这些新开拓的领地。武帝让朱买臣代替皇上诘问公孙弘,强调设置朔方郡的重要。朱买臣接连提出十个问题,公孙弘一个也答不上来。公孙弘只好谢罪:“臣是崤山以东鄙薄浅陋之人,不了解设置朔方郡有这么多好处,奏请暂缓西南夷通道及苍海郡,专心经营朔方。”武帝批准奏议。

汲黯说:“公孙弘位居三公,朝廷给予的俸禄很多,可是,家里仍然使用布被,这是公孙弘喜欢欺诈的表现。”武帝诏问公孙弘,公孙弘答:“是有这回事。九卿中了解臣的,莫过于汲黯;能在朝堂上当面诘难公孙弘的,也只有汲黯。汲黯正好言中公孙弘的毛病。以三公这样的高位,还使用布被,的确矫饰,沽名钓誉。但是,臣听说,春秋时,管仲担任齐国相,娶了姓氏不同的三位女子,其奢侈可以与国君相比,齐桓公因此而成霸,只是管仲的行为,向上已经僭越国君。晏婴在齐景公时担任宰相,生活俭朴,吃的没有肉,菜也行,妻、妾不穿丝织衣服,齐国治理得也很好,这是宰相在向平民看齐。今天臣位居御史大夫,使用布被,从九卿以下官吏到一般小吏,与他们的生活并无差别,这一点与汲黯所说的一样。没有汲黯诘难,陛下怎么能听到这样的议论?”武帝认为公孙弘懂得谦让,不与他人争辩,更加敬重公孙弘。

元朔年间,公孙弘代替薛泽担任丞相。此前,朝廷从列侯中选拔丞相,公孙弘没有爵位,武帝下诏:“朕赞赏先圣的治国之道,广开门路,招揽四方贤士。上古时,任用贤者,按照德才赐予爵位,按照能力授予官职,功劳大的俸禄也优厚,德才显著的爵位也荣宠,武将在战场上以杀敌彰显功劳,文官在朝中以德行获得奖励。以高成县平津乡六百五十户,赐予丞相公孙弘,封为平津侯。”官至丞相,就可以受封为列侯,从公孙弘开始。

当时,武帝正在建功立业,在全国各地多次举荐贤良。公孙弘从举荐中被提拔,以对策受到武帝欣赏,从布衣起步,数年间官至宰相,得到封爵和食邑。公孙弘在丞相府修建客馆,打开东阁,招揽天下贤士,与他们共商国是。公孙弘每次吃饭,一个肉菜足够,米饭脱皮即可,公孙弘的故友、宾客,还要靠他供给衣食,得到的俸禄基本用在这上面,家无余财。然而,公孙弘好猜忌,外宽而内苛。与公孙弘有过矛盾的人,无论关系远近,表面上,公孙弘待人依然和善,遇到机会就会施以报复,像力主杀掉主父偃,调董仲舒担任胶西国相,就是公孙弘的主意。

再后来,淮南国、衡山国谋反,朝廷严查参与谋反者,公孙弘病得很厉害,自以为无功,受封为列侯,位居宰相,本来应该帮助皇上治理天下,以尽到做人臣的责任。现在,下面的诸侯竟然有谋反的意图,这是三公大臣没有尽到责任,担心一旦病死,无以塞责。公孙弘向武帝上书:“臣听说,天下有五个通行的道理,有三种人们乐于实践的行为。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交,这是五个天下通行的道理;仁、智、勇三者,是人们乐于实践的三种行为。俗话讲:‘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如何自律;懂得自律的人,才知道如何治人。没有听说过不懂得自律者却知道如何治人的。陛下躬身实践孝悌,借鉴三皇治国理政的经验,以周代的仁政作为追求的目标,兼有文王、武王的圣德,招揽四方贤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以此勉励群臣,鼓励贤者。臣深感驽钝,没有立下汗马功劳,陛下过奖,将臣破格提拔,封为列侯,位至三公。臣无论德、能,都不足以担此重任,加之年迈体衰,身体有病,担心一旦去世,不能报答陛下。臣奏请,允许臣归还侯爵印绶,退休回家,为贤者让路。”天子回复:“自古以来,赏有功,褒有德,治理国家要重用文官,遇到战事要重用武将,这些程式并未改变。朕日夜操劳,有幸继承祖宗的圣业,登上帝位,常诚惶诚恐,难以安宁,希望与大臣们共同治理好天下,这些你都知道。人们常讲,君子做好事,要恩泽后世,至于封赏爵位,这是朕的权力。你不幸罹风寒,蒙霜露,患上疾病,这个病不用担心。现在上书要归还侯爵,请求退休,这是在彰显朕的不德。当下事情不多,请你保养身体,不要过多思虑,及时看病服药,愿早日恢复健康。”武帝赐公孙弘牛、酒、丝帛,准予休假。过了几个月,病情有所好转,公孙弘重新处理政务。(www.xing528.com)

公孙弘担任御史大夫、丞相六年,享年八十岁,在丞相任上去世。之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相继担任丞相,从李蔡到石庆,丞相府的客馆逐渐荒芜,到了公孙贺、刘屈氂,客馆变成马厩、车库或奴婢住的房子。石庆在丞相位上,以敦厚、勤谨为务,在任上去世,其余担任丞相者,或自杀,或被杀。

公孙弘的嗣子公孙度继承爵位,担任山阳郡太守十余年,皇帝诏令巨野县令史成到公车署待命,公孙度留住史成,不让去,被褫夺爵位,判为城旦罪。

平帝元始年间,褒奖功臣的后代,太皇太后下诏:“汉建国以来,股肱大臣在位,率先垂范,厉行节俭,轻财重义者,莫过于公孙弘。公孙弘身居宰相高位,受封为列侯,还能使用布被,食用脱皮米饭。用俸禄接济故友、宾客,去世后,家无余财,真可谓百官的表率,严于律己,遵循儒家规范,与那些家中阔绰却外表矫饰、沽名钓誉之辈完全不同。表彰德义,可以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这是圣王的制度。赐公孙弘的嫡系子孙爵关内侯,享受食邑三百户。”

卜式,河南郡人,在家中以种田、畜牧为业。卜式有一个弟弟,弟弟长大成人,卜式从家里搬出来居住,只带走家中饲养的一百余只羊。卜式把田地、住宅、财物留给弟弟,自己进山牧羊,十几年时间,羊群繁衍至一千余只。卜式用售卖羊的钱购买田地、住宅,而弟弟由于经营不善,最后破产,卜式又多次将家产分予弟弟。

当时,汉朝正在与匈奴进行战争,卜式上书,愿意向朝廷献出自己的一半家产用于助边。武帝派使者询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回答:“臣从小牧羊,不熟悉当官,不愿意。”使者问:“家里有受冤屈的事情,需要朝廷帮助解决吗?”卜式答:“臣一向不与他人争执,住在同邑的人,家中贫穷者,臣贷给他们钱;为人不善者,臣教导他们。凡是与臣比邻而居者,都向臣学习,臣没有仇人!”使者问:“既然如此,你有什么要求吗?”卜式答:“天子与匈奴打仗,臣以为,作为贤者,应该为国家死节;家里有财产者,应该报效国家。大家都这样做,何愁匈奴不灭!”使者向武帝汇报,武帝把这些话告诉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不按照常理做事的人,不能把他们树为榜样,以此教化百姓,会乱了法度,奏请陛下不要答应他的请求。”武帝没有答复卜式,又过了几年,卜式的请求不了了之。卜式回到家乡,继续种田、放牧。

过了一年多,匈奴浑邪王率领部众投降,国库需拿出大量金钱安置投降的匈奴,但是,国库空虚,经费短缺,还有大批的贫民需要迁徙至富裕地区,也需要国库支付迁徙费用,一时间财政紧张。卜式拿出二十万钱,交予河南郡太守,用于安置迁徙的难民。河南郡向朝廷上交计簿,计簿中有富人帮助贫民的名单,武帝认出卜式的名字,说:“这是那位愿意拿出一半家产助边的人。”武帝赐予卜式四百人更赋钱,卜式又将这笔钱捐给政府。当时,富豪都是藏匿财产,只有卜式愿意拿出财产帮助国家。武帝赐卜式为终身长者,召卜式进宫,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外加十顷田地,布告天下,劝勉百姓效仿。

当初,卜式不愿意担任郎官,武帝说:“我在上林苑饲养有羊,这些羊交给你去放牧。”卜式做了郎官,仍然穿着布衣草鞋牧羊。过了一年多,羊长得很肥壮。武帝经过卜式牧羊的地方,大为赞赏。卜式说:“不仅牧羊,治理百姓也是同样的道理。按照时令起居,有危害羊群的羊就剔除出去,不让它影响羊群的生长。”武帝对卜式这番议论很惊奇,欲试着让卜式治理一下百姓,任命卜式为缑氏县令,缑氏县的百姓反映很好;又转任成皋县令,卜式组织领导漕运,政绩也很突出。武帝认为卜式质朴、忠诚,拜卜式为齐王太傅,后来转任齐国相。

当时,南越国丞相吕嘉造反,卜式上书:“臣听说,君王有难,臣应当死节。现在是群臣死节的时候,就是最驽钝的人也应该献出家财,以资助军用,这才能使国家强大,不受侵犯。臣愿意与儿子及临菑县善射战士、博昌县善于行船的船工一起,为国家效力,以尽做人臣的责任。”武帝很赞赏卜式,下诏说:“朕听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现在,国家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没有人肯挺身而出为国家效力。只有齐国相卜式行为雅正,亲自耕田,牧羊繁育,关心邻里,帮助兄弟,从不为利益所动。前些年,北部边郡有事,卜式上书捐资助军。去年,黄河以西发生水灾,卜式率先带领齐国人捐献粮食。这一次,卜式又首发倡议,为国从军,虽然没有走上战场,但义气却是发自内心。赐卜式爵关内侯,黄金四十斤,田地十顷,布告天下,以昭示天下百姓知晓。”

元鼎年间,武帝征召卜式接替石庆担任御史大夫。卜式上任,向武帝上书,对盐铁专营有看法,还说,航船也需要交纳赋税,建议取消。武帝对卜式的建议不满。第二年,举行封禅大典,卜式不熟悉礼仪,武帝改任卜式为太子太傅,任命兒宽为御史大夫,卜式以高寿在任上去世。

兒(ní)宽,千乘郡人。兒宽钻研《尚书》,跟随欧阳生学习,受到举荐,此后,跟随博士学习,由孔安国授业。因为家中贫困,没有经济来源,兒宽担任厨师,为一起学习的弟子做饭,或为人打短工。兒宽带上经书,在田间锄地,累了休息时,大声朗读,很刻苦。通过射策考试,兒宽担任掌故,在廷尉署补任官吏,负责文字工作。

兒宽为人温厚善良,廉洁自律,善于文字工作,但柔弱不尚武力,不善言谈。当时,张汤担任廷尉,廷尉署任用很多懂得文史法律的官员,兒宽以儒生在廷尉署任职,对法律不熟悉,没有担任更高职务,只做些事务性的工作,在北地郡几年,负责督查饲养骏马。有一次,兒宽回到衙署,上报骏马计簿,廷尉署正在审理一件疑案,上奏武帝几次,被驳回,衙署官员不知该如何是好。兒宽讲了文章的写法,官员让兒宽代笔,奏章完成,大家读了很满意,报告廷尉张汤。张汤知道后大惊,召兒宽问话,很欣赏,提拔兒宽为廷尉署掾史。张汤将兒宽写的奏章上报,很快得到批复。过了几天,张汤觐见皇上。武帝问张汤:“上次呈递的的奏章不像俗吏所写,是谁写的?”张汤告诉武帝是兒宽写的。武帝说:“我听说过此人。”从此后,张汤重视文字表达,让兒宽负责拟写奏书及定案的文案,引用古时法律判决疑案,张汤日益重视兒宽的才能。及至张汤担任御史大夫,调任兒宽为掾史,提拔兒宽为侍御史。后来,兒宽在宫中见到武帝,谈论经学,武帝很欣赏,兒宽为武帝讲解一篇《尚书》,此后,武帝提拔兒宽为中大夫,又担任左内史。

兒宽担任治民的工作,劝勉百姓稼穑务农,减免刑罚,处理冤案,虚心对待下属,深得民心;兒宽选用仁厚士人,推心置腹地与他们交换意见,不务虚名,官吏百姓很敬重兒宽。兒宽上奏武帝,在辖区开凿六条灌溉渠道,制定水法,以扩大灌溉面积。在征收赋税时,兒宽按照时令,做出宽免调整,百姓可以向政府借贷,以至于有很多赋税没有收缴上来。后来,朝廷征调军粮,兒宽担任左内史,考核成绩最差,受到免官处分。百姓听说后,担心失去这样的好官,纷纷赶着牛车,小家庭则挑着担子,交纳军粮的人络绎不绝,考核成绩变为优等。武帝对兒宽的治理很惊讶。

朝臣廷议,欲效仿上古时皇帝巡狩,封禅泰山,武帝策问儒生,有五十几人,定不下一个方案。此前,司马相如病逝,留下遗书,谈到歌功颂德,以响应符瑞,皇帝要封禅泰山。武帝很好奇,就此事询问兒宽,兒宽答:“陛下躬行圣德,总揽全局,祭祀天地,献礼百神,符瑞神灵相继显现,这些瑞兆,显示天地感应,是上天以祥瑞向人世间显示神明。现在封泰山,禅梁父山,昭显姓氏,考定政绩,这是帝王要做的圣德之事。但是,如何封禅,经书上并未载明,只是在封禅完成时,一定要向天地神祇祷告,恭敬严肃地迎接神明。按照百官职务,安排位置及相关礼仪,这些可以由圣主亲自决定,制定一套制度,并非一定要群臣参言。举行这样的大典,几年定不出方案,群臣各执己见,难以确定。不如天子制定原则,兼收并蓄,发出金声玉振,完成奉天庆贺的大典,这也是为万世确定法式。”武帝同意兒宽的意见,于是亲自制定典礼仪式,参考一些儒术仪式。

典礼仪式制定完毕,将要举行大典,武帝拜兒宽为御史大夫,跟随到崤山以东封禅泰山,武帝登上明堂。兒宽上书:“臣听说,三代改制,相关礼仪有继承关系。此后,圣统遭到废弃,陛下发奋努力,祭拜天地,建立明堂、辟雍,祭祀泰一天神,制定六律五声,宣示圣意,神乐四合,各种物象显现,彰显祭祀隆重,将这样的祭礼,作为万世法则,天下幸甚。臣奏请,改纪元,以彰显祥瑞,陛下登临泰山,祭告岱宗,开门迎接祥瑞,等候吉象来临。癸亥祭祀,日光显现重影;上元甲子,永享和谐太平。光辉灿烂,天文粲然,彰显圣德,天降符瑞。臣兒宽奉觞再拜,祝祷皇上千万岁寿。”皇帝制诏书:“敬举君之觞。”

再后来,太史令司马迁等上奏:“历法遭到破坏,变得混乱,汉建国以来,没有改正朔,现在是确定正朔的时候。”武帝诏命兒宽与司马迁等,一起制定《太初历》,详情记载在《律历志》。

当初,梁国相褚大研究《五经》,担任博士,兒宽做过褚大的学生。及至朝中御史大夫缺位,朝廷征召褚大,褚大以为是要担任御史大夫。及至来到洛阳,听说兒宽已经担任御史大夫,褚大嘲笑道,兒宽还是自己的学生,到了长安,与兒宽在武帝面前谈论封禅之事,褚大才感觉到自己不如兒宽,退朝后叹服:“皇上知人善任。”兒宽担任御史大夫,武帝对兒宽的工作很满意,但是兒宽在位从未提出过谏言,朝中大臣对此有意见,在位九年,兒宽在任上去世。

赞辞如下:公孙弘、卜式、兒宽还没有发迹时,犹如鸿雁困于燕雀,与牧羊为伴,远离朝堂,不逢际遇,岂能登上如此高的地位?在当时,汉建国已有六十几年,海内祥和,府库充实,然而四夷尚未臣服,制度还有缺失。武帝雄才大略,希望在文武方面均有所建树,因此,求贤若渴。当初,以安车蒲轮迎接枚乘到长安来,见到主父偃,喟叹人才难得。天下贤士纷纷汇聚到长安,奇才异士不断涌现。卜式出身于牧羊人,桑弘羊拔擢于商人,卫青原来是骑奴,金日磾来自匈奴降虏。他们犹如上古时商代的傅说、春秋时的宁戚,原来只是筑城、喂牛的下等人。汉朝得人才,尤其在武帝朝,可谓人才辈出。以鸿儒闻名者有:公孙弘、董仲舒、兒宽。行为堪为楷模者有:石建、石庆。直言敢谏者有:汲黯、卜式。以推举贤才为己任者有:韩安国、郑当时。为汉代制定律令者有:赵禹、张汤。以文章著称者有:司马迁、司马相如。以滑稽讽谏闻名于世者有:东方朔、枚皋。以应对策问,解答疑难者有:严助、朱买臣。以制定历法、算术著称者有:唐都、洛下闳。以音乐协律闻名者有:李延年。以运筹经济闻名者有:桑弘羊。奉使外邦,不辱使命,名扬后世者有:张骞、苏武。驰骋疆场,杀敌立功者有:卫青、霍去病。接受遗诏,再造中兴者有:霍光、金日碑。其余英才俊杰,更是难以计数。他们立下的丰功伟绩,制定的文法制度,后世难以企及。孝宣皇帝即位,继续纂修洪业,重视讲论六经,招揽贤才,拔擢能吏。继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玄成、严彭祖、尹更始,都是以儒术得到提拔重用。刘向、王褒以文章在当时闻名。卓越的将相有: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理百姓,政绩卓著者有: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等。他们都是有卓越才能的良臣,创立下的功绩,流芳于后世。但是,与武帝朝的勋臣相比,仍然有距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