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话汉书》第七十卷: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白话汉书》第七十卷: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傅介子到了龟兹,同样斥责龟兹王,龟兹王也认罪。傅介子率领汉军士卒,携带大量金币,对外宣称要到西域诸国遍行赏赐,抵达楼兰。傅介子去世,儿子傅敞有罪,没有继承爵位,撤销封爵。常惠以校尉,持符节代表汉廷监护乌孙军队。大将军霍光暗示常惠,可根据情况,自行处置。三路大军还未会齐,先派去的人员斥责龟兹王此前杀害汉使。龟兹王遂将姑翼绑缚,交予常惠,常惠将姑翼斩首,返回长安复命。

《白话汉书》第七十卷: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傅介子,北地郡人,从家乡从军,升任军官。此前,龟兹楼兰杀害汉朝派往西域,途经该国的汉使,详情记载在《西域传》中。昭帝元凤年间,傅介子以骏马监奏请出使大宛,奉皇帝诏命向楼兰、龟兹问罪。

傅介子到了楼兰,斥责楼兰王唆使匈奴截杀汉使:“汉朝大军已到,大王说没有教唆匈奴,匈奴使者经过西域诸国,为什么不报告?”楼兰王谢罪,说:“匈奴使者刚刚来过,还要到乌孙去,接下来还要到龟兹。”傅介子到了龟兹,同样斥责龟兹王,龟兹王也认罪。傅介子从大宛返回龟兹,龟兹人讲:“匈奴使者从乌孙国来,现在还未走。”傅介子随即率领汉军士卒,斩杀匈奴使者,返回朝廷奏报,昭帝诏命,任命傅介子为中郎,担任平乐监。

傅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讲:“楼兰、龟兹多次反叛,还未受到惩罚,我在龟兹注意到,龟兹王与人谈话时靠得很近,很容易得手,我愿意再到龟兹去,斩杀龟兹王,以此向西域诸国宣示汉朝武威。”大将军说:“龟兹路途遥远,先拿楼兰王开刀吧。”向昭帝奏请此事。

傅介子率领汉军士卒,携带大量金币,对外宣称要到西域诸国遍行赏赐,抵达楼兰。楼兰王不愿亲近,傅介子佯装要离开,到了楼兰西界,让翻译转达他的意思:“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此次带来大量丝帛、黄金、锦绣,要遍赏西域诸国,大王不愿意接受赏赐,我这就离开,再到西域其他国去。”还拿出金币,展示给翻译看。翻译回去报告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使带来的财物,又来拜见汉使。傅介子与楼兰王坐下来饮酒,将带来的钱物展示给楼兰王看,酒喝得很多,二人都有些醉意,傅介子对楼兰王讲:“天子交代我,有机密事情交代大王。”楼兰王起身,紧随傅介子进入帐篷密谈,将随从留在外边,两位汉朝壮士从后面持刀刺向楼兰王,尖刀从胸膛穿过,楼兰王当场死掉。楼兰其他贵族、左右随从吓得四散逃走。傅介子告谕他们:“楼兰王负汉,有罪,天子此次派我来诛杀楼兰王,重新立在汉侍奉天子的太子。汉朝大军很快就要到来,你们不要轻举妄动,如果敢轻举妄动,就灭掉楼兰国!”随后带着楼兰王的首级,返回汉朝。朝中公卿列侯将军在廷议时,都说应该为傅介子记功。昭帝下诏:“此前,楼兰王安归被匈奴策反,在此期间,截杀汉使,派军队杀害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王忠、期门郎遂成,有三批派往西域的汉使遇害,还有安息国、大宛国的使者在楼兰国遇害。楼兰国夺取汉使的符节、印绶,抢夺西域诸国贡献朝廷的礼物,逆天背理。平乐监傅介子持符节出使西域,斩杀楼兰王安归,将楼兰王的首级悬挂在北阙,以正义讨伐不义,没有动用朝廷大军。封傅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刺杀楼兰王的壮士补为宫中侍郎。”

傅介子去世,儿子傅敞有罪,没有继承爵位,撤销封爵。平帝元始年间,朝廷继绝世,续封傅介子的曾孙傅长为义阳侯,王莽篡汉败亡,所封爵位断绝。

常惠,太原郡人,年少时,因家中贫困,自告奋勇应征入伍,跟随栘中监苏武出使匈奴,与苏武一起在匈奴遭到羁押,前后近二十年,直至昭帝朝才从匈奴返回。朝廷赞赏常惠在匈奴不辱使命,受了很多苦,任命常惠为光禄大夫。

在当时,乌孙国汉解忧公主上书朝廷:“匈奴调动骑兵,在车师屯田,车师与匈奴勾结起来,侵犯乌孙国,恳请天子救援!”朝廷训练的将士跃跃欲试,欲征伐匈奴。当时,昭帝驾崩,宣帝刚即位,本始二年,宣帝派遣常惠出使乌孙。解忧公主与乌孙昆弥也派出使臣,通过常惠向朝廷报告:“匈奴连续征调大军,进攻乌孙,先后攻取车延、恶师等地,掳掠乌孙的百姓,还派出使者胁迫公主,让公主断绝与汉的联系。昆弥愿意征调国内一半精兵,大约有五万,竭尽全力反击匈奴。恳请天子也派出军队,救援公主、昆弥!”朝廷调动十五万骑兵,由五位将军率领,分五路出击,详情记载在《匈奴传》中。

常惠以校尉,持符节代表汉廷监护乌孙军队。昆弥亲自率领翕侯以下五万骑兵从西进攻,一直打到匈奴右谷蠡王庭,擒获单于父辈及妇女、官员,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缴获马、牛、驴、骡、骆驼五万余头,羊六十余万只,乌孙将士将缴获的财物带回。常惠率领汉朝吏卒十余人跟随昆弥返回,还未抵达乌孙,有乌孙人竟然将常惠的印绶、符节盗走。常惠返回长安,因为丢失印绶,按照法律要杀头。可当时出击匈奴的五位将领都没有建功,天子以常惠奉命出使西域,率领乌孙军队大有斩获,封常惠为长罗侯,再次派常惠持金币返回乌孙,赏赐乌孙贵族及有功人员。常惠上奏宣帝,当年龟兹曾经杀害汉朝校尉赖丹,还未受到惩罚,奏请乘此次出使时顺道报仇,宣帝没有答应。大将军霍光暗示常惠,可根据情况,自行处置。常惠率领五百士卒来到乌孙,在返回途中,征调西域西部诸国军队两万,命令副使征调龟兹东边诸国两万,乌孙出动七千人,从三面进攻龟兹。三路大军还未会齐,先派去的人员斥责龟兹王此前杀害汉使。龟兹王谢罪,说:“此前的罪行是先王手下的贵臣姑翼所犯,我没有参与,我无罪。”常惠说:“既然如此,将姑翼绑来,可以饶恕你。”龟兹王遂将姑翼绑缚,交予常惠,常惠将姑翼斩首,返回长安复命。

再后来,常惠代替苏武担任典属国,常惠熟悉外国事务,恪尽职守,多次建功。甘露年间,后将军赵充国去世,宣帝任命常惠为右将军,兼任典属国。宣帝驾崩,常惠在元帝朝继续任职,三年后去世。谥号为壮武侯。爵位传至曾孙,直至东汉建武年间才断绝。

郑吉,会稽郡人,从军以后,从士卒做起,多次到过西域,升任郎官。郑吉为人坚韧、沉着,熟悉外国事务。自从张骞凿通西域,李广利征伐大宛,汉廷在西域开始设置校尉,在渠黎安排汉军屯田。到了宣帝朝,郑吉以侍郎来到渠黎屯田,为汉军储备粮食,由于有调动西域诸国军队征剿车师的经历,郑吉升任卫司马,负责维护鄯善以西的南道。

神爵年间,匈奴发生内乱,匈奴日逐王先贤掸欲投降汉朝,派人与郑吉联系。郑吉征调渠黎、龟兹等西域诸国军队五万人,迎接日逐王。日逐王率领一万二千人,小王及将领十二人,跟随郑吉来到河曲。有人在中途逃亡,郑吉派人追杀,而后带领投降的匈奴来到京师。宣帝封日逐王为归德侯。

郑吉有征剿车师、引导日逐王归降的功劳,在西域诸国享有威望,朝廷让郑吉同时维护车师以西的北道,官职为都护。西域都护从郑吉开始设置。

宣帝嘉奖郑吉的功劳,下诏说:“西域都护骑都尉郑吉,安抚西域诸国,宣扬朝廷圣德,引导匈奴单于的哥哥日逐王率众投降汉朝,征剿车师兜訾城,功劳卓著。封郑吉为安远侯,食邑一千户。”郑吉在西域设立将军幕府——西域都护府,治所在乌垒城。西域都护在西域讨伐不义,怀柔、镇抚西域诸国,从此后,朝廷的号令在西域畅通无阻。从张骞凿通西域,到郑吉在西域担任都护,汉朝在西域的统治逐步巩固。详情记载在《西域传》中。

郑吉去世,谥号为缪侯。嗣子郑光继承爵位,去世之后,没有子嗣,撤销爵位。平帝元始年间,朝廷登录功臣后代,凡不是因犯罪被撤销封爵者,由后代继承,郑吉的曾孙郑永受封为安远侯。

甘延寿,字君况,北地郡郁郅县人。年少时,甘延寿以良家子弟及善于骑射编入羽林军,甘延寿投掷石头、跳远超过常人,曾经跳过羽林驻地的一座楼亭,升任郎官,以徒手搏斗的技艺升任期门官,以异于常人的技能受到重用。后来,甘延寿升任辽东郡太守,又被免官。车骑将军许嘉举荐甘延寿为郎中谏议大夫,出任西域都护兼骑都尉,与副校尉陈汤一起,诛杀匈奴郅支单于,返回后,甘延寿受封为义成侯,去世,谥号为壮侯。爵位传至曾孙甘相,王莽篡汉,封爵被撤销。

陈汤,字子公,山阳郡瑕丘县人。年轻时,陈汤喜欢读书,知识渊博,善于写文章。由于家贫,陈汤靠借贷为生,被人看作没有节操,受人歧视。后来,陈汤西入函谷关,到长安谋求官职,得到一个太官献食丞职务。几年后,富平侯张勃与陈汤关系很好,欣赏陈汤的才能,初元二年,元帝诏令列侯举荐茂才,张勃举荐陈汤。在等待安排职务时,陈汤的父亲去世,陈汤没有回去奔丧,司隶校尉弹劾陈汤违背礼制,张勃因为举荐陈汤受到牵连,被削去二百户食邑,在此期间,张勃去世,朝廷赐张勃谥号为缪侯。陈汤被捕入狱,等候处理,后来又被举荐担任郎官,多次请求出使外国。不久,陈汤受命担任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一起上任。

宣帝朝,匈奴内乱,五位单于争夺单于位,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先后将儿子送往朝廷侍奉皇帝,两个匈奴王子,朝廷全部接受。后来,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朝见皇帝,向汉朝称臣,郅支单于认为呼韩邪单于势单力薄,投降汉朝,不可能再回来,遂西进,占据西部。可是汉朝又派出汉军护送呼韩邪单于返回,郅支单于只得再向西逃窜,途中打败呼偈、坚昆、丁令,兼并三国。郅支单于抱怨汉朝帮助并保护呼韩邪单于,不帮助自己,遂将汉使江乃始羁押并加以羞辱。初元四年,郅支单于派使者向汉朝贡献,请求送回王子,声称愿意内附。朝臣廷议,元帝派卫司马谷吉护送匈奴王子返回。御史大夫贡禹、博士匡衡认为:按照《春秋》大义:“对夷狄的要求,不能全部满足。”郅支单于还未向心归汉,其驻地距离京师遥远,将匈奴王子送至边塞,就可以返回。谷吉上书:“中原以羁縻维持与夷狄的关系,靠感情维系。如今,把单于王子养了十年,已经结下厚谊,此次送回,仅送至边塞就返回,好似丢弃一个包袱,无情无义,也使得王子心怀怨恨,将此前抚养的恩义全部忘却。抛弃前恩,留下后怨,这不符合汉怀柔远方的目的。廷议的大臣看到此前江乃始没有应敌的策略,智穷力竭,受到侮辱,为臣担忧,担心臣也会遭受羞辱。臣持有强汉符节,接受皇帝诏命,向匈奴宣谕皇帝恩义,不会有危险。如果单于胆敢以禽兽行为将无道强加于臣,那么单于就是犯下逆天大罪,一定会逃向远方,不敢再靠近汉朝边郡。失去一位汉使,赢得边郡安定、百姓安宁,为国家利益,臣愿意把匈奴王子送至匈奴王庭。”元帝把谷吉的奏章交予朝臣廷议,贡禹还要争辩,认为谷吉前去一旦受辱,将会为国家带来祸患,不要准奏。右将军冯奉世认为可以去,元帝批准奏议。谷吉到了匈奴王庭,郅支单于果然翻脸,杀害谷吉等。郅支单于也知道,此次彻底得罪汉廷,又听说呼韩邪单于在汉廷帮助下,越来越强盛,遂继续向西逃窜,到了康居。康居王把女儿嫁予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也把女儿嫁予康居王。康居人尊敬郅支单于,欲倚赖匈奴的力量威慑西域诸国。郅支单于多次借兵进攻乌孙,一直攻入赤谷城,杀害百姓,驱赶牲畜,乌孙人不敢追赶,西部变得空旷,千里杳无人烟。郅支单于自以为是大国,威武尊贵,加上胜利,遂有骄横之心,不再对康居王以礼相待,一次发脾气,竟然杀了康居王的女儿和贵族,还有几百个百姓,并将被杀的人肢解,投入都赖河。郅支单于征发百姓筑城,每天五百人,两年后筑成王城。郅支单于又派遣使者责令阖苏、大宛等西域诸国缴纳财物,这些国家不敢不缴。汉朝派出三批使者到康居国,要求归还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单于扣押、羞辱汉使,不肯交还,还通过西域都护上书:“我现在生活困难,愿意归附强汉,把儿子送去,侍奉朝廷。”蛮横无礼。

建昭三年,陈汤与甘延寿前往西域赴任。陈汤为人沉着、勇敢,多谋善断,有谋略,渴望建立奇功,每当经过一个城邑、山川,都要登高远望。此次受命统辖西域诸国,陈汤与甘延寿商议,陈汤说:“夷狄害怕强大民族,这是天性使然。西域原来是匈奴的势力范围,现在郅支单于又威名远扬,侵犯乌孙、大宛,还常为康居国谋划,妄图降服这两个国家。如果匈奴夺取这两个国家,再向北进攻伊列,向西攻取安息,向南排挤月氏、山离乌弋,数年之间,西域诸国就会陷于危险。郅支单于为人剽悍,喜欢杀伐征战,长此以往,一定会成为西域的大患。郅支单于地处偏远,但是,蛮夷没有城墙堡垒,没有强弓硬弩,如果征调屯田军队,再加上乌孙的军队,直抵匈奴城下,单于将无路可逃,困守也难以自保,这是千载难逢的立功机会,我们今朝可一举获得。”甘延寿听了,认为陈汤讲得有道理,就要向朝廷呈上奏章,陈汤说:“朝廷一旦将奏章交予公卿大臣廷议,这样的决策,庸官不可能看到它的长远影响,一定不会答应。”甘延寿犹豫不决。恰好有病,将此事搁置。陈汤矫制诏令,征调西域诸国军队,加上车师戊己校尉掌握的汉军屯田官兵。甘延寿听到消息,从病床上惊起,看到已成为事实,甘延寿欲制止事态发展。陈汤大怒,手按宝剑呵斥道:“大军已经集结,你小子胆敢阻止行动!”甘延寿只好作罢,随即二人指挥军队前进,将军队编为扬威、白虎、合骑三部,汉军与胡兵加在一起,共计四万,甘延寿、陈汤上奏朝廷,解释矫制诏命的原委,自请处分,同时汇报军队现在的情况。

当天,二人指挥军队分路前进,军队分为六部,其中三部从南道翻越葱岭,经过大宛,另外三部由都护亲自率领,从温宿国出发,沿着北道穿越赤谷,经过乌孙,再沿着康居的边界进抵阗池以西。康居副王抱阗率领数千骑兵在赤谷城东边抢掠,掳掠走乌孙大昆弥一千余人,还赶走了大批牲畜。与西域出征的后续部队遭遇,因抢劫的东西太多,无法走脱。陈汤指挥胡兵进攻康居叛军,杀了四百六十余人,夺回抢劫的财物及劫掠的乌孙百姓四百七十余人,交还给乌孙大昆弥,缴获的马、牛、羊就用来补充大军的军粮,又抓获抱阗手下的贵族伊奴毒。

进入康居东界,西域都护甘延寿命令大军不得抢掠。秘密召见康居贵族屠墨,向屠墨晓谕汉军威武、恩信,与屠墨一起饮酒,订下盟约,然后放屠墨回去。甘延寿、陈汤率领大军继续前进,在距离郅支单于城六十余里的地方扎下营寨。又捕获康居贵族贝色的儿子,命令他作为向导,贝色的儿子就是屠墨母亲的弟弟,他们都憎恨郅支单于,从他们那里了解到郅支单于的很多情况。

第二天,由他带路,距离郅支单于城三十余里,大军扎下营寨。郅支单于派人来询问:“汉军从何处来?”回答:“单于此前上书,说生活困难,愿意归附强汉,要亲自到长安谒见皇上。天子怜悯单于舍弃匈奴大国地位,屈尊来到康居,汉廷特意派都护将军迎接单于和妻子、儿女,担心惊动左右,还没有到达城下。”单于派出的人往返几次,询问汉军此行的目的。甘延寿、陈汤不耐烦地指斥来人:“我们为单于远道而来,到现在还没有看到一位名王贵族出来相见,单于竟然如此疏忽,不懂得迎接客人的礼节!军队远道而来,人困马乏,粮食差不多也快用完了,很担心不能就此回去,希望单于能与大臣们商量解决。”

第二天,大军推进至郅支城下,都赖河边,在离城三里远的地方扎下大营,排列军阵。只见单于城上五彩旗幡招展,数百个匈奴人披甲登城,从城中驰出一百余名骑兵,在城下往来驰骋,一百余名匈奴步兵夹着城门,摆出鱼鳞阵,在演习用兵。城上的匈奴人向汉军招手,说:“有种上来呀!”一百多位匈奴骑兵飞驰向汉军大营,大营里的士兵张弓搭箭,指向奔驰而来的匈奴骑兵,骑兵又退了回去。汉军士兵用弩箭射向城门口的匈奴骑兵、步兵,骑兵、步兵退入城中。甘延寿、陈汤命令汉军,听到鼓声一起冲至城下,将匈奴城四面包围,再安排士兵分兵把守,挖掘堑壕,堵塞城门,扛着大盾牌冲击,后边躲藏着持弩箭的士兵,向城楼上的匈奴仰射,城楼上的匈奴纷纷退走。土城外还有两座木城,匈奴人从木城上向汉军放箭,造成伤亡,城外的汉军架起薪柴,燃起大火焚烧木城。半夜里,数百名匈奴骑兵妄图冲出城去,汉军将其迎头射杀回去。(www.xing528.com)

郅支单于听说汉军来了,就想逃走,又怀疑康居王怨恨自己,会充当汉军的内应,还听说乌孙也派了军队,一时间无路可走。郅支单于从匈奴城逃出后,随即返回去,单于说:“不如坚守。汉军此次远道而来,不可能持久。”郅支单于披上铠甲,亲自站在城楼上指挥,阏氏、夫人几十人携带弓箭,向城下放箭。城下的汉军用弩箭射伤郅支单于的鼻子,夫人们也有多人被弩箭射死。郅支单于下了城楼,骑上战马,传令撤入大内,继续战斗。半夜时分,木城被烧穿,垮塌,匈奴战士撤入土城,登上城墙高呼,继续顽抗。此时,康居援军有一万余名骑兵,分为十几处将土城四面包围,与城内的匈奴人遥相呼应。夜深沉,康居援军几次冲击汉军营垒,没有撼动,又退了回去。在晨曦中,火光冲天,汉军将士欢呼雀跃,大呼杀敌,战鼓擂得山摇地动,声音响彻原野。康居援军撤离匈奴土城。汉军将士一鼓作气,从四面扛着大盾牌,狂呼着冲入土城。郅支单于率领匈奴男女一百余人退入大内顽抗。汉军在外面燃起大火,将士们奋勇争先,冒着烈焰冲入大内,郅支单于在混战中被杀。军候代理军丞杜勋将郅支单于斩首,从大内搜出汉使带去的两个符节、谷吉等人带去的帛书。将缴获的财物分予参战人员。此战共斩杀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虏一百四十五人,投降的匈奴还有一千余人,汉军将投降及俘虏的匈奴分予参战的西域十五位国王。

甘延寿、陈汤上书元帝:“臣以为,天下大义,归为统一,上古时,有唐尧、虞舜,而今,有我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经臣服于汉朝,愿意做北部藩臣,只有郅支单于仍然叛逆,没有受到惩罚,躲在大夏西边,以为强汉不能将其征服。郅支单于暴虐,荼毒百姓,罪恶上达天庭。臣甘延寿、陈汤率领义兵,替天讨伐无道,托庇陛下神灵,阴阳辅助,天气晴朗,最终攻陷匈奴城,歼灭残敌,将郅支单于斩首,斩杀匈奴名王以下一千余人。臣奏请将郅支单于的首级及斩杀的名王首级,悬挂在槁街、蛮夷居住的长安坊间,借此向万里以外的蛮夷宣示,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元帝将上书交予朝中大臣廷议。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却认为:“郅支单于的首级与名王的首级,已经在送往长安的途中,经历了许多西域国家,蛮夷均已经看到。《礼记·月令》讲春天是‘掩埋骨骼、尸体’的时间,最好不要再悬挂这些首级。”车骑将军许嘉、右将军王商认为:“《春秋》记载,诸侯在夹谷会盟,优施嘲笑国君,孔子将其诛杀,当时是盛夏,诛杀后将首级与身体从几个门分别送出去。郅支单于的首级与匈奴名王的首级,应该在槁街悬挂十日,再予以掩埋。”元帝下诏,按照将军的奏议悬挂。

当初,中书令石显欲将姐姐嫁予甘延寿,甘延寿没有答应,及至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在朝中斥责陈汤矫制诏命,三人极力诋毁陈汤。陈汤生性贪婪,诛杀匈奴单于,将缴获的财物带入边塞,违犯军法。司隶校尉责令沿途官吏,将从西域返回的汉军官兵严加盘查。陈汤为此上书:“臣与汉军官兵与匈奴殊死搏斗,最终斩杀郅支单于,侥幸将残敌一举剿灭,在万里以外扬我汉军武威,此刻应该有朝廷派出的使者,在归来的路上慰问凯旋的汉军将士。而今,司隶校尉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得胜返回的官兵逮捕,严加盘查,这是在为匈奴郅支单于报仇!”元帝随即派出官吏,诏令沿途县、道,准备酒食慰劳过路的汉军官兵。到了长安,朝廷论功行赏,石显、匡衡又提出:“甘延寿、陈汤矫制诏命,调动汉军,没有按律杀头,已经属于优待,如果再封侯,享受食邑,以后派往西域的使者将会效仿,以图侥幸,在蛮夷中制造事端,为国家带来灾难,不能开这个先例。”元帝内心赞赏甘延寿、陈汤立下的丰功,却又徘徊于匡衡、石显提出的儒家高论,犹豫不决,朝中的讨论迟迟没有结果。

原宗正刘向上书:“郅支单于羁押杀害汉朝派往匈奴的使者和官员达上百人,此事已经传遍各国,极大损害汉朝的威望,朝中大臣在廷议时,莫不伤心落泪。陛下也曾经发誓,要报仇雪恨,这些事情才过去不久,大家都还记得。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秉承圣上旨意,托庇神灵护佑,集中西域诸国君王的意志,统率军队出生入死,深入绝域,踏平康居,扫荡五城,夺取翕侯军旗,斩杀郅支单于首级,悬罪魁之首于阙门,扬汉军武威于万里,昆仑之西,汉军耀武扬威。此次西征,洗雪谷吉之恨,再立昭明之功,蛮夷慑伏,莫不震恐。呼韩邪单于看到郅支单于被杀,且喜且惧,对我大汉的武德、仁义,敬仰得五体投地,稽首再拜,愿意在北部边陲守护边境,世世代代向汉朝称臣。此战乃千载之功、万世之业,朝中大臣,像这样的功勋,谁敢问鼎?在古时,周朝有大夫方叔、吉甫为周宣王诛杀猃狁,此后百蛮臣服,《诗经》为此而赞颂:‘车轮滚滚,响如雷霆,方叔威武,征伐猃狁,震慑荆蛮。’《易经》讲:‘嘉奖斩首,获其丑类。’说的就是诛杀首恶,那些桀骜不驯的叛逆自然会归顺投降。而今,甘延寿、陈汤立下的丰功,即使《易经》讲的斩首、《诗经》描绘的雷霆也难以比拟。奖赏大功,不应斤斤计较于小过;赞赏大美,不应紧紧盯住细瑕。《司马法》强调:‘军功赏赐,不要超过一个月。’这是鼓励民众争先恐后,为荣誉而建功,尤其是武功,这才是重用人才。吉甫归来,周王给予丰厚的赏赐,《诗经》讲:‘吉甫欢喜,多受赏赐,建功鄗地,征战日久。’千里之远的鄗地,已经是遥远,更何况万里之外,其劳苦更是难以想象!甘延寿、陈汤没有得到丰厚的赏赐,还要将舍生忘死的战功交予朝中大臣们评议,在刀笔吏面前俯首帖耳,这样做,不是在激励将士、鼓励将士在沙场上奋勇建功。在春秋,齐桓公前边有尊周的功劳,后边有灭项国的罪过,君子仍然以桓公的功来掩盖他的过,因此而讳言。以汉朝近来的战事为例:贰师将军李广利损失五万大军,耗费亿万军费,经历四年苦战,也只获取三十匹骏马,虽然斩杀大宛王毋寡,其功劳也难以弥补出兵的花费,而且李广利本身还有很多罪过。孝武帝认为李广利万里征战,没有计较他的罪过,仍将李广利率领的军队封了两位侯爵、三位卿士,二千石官员则多达一百余人。而今,康居国远强大于大宛,郅支单于的地位远在大宛王之上,杀害汉朝的使者,其罪恶远重于大宛王扣留马匹,甘延寿、陈汤没有烦劳朝廷派出大军,没有耗费巨大的军费开支、军粮转输,比较贰师将军的功劳,其建立的功勋超出百倍。还有,当年常惠监督乌孙打击匈奴,郑吉迎接前来归降的日逐王,他们此后都得到封赏,有封爵和食邑。再说,此次西域诛杀郅支单于,其武功震慑远大于方叔、吉甫,其功劳与过错相比,远不及齐桓公、贰师将军,与此前二位立功受赏的将军相比,也远大于郑吉(安远侯)、常惠(长罗侯),大功得不到封赏,小过却抓住不放,臣对此甚感痛心!朝廷应该尽快赦免罪责,给予封赏,眼睛不要总盯着功臣身上的过失,应该授予二位功臣尊崇的爵位,以激励后来者为国立功。”

元帝终于下定决心,下诏:“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扣押杀害汉使,逆天背理,朕岂能忘记!长期未予以征伐,是担心国家劳师动众,将帅疲惫,隐忍多年而没有给予惩罚。而今甘延寿、陈汤抓住战机,趁着天时地利,集合西域诸国,调动大军,虽然矫制诏命,托庇天地祖宗神灵护佑,终于将郅支单于一举剿灭,斩获匈奴单于首级,斩杀阏氏及贵族名王以下一千余人。虽然越权犯法,但此次征伐匈奴,没有耗费国内民力,没有动用国家资财,用敌国缴获的粮食资助军用,在万里以外为国立功,其声威震慑蛮夷,其英名传扬四海。为朝廷戬除残贼,使国家不劳兵革之苦,边境获得长治久安。大功告成,他们还在担心矫制君命,担忧有关官员追究罪责,朕甚为同情!赦免甘延寿、陈汤的矫诏之罪,不再追究。”而后,元帝诏令朝中公卿,讨论授予甘延寿、陈汤什么样的爵位。讨论的大臣均以为,应该按照斩杀匈奴单于的功劳授予爵位。匡衡、石显却认为:“郅支单于已经逃亡,没有国家,只是一个单于的名义,又身处遥远的西域,不能当作单于来对待。”元帝以安远侯郑吉立功为例,作为参考,封予二人一千户食邑,匡衡、石显又极力争辩。最终,元帝只好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关内侯,二人食邑均为三百户,又加赐黄金一百斤,而后向上帝、祖庙祭告,大赦天下,任命甘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射声校尉。

甘延寿后来升任城门校尉、护军都尉,在任上去世。成帝即位初,丞相匡衡再次上奏:“陈汤当年以二千石官吏出任西域副校尉,处理蛮夷事务,不能以身作则,在康居国将缴获的财物据为己有,警告官员不要重新验证边远地区的事务。陈汤犯下的罪行虽然在大赦令之前,也不宜在朝中担任职务。”陈汤因此而被免官。

再后来,陈汤上书,说康居王留在朝廷的人质不是真王子,经调查,是真王子,为此,陈汤被捕入狱,要判处死刑。太中大夫谷永上书,为陈汤鸣冤:“臣听说,春秋时,楚国有贤臣子玉得臣,晋文公为此而坐不安席、食不甘味;赵国有战将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伺赵国的井陉;汉朝近代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袭扰汉朝边郡。由此看来,国家良将,是国家的爪牙,不能不加以重视。人们常讲:‘君王闻战鼓之声,思念良臣猛将。’臣看到,关内侯陈汤此前出任西域副校尉,辅佐都护管理西域民族事务,对匈奴郅支单于的无道行径愤恨至极,又痛惜对郅支单于的惩罚迟迟不能实施,愤懑郁结,义气迸发,遂征调西域诸国大军,千里奔袭。跨越乌孙,横渡都赖,屠戮三重城垣,斩杀郅支单于首级,报了汉十年未报之仇,洗雪朝廷心中未了之恨,威震蛮夷,扬威西海,汉建国以来,征伐方外的将领还从未有过如此辉煌的战绩。现在,陈汤只是因为一言不当就被捕入狱,长久关押,不能释放,执法官吏还要判处陈汤死刑。在古时,白起作为秦将,南拔楚国郢都,北坑赵括大军,因为一些纤细过失,竟然被秦王赐死在杜邮,秦国百姓痛惜将军死得冤枉,莫不为将军痛哭流涕。陈汤亲历战场,喋血万里以外,其功绩已经荐于祖庙,祭告上天,汉军将士莫不钦佩,仅因为一言不当,也不是大恶不赦的重罪,就要被杀头问斩。《周书》讲:‘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应为君子所重视。’犬马为人付出劳苦,还要为犬马搭盖棚窝,更何况国家的功臣!臣担心,陛下已经忘记了战鼓的擂响,忽略《周书》的告诫,吝惜马棚狗窝的施舍,以平庸之臣看待陈汤,只是听信于朝中大臣对陈汤的非议,让百姓又有了秦王冤杀白起的感觉,这不是在激励为国死难的忠臣。”上书呈上,成帝赦免陈汤,褫夺陈汤的爵位。

几年后,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军队围困,边疆驿站的骑兵飞马向朝廷报信,希望征调西域屯田驻军及敦煌汉军救援。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及朝中百官商议对策,几天时间拿不出一个成熟方案。王凤说:“陈汤足智多谋,又熟悉西域事务,可以问他。”成帝召陈汤到宣室见面。陈汤在征剿郅支单于时,因为受了风寒,关节有炎症,两臂不能屈伸。陈汤进宫,成帝有诏,无须下拜,成帝将段会宗的告急文书拿给陈汤看。陈汤辞谢,说:“朝廷的将相九卿都是贤才,通晓政务,小臣身体麻痹,不足以为国家谋划大计。”成帝说:“现在国家有事,你不要再谦让了。”陈汤这才回答:“臣以为,此事不必担忧。”成帝问:“此话怎讲?”陈汤答:“胡兵五人才能抵御汉军一人,为什么?他们的兵器钝厚,弓弩射程不远。听说在向汉人学习技艺,可是装备的武器也需要三人才能抵挡汉军一人。兵法讲:‘客军要多于主军一倍,才能取胜。’围困段会宗的胡人远不足以战胜汉军,请陛下不用担心!调动军队,轻装急进,日行五十里;重装前进,日行三十里。段会宗请求调动西域及敦煌汉军去救援,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抵达,这只能作为报仇之兵,不能作为救急之用。”成帝又问:“那该怎么办?受到围困的汉军一定能脱险?什么时候才能脱险?”陈汤知道,围困段会宗的乌孙军队不过是一些乌合之众,不可能持久,战事结束,也就是几天之内,于是回答成帝:“围困已经解除了!”然后屈指计算时日,说:“不出五日,就会有好消息传来。”过了四日,边境驿站传来军书,说围困已经解除。大将军王凤上奏,任命陈汤为将军幕府从事中郎。此后幕府讨论军事,都要征求陈汤的意见。陈汤熟悉法令,善于根据情况分析形势,提出的建议,大多能被大将军采纳。陈汤曾收受他人钱财,为人书写奏章,因为这些,后来又遭到贬黜。

当初,陈汤与将作大匠解万年关系很好。从元帝朝,渭陵(元帝的陵寝)不再建立城邑移民充实。成帝在建造初陵时,经过几年,又看中霸陵曲亭南边的一块地方,在那里重新建造陵寝。解万年与陈汤私下里谈论:“在武帝朝,工匠杨光负责工程,武帝很满意,杨光升任将作大匠。在宣帝朝,大司农中丞耿寿昌负责建造杜陵(宣帝的陵寝),宣帝赐耿寿昌爵关内侯,将作大匠乘马延年工作辛苦,后来担任二千石官员。现在建造初陵,设置县邑,要修建很多房屋,工程量很大,我(解万年)也应该得到封赏。你(陈汤)的妻子住在长安,你的儿子在长安长大,不喜欢东边,可以迁至初陵,还可以得到田宅赏赐,一举两得。”陈汤心领神会,随后密封上书:“初陵,是属于京师的一块地方,土地肥美,可以单独设立一县。百姓不再迁徙至皇帝陵寝地,已有三十几年,崤山以东的富人很多,他们霸占良田、役使百姓,可以把他们迁至初陵,一来加强京师,二来削弱诸侯,又可以让中等以下百姓均富。陈汤愿意与妻子迁居初陵,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成帝按照陈汤的奏议,在昌陵建造城邑,然后迁徙郡国富豪。解万年向成帝保证,三年建成昌陵。但是工程迟迟不能完工,群臣提出很多意见,认为不应该在昌陵选址。成帝把意见交予有关部门讨论,大家说:“昌陵地势低洼,要修建高大的坟茔,积土为山,祭祀的房屋好似在平地,运来的客土,难以保护寝宫,坟茔过浅,不安全。征调的刑徒、庸工有数万,日夜劳作,晚上还要燃起油脂照明,东山取土,已经赶上谷子的价钱。建造几年,徭役遍及天下,国家疲惫,国库空虚,天下百姓叫苦不迭。建造陵寝,要因地制宜,应该使用真土,处于较高位置,地势空旷,靠近祖先的坟茔,前边已经有十年的工程,最好返回原来的陵址,不要再迁徙百姓。”成帝下诏,罢建昌陵,详情记载在《成帝纪》中。丞相、御史大夫奏请撤销昌陵邑,停止工程建设,奏议还未批准,有人就此事问陈汤:“建好的房子,如果不拆,不会再迁徙百姓吧?”陈汤说:“皇上要尊重群臣的意见,还是要迁徙百姓。”

当时,成帝的舅舅、成都侯王商担任大司马卫将军,辅佐朝政,不喜欢陈汤。王商听到传言,指斥陈汤妖言惑众,将陈汤逮捕,追究此前的罪行。陈汤此前为骑都尉王莽上书:“王莽父亲去世得早,没有受封为列侯,母亲明君奉养皇太后,很辛苦,应予以褒赏。”后来,王莽受封为新都侯,皇太后同母异父的兄弟苟参担任水衡都尉,去世后,儿子苟伋担任侍中,苟参的妻子欲为苟伋求得封赏,陈汤接受苟伋贿赂的五十斤金子,答应找到相同例子上奏成帝。弘农郡太守张匡贪污上百万钱款,狡辩不承认,成帝有诏,交有关部门审讯,张匡担心被捕入狱,让人通过陈汤求情。陈汤为张匡鸣冤,张匡得以挨过一个冬天,事后答应答谢陈汤二百万钱。陈汤的罪行大致就是这些,还都发生在大赦令以前。后来,东莱郡有黑龙在冬天出现,有人问陈汤,陈汤说:“这是所谓的打开玄门。皇上经常微服出宫,出入不按照时辰,黑龙才会在不该出现时出现。”还说要迁徙百姓,散布的话有十几人可以做证。丞相、御史大夫上奏:“陈汤妖言惑众,大逆不道,胡说怪异之事是皇上造成,讲了人臣不该讲的话,大不敬。”廷尉赵增寿上奏,认为:“说大不敬,没有一定法律界限,常根据罪犯所犯罪行大小定罪,具体办案人员不能确定案情,移交廷尉署,找不到相应案例,则由皇上裁决。对罪犯施以惩罚、判处死刑,要慎之又慎。明主哀怜百姓,已经颁布诏令,撤建昌陵,不再迁徙吏民,已经发出公告。陈汤以妄自揣测,说还要迁徙,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流言散布,知道的人很少,百姓并未受到惊扰,不能以妖言惑众定罪。陈汤说灾异之事,胡乱比喻,这是陈汤做得不对的地方,可以定为大不敬。”成帝看了廷尉的奏议,制诏书:“廷尉赵增寿说得有道理。此前,陈汤有讨伐郅支单于的功劳,将陈汤贬为庶人,流放至边郡。”又说:“原将作大匠解万年为臣不忠,奸诈巧佞,负责工程建造,使得国家增加赋敛,过度征发徭役,监工不当,造成工程事故,死人很多,影响恶劣,造成海内百姓对朝廷怨恨。虽然颁布大赦令,也不应再住在京师。”将陈汤和解万年贬谪至敦煌郡。

不久,敦煌郡太守上奏:“陈汤此前率领汉军斩杀郅支单于,其威望已经震动西域诸国,不宜靠近边塞居住。”成帝诏令,陈汤迁至安定郡。

议郎耿育上奏一些事情,同时为陈汤鸣冤:“当年,甘延寿、陈汤为大汉王朝,于万里以外扬我军威,洗雪国耻,报了累年之仇;深入绝域,斩杀无道之君;驰骋西域,惩罚难系之虏。此乃旷古未有之壮举!先帝为此嘉赏,多次颁发明诏,宣扬二位将军的功绩,将纪元年号更改为竟宁,以彰显甘、陈劳苦功高,令其传之于后世。在当时,南郡献白虎,边陲无警讯。先帝当年卧病在床,对封赏之事仍念念不忘,多次让尚书催促丞相,尽快为功臣确定封赏。可惜,丞相匡衡百般抵制,不愿意尽快办理,最终仅封甘延寿、陈汤几百户食邑,这样的封赏,只能让功臣将士失望至极。陛下继承已经夯实的基业,享受将军征伐的武威,毋须启动兵革,国家安宁无事。当此时,朝中大臣尽可以兜售其奸邪,在朝堂上肆意诋毁功臣,忽视国家本末之利害,罔顾边郡未燃之警讯,挟持君王之权威,排挤为国赴难之功臣。竟然使得陈汤孤独蒙冤,拘押于监狱。这样做,真的让壮士扼腕,仰天长啸,哀叹无罪,难以申诉。最终,陈汤只能老弃于敦煌,此地又正好处于通往西域的要道。当年威震西域的将军,而今只能蜷身萎缩于蜗居,让郅支单于未死的遗虏窃笑,让大汉的忠勇之士沮丧!至今,奉命出使蛮夷的官员,莫不津津乐道于郅支单于受戮,大汉军队扬威。人们常讲,赏人之功,以威震敌寇;毁人之身,以快意谗言。陈汤的下场,真的令人痛心!古人常告诫:安不忘危,盛必虑衰。现在,国家既无文帝朝当年的节俭而积累下丰厚的物资财富,也无武帝朝选贤任能而涌现出的无数骁勇善战的将军,仅剩下一介匹夫陈汤!如果陈汤不幸离世,不能再侍奉陛下,愿国家能追思陈汤当年的功绩,为陈汤树碑修坟,以激励后进。陈汤身逢圣世,创下的功业未久,两耳就已充斥着奸臣的鞭斥之声,狼狈窜逃,走投无路,死无定所。让天下冷眼旁观之士莫不暗中忖度,均以为,陈汤的功绩累世难以企及,陈汤的过错却人人可能触犯,陈汤竟然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叹息。忠臣断筋裂骨,暴露尸骸于旷野,也难以逃脱摇唇鼓舌佞臣的谮毁,终将被朝中奸臣踩踏于脚下。臣真的为国家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功臣而感到忧虑。”上书递上,成帝让陈汤回到长安,陈汤在长安去世。

陈汤死后数年,王莽在朝中担任安汉公,执掌朝政,内心仍然感念陈汤当年的旧恩,又谄媚皇太后王政君,以讨伐郅支单于的功绩,尊奉元帝庙号为高宗。以陈汤、甘延寿当年的功劳很大,赏赐太少为由,还有斩杀郅支单于的杜勋也要封赏,加封甘延寿的孙子甘迁食邑一千六百户,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封陈汤的儿子陈冯为破胡侯,封杜勋为讨狄侯。

段会宗,字子松,天水郡上邽县人。元帝竟宁年间,段会宗担任杜陵县令,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车骑将军许嘉、大将军王凤、右将军王商共同举荐段会宗担任西域都护兼骑都尉、光禄大夫。在西域诸国,段会宗的威信很高,受到尊敬,三年后调回长安,受命担任沛郡太守。由于单于王庭与长安相对,段会宗又转任雁门郡太守,几年后,在任上犯法,遭到免职。西域诸国上书请求,希望段会宗回去继续担任都护,阳朔年间,成帝任命段会宗为西域都护。

段会宗为人注重大节,重视功名,与谷永的关系很好。谷永同情段会宗年老还要万里赴戎机,前往西域担任都护,写信给段会宗,告诫道:“足下怀柔远方,留下德音,又重新担任西域都护,可钦可敬!以足下的才能,可以轻松在京师担任卿相,又何必跋山涉水,远赴昆仑,总领百蛮,怀柔殊俗?足下的才能,我就不在此列举了。但是,作为朋友,还有几句话要讲,作为临别赠言吧,只怕词不达意。而今汉德茂盛,蛮夷臣服,傅介子、郑吉、甘延寿、陈汤在西域立下的功绩,他人恐怕再难以企及,愿足下在任上因循守例,不要再去追求奇功,任职一满,即可以回家,在雁门郡任上受到的挫折,足以得到补偿。万里以外,多爱惜身体。希望把我的话记在心里。”

段会宗赴任,沿途诸国派子弟郊迎。乌孙小昆弥安日是此前段会宗立的,对段会宗感恩戴德,要到都护府来拜谒,其他翕侯劝阻也不听,一直走到龟兹,专程拜谒段会宗。各小国更是恭敬从命。康居太子保苏匿率领一万余人前来归降,段会宗向朝廷上奏,成帝派卫司马专程来迎降。段会宗派戊己校尉带兵随同司马一起受降。司马担心康居来的人太多,令投降的康居人自我绑缚再来,保苏匿听到这样荒谬的要求,愤恨至极,遂率领康居人扬长而去。段会宗任职期满,返回,因为派戊己校尉协助受降,以征调军资不力治罪,成帝下诏,可以花钱赎罪,既而担任金城郡太守,因病免职。

一年后,乌孙小昆弥被其国民杀害,国内翕侯大乱。朝廷又征调段会宗,以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受命安抚乌孙,立小昆弥的弟弟末振将,段会宗将乌孙之事办理完毕,返回。

第二年,末振将杀了大昆弥,既而病死,朝廷认为没有在末振将死之前予以惩罚,便宜了他。元延年间,成帝又派段会宗征调戊己校尉及西域诸国军队,诛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段会宗担心这么多军队去乌孙,会惊动番丘,番丘有时间逃脱,将大军留在垫娄,挑选精兵,携带三十副弩箭,直抵昆弥驻地,召番丘前来拜见,责问:“末振将骨肉相残,杀害汉公主的子孙,没有受到惩罚就死了,使者此次来,受皇帝诏命,要杀番丘。”随即令人用剑刺杀番丘。番丘带来的官属惊慌失措,慌忙骑马逃走。乌孙小昆弥乌犁靡是末振将哥哥的儿子,率领数千骑兵包围段会宗,段会宗向他们解释为何要杀番丘,又说:“你们包围我,要杀我,只是取走大汉牛身上的一根汗毛。大宛王、郅支单于的头颅,此前悬挂在槁街,乌孙人应该都知道。”昆弥以下官员受到震慑,说:“末振将负汉,杀他的儿子就是了,为什么不告诉我们,让我们来杀?”段会宗说:“事先告诉你们,番丘就会逃走,又构成你们的大罪。让你们杀,也怕伤害骨肉亲情,因此没有告知。”昆弥以下官员号啕大哭,回去了。段会宗返回朝廷奏报,朝中公卿认为,段会宗能够临机应变,以轻骑深入乌孙,既诛杀番丘,又宣扬国威,应予以重赏。成帝赐段会宗爵关内侯,赏赐黄金一百斤。

在当时,乌孙小昆弥的叔父卑爰疐(zhì)率领一些人欲杀害大昆弥,朝廷又派段会宗前去安抚,与时任西域都护的孙建处理此事。第二年,段会宗在乌孙病死,享年七十五岁,西域诸国为段会宗发丧,建立祠庙。

赞辞如下:自从武帝元狩年间,张骞凿通西域,到宣帝地节年间,郑吉在西域担任都护,再到王莽篡汉,前后十八位将领出使西域,以勇武谋略闻名于世,凡能够建立功勋者,都收录在人物传中。廉褒以恩信扬名,郭舜以廉洁立威,孙建以威武显贵,其余者没有事迹可供记述。陈汤倜傥不羁,但不能自我约束,在穷困潦倒中去世。谈到陈汤的人,莫不扼腕叹息,故列其传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