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林继庸:战时民营工业动员成果

林继庸:战时民营工业动员成果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面粉,有6厂,每日产量约8000袋,合全国2%。⑥水泥厂,只有1家,尚未开工。工业动员必须先行建设。民营厂矿内迁一举,是我国工业动员的序幕。这次由沿江沿海一带内迁的厂矿达452家,计迁入四川者250家,湖南者121家,陕西者43家,广西者25家,其他省份15家。迁入后方的工厂物资重量达12万余吨。工业界移民达10余万名。这一路共迁出146家工厂。同时限制非必需品的生产,和改变现有工厂的设备以制造后方军民急需的物品。

林继庸:战时民营工业动员成果

这是一个庞大的题目,不是一二小时的讲述所能详尽的。又因有许多数目字尚未到发表时期,所以本人只能大略的把厂矿的家数谈及,不能谈及生产量。简略之处,还祈诸位原谅。战时民营工厂动员的实施,勉强可分作三种工作:①厂矿内迁,②后方工业建立,③工业管制。这三种工作,不能划分时期,大持在同一时期中,总有两项工作在进行着。因为这次报告未便涉及国营及兵工事业,所以只能谈及民营的一方面。

(一)民营厂矿内迁

我国工业在抗战前一向是趋于畸形发展,各种工业大多设立于沿海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天津两处为盛。因为交通电力、技术、人才、劳工、销场、各业联系、捐税、金融政治等项条件的优胜,又加上帝国主义者治外法权的卵(孵)育及物质享用上的引诱,所以一般工业界人士皆竞向上海、天津两地发展。只有极少数的人士肯向内地去挣扎。实业部在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开始工厂登记,至二十六年九月底止,我国共有工厂3849家。这些工厂是合于当时的工厂登记法的,即备具动力,或有工人30名以上的。只上海1处,即已有1290余家,足足占了全国工厂数目三分之一以上。若仔细分析各地工厂的分布情形,殊令人悸心。当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以前,在国境内,除了现在已沦陷的地区不计外,只共有合于当时工厂登记法的工厂279家(印刷、酿酒、制糖、果、酱油等未列入),分配在川、黔、滇、桂、粤、湘、赣、鄂、陕、豫、甘、闽、浙等省,内分:冶炼4家、机械37家、电工器材1家、化学78家、纺织服装102家、面粉6家、其他51家。至于矿业,则只有煤矿745家,矿区百余万公亩;铁矿33区,合67000余公亩。内地工厂的数目少尚是次要问题。若再仔细研究有关于军用民生的工业要素,则更令人胆寒。现在事过境迁,我们不妨将民国二十六年时在今日后方区域的数目字举几个例:

①电力设备,不足2万(内中有1万的设备是在前线的长沙),约合全国总数3%。②纱锭8万锭(连长沙的5万锭在内),约合全国1.4%。③面粉,有6厂,每日产量约8000袋,合全国2%。④煤矿、铁矿,大多数均是土法开采。⑤冶炼工厂只有4家。⑥水泥厂,只有1家,尚未开工。⑦汽油炼厂没有。⑧酒精厂只有2家,均未开工。

这样脆弱的工业基础,试想我们在抗战时,如何能实施工业动员以赴国难呢?敌人当时满以为握住我们沿海的工业区,便可制住我们的死命,使我们无法供给军需民用,使我们无法抗战。但是敌人这项阴谋,已为我政府当局粉碎了。

工业动员必须先行建设。建设工业必须先有工业的底子,设备、人才、原料、材料等,是最重要不过的,经济问题尚在次要之列。后方有的是原料、材料,沿海地带有的是工业设备及技术界企业界的人才,所以政府决定先把设备及人才迁移入后方,利用后方的资源来把后方的工矿业建设起来,以为工业动员的实施。

民营厂矿内迁一举,是我国工业动员的序幕。这次由沿江沿海一带内迁的厂矿达452家,计迁入四川者250家,湖南者121家,陕西者43家,广西者25家,其他省份15家。此外尚有福建省105家,浙江省86家,迁至本省的内地。迁入后方的工厂物资重量达12万余吨。工业界移民达10余万名。一连五年来,内迁的工厂日渐扩充,新建的工厂日渐增多,技术及设备日渐改进,产品的数量日渐增加。在后方抗战地区,蓦地里跳出几个大规模的新式工业区来,作为供给抗战需要的重镇。这是敌人作战时意想不到且未打入算盘内的一件事。

这次伟大的迁移,北起山西、山东、河南,东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都向西南方移动。巨潮澎湃,沿路经过,又把大冶及武汉三镇等处的工业席卷而去。上海方面民营工业界的人士,首先发动,一心一德,秉承着最高领袖的训示,遵从着政府工厂内迁的政策,到了最后关头便毫不犹豫,忠贞自矢,慷慨赴难。他们觉得在租界内永远没有我国民族工业的前途,他们不甘以厂资敌而增加敌人的军用资源。他们联合着同志们,分头接洽,一齐动手,在炮声火光中抢救出他们所需用的机件工具材料,遵从着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的指示,经历过许多困难,卒能抢运出许多物资。其时江阴已被封锁,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又忙着军运,他们只好乘着划子取道苏州河绕出镇江,再换轮船直运武汉,及至苏州河道被断,他们又从南通绕道扬州镇江而达武汉。这一路共迁出146家工厂。在山西太原附近的,于敌军将到达时,赶将物资搬运到风陵渡,赶造临时码头,夜渡黄河,经由陇海路、西北公路,而达四川。在河南焦作的,则全体动员拆运机件南下,其时郑州附近的黄河铁桥,本已埋布炸药定期炸毁,因要等待工厂物资的通过所以延缓了一日,然后炸毁。在郑州的,则于一个月的时间把数万吨的机件完全拆运到汉口。在青岛的敌商纱厂有纱锭50余万枚,政府当局本来可以从容把这些敌产运出,因为要表示我们大国民的风度,义不取盗贼之财,待至敌军将到达时,埋布炸包,放把火将他炸烧个精光。各路到达武汉后,再分路北上陕西,南下湘桂,西入四川,遵照着工矿调整处所指定的地区,计划安置。他们在江中运输,有时给敌船追上了,宁可将船下沉江底,义不资敌。他们越历崎岖的山路,逆渡险恶的急滩,沿途经过几许艰辛,克服几许困难,牺牲了若干性命,洒流过多少血汗,壮烈牺牲,百折不返,完成了预定的计划。他们所经过的事实,很可以写成一厚部可歌可泣的史诗。这些都是天地间的正气,是我国列祖列宗几千年来遗下的教训,到了紧急危难的关头才发挥出来。因为时间关系,本人现在仅能简单的报告。本人已将此中的经过写成了一本册子,名曰《民营厂矿内迁纪略》,已经付印,日间印出时再请诸位多多指正。

(二)后方民营工业的建设

沿海沿江的工业既已内迁,即须马上建立工业,以发挥工业动员的效能。一方当把内迁的工厂筹备复工,一方面筹建新的工厂以坚强各种工业的联系。同时限制非必需品的生产,和改变现有工厂的设备以制造后方军民急需的物品。一方面研究自造生产机件,研究利用本地物料,以达到自供自给的境地。不独要注意到种类的问题,更要注重到快快大量生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要动员全体的企业界、技术界、金融界,通力合作,方能收获巨大的效果。

民国二十七年春间,内迁工厂迁移的地点既已决定,此后即到建设时期。这个期间,勉强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内迁工厂的复工,二是扶助新工业的建立。前一阶段大约是从民国二十七年春间至二十八年年底。后一阶段则从二十八年春间到现在。(www.xing528.com)

研究工业经济的人,就知道工厂选择厂址的重要性。适宜于设立工厂的地区,有许多重要条件,如:①动力之供应,②交通之便利,③原料与市场之接近,④各种有关工业之联系,⑤研究及技术之协助,⑥劳工之生活及能力,⑦金融之周转,⑧政治之开明,⑨天气之适宜,⑩疠疫及疾病之避免,⑪地方捐税之比较等。在抗战时期,尤须注意到安全问题。工矿调整处就此原则下,觅就了多处工业区域,选择建厂地点,并分别预先购买基地,以便各厂得以赶速兴工建筑。后方现时成立了几个新工业区,都是预先有计划,依据最适宜的条件,建设起来的。

电力是工业之基础。我们需要建设新的电厂及整理原有的电厂。把各处电厂分布成一个网,使各区域互相分开,以便迁就原料、交通、市场等等条件,分头发展。在同一地域内又要成立几个电厂互相联通,以便万一某电厂机件有阻碍时,另一电厂可以救济应用。重庆及其附近现在已经有了规模较大的电厂×所,另在建设的×所。后方现在的发电能力已经较从前增加了5倍以上,新建设的尚在逐月增加。此外工矿调整处另鼓励各电器厂,制造发电机,及蒸汽发动机煤气发动机、柴油机、桐油机等,大大小小,种种式式,督促各工厂自行发电,这个数量亦不在小数,我们今晚在此间尚能得着电光照耀,这段历史亦可略为叙述。敌机注意我们的发电厂已经多次了。记得在二十八年夏间,我们加强电厂的防空保护,钢板、沙袋、钢骨、水泥、木料,均已预备齐全。我们又在工业区调来50名技工,由工矿调整处派员督率,日夜不断的工作。本定限期10天完工,他们不辞劳苦在第7日已经把工作完成了。可是因为工作太苦,有两名技工竟因过劳而牺牲了。到第八日,敌机又来集中轰炸电厂,幸得保护工作完成,得以减少损害程度,所以仅仅停工修理两日,电厂又大放光明。诸位当能记忆,当敌人屡次轰炸我们的电力厂及自来水厂时,各位技术员工全体动员的情状。此类的艰苦工作,各地各厂均以同样努力进行,悲壮的故事,不胜记述。这是我们在抗战过程中很值得感念的事实。

谈到各业的联系问题,这亦是重要事项。我们不能让联系中失却一链,以致影响到多种有关工业的生产。例如少制烧碱,则制纸、染整、制皂、炼汽油等工业便无从着手;少制煤膏副产品的生产,则染料、西药、电木,各项合成有机化学原料与军用的炸药及毒气等项的制造,均会大感困难。说到电气炼钢工业,若是铁矿、溶剂、鼓风炉、电炉变压器、电表、电线、模型、轧钢机等等均已齐备,而只缺少了炭极或变压器油的供给,亦不能开工。谈到机械工业,则须顾及制造上所用之钢铁及合金,以至一个螺丝钉或一把锉刀。纺织工业所需之钢针布,机器制纸工业所需之毛毯磷铜丝布等,若是筹办不到手,则主持人员将会感觉到头痛。以此的例子,实在不胜计数。各厂只能在本业上努力工作,万难把本厂所需要的一切机件物料均自行供给。抗战以前,尚可依赖外国来的物料供给及外来的技术专家协助。到了抗战后方,我们必须自力更生。我们要达到自供自足的境地,所以我们要有整个的计划,通盘筹算,各方面都要顾虑周到,不要失却其中的一环一链,所以许多新的工厂要设立。后方的企业家及技术家全体的努力尚不够,所以要设法招致外来的人员加入合作,我们不仅要注意产品的质的问题,我们更要注意到产品的量的问题,所以许多原有的工厂要大加扩充,所以许多规模较小的工厂要归并,使收零作整。

四年来努力的结果,许多小工厂是合组了,原有的工厂已经扩充了,新的工厂建立起来了。

后方的技术专家数年来奋斗的结果,已经排除本地资源劣质的阻碍,更进一步,能利用其他原料来代替制造。例如鼓风机铁炉、电力炼钢炉、本塞麻钢炉、马丁□钢炉、坩埚、钢炉、轧钢机、蒸汽(机)、变压器、发电机、马达、电表、开关、电线、针、钉、纺纱机、织布机、造纸机、抽水机、车床、刨床、铣床磨床、锉刀、砂轮、纱布、无线电收发报机、发报机、电话交换总机、手摇发电机、电池、电灯泡、真空管、各种酸、碱、煤膏副产品、染料、颜料、胶料、电石、电极、各种合金等等,从前在后方是梦想制造而不到的,现在均已一一出现市场,而且除了有些必不可少的极微数量须依靠外来材料之外,96%以上均是就地取材制造的。

以上仅能略述战时后方民营工业建设的情况。这小小的成就,已经绞尽许多脑汁,挥尽许多血汗。后方所有的技术家、企业家、金融家,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均在动员中,为着抗战建国,他们兴趣活泼,不畏劳苦,不开倒车,奋勇地向着胜利的前途迈进。

(三)工业管制

上面两段,仅能把战时后方工业动员的状态略为陈述。我们讲起来很像是太过兴奋。我们的自信力不可没有,兴奋太过,亦可以不必。实在我们的努力还不够,还差得太远。我们工业建设,已有四年,还不能达到完全自供自给的境地。现时国际路线有些障碍,我们已感觉棘手。这是我们负工业行政者及技术责任者所应引为疾心的事。领袖责备我们“以前动员的努力还不够”,我们此后应当如何加强工业动员方面的工作,才可以解免领袖的忧虑呢?现在且以数分钟时间,略述工业管制。

工业建设同时必须加以管制始能得合理化,工业管制务须注重使各部门生产得以供需相应,配合得宜,一切工业材料、原料及人力、财力、时间均能充分利用,使无浪费之弊。①工厂的地区必须为适当之分配,始可免除原料、劳工、电力、销场等项不平衡状况之发生。以设炼汽油厂为例,若各人均争来重庆设厂,则重庆所能供给的桐油必不足用,而广西(东)、湖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处所产的桐油,必致无人过问。两地运输,因此而耗费交通能力。且一地的价格过高,而致成本贵,生产效率低;一地的价格过低,则农民因不得谋利而另作他项种植。②工厂出品的种类必须加以指定,其在抗战时代所不急需者,则须禁止其制造,以节省物力。例如:一块有用的铁皮,极可宝贵,而用来制搪瓷面盆,岂不太可惜?又如高粱可制酒精,供给发动应用,若以之为饮料,岂不是暴殄天物?③工厂的技术,必须严格的监督,使求进步。例如:同是一种钢铁材料,用以制工具母机,诚言制造磨床,技术高者其所制的磨床的准确程度,可达2%公厘,技术劣者仅能达6%厘。又如:同是用天原电化厂的45度步梅表的液体烧碱一箱60公斤,以制肥皂,其技术高者可制成每箱15公斤的排水肥皂十三四箱,其劣者只能制七八箱。若让这些笨工如此耗费物料,岂不可惜?至于其他的问题:如注意厂中工人福利俾可养成工人之优良道德,取缔挖工、怠工、罢工的行动,使生产者得安心工作;加强市场管理使无居间操纵者,以减少生产者之负担,严密同业公会的组织,以收上承下转工作之推进;检查、纳税、发照及借款等手续单纯化,使企业人员不致耗费心力时间于无所适从之奔走等等,均可直接或间接的促进工业之生产。上述各项问题均非短时间所能详述,故只能略举一二。关于工厂的管制,工矿调整处四年以来都在进行着,寓管制于调整协助之中。关于物料的管制,如矿产资源的铜、锡、锑、钨、钼、汞及工业材料的水泥、钢铁、五金、烧碱等,如日用品的纱布、纸张等均已由资源委员会工矿调整处物资局等分别负责举行,其他各项正在逐项择要施行中。

工业动员不是少数人的事,所关系的方面太多了。若是上下同心,向减省耗费物力、财力、人力、时间的方面互相协助,大家遵守法令,不怕难,不怕牺牲,肯研究向前做去,我们相信后方工业生产一定很容易达到合理化的。我们更相信工业界人士,必能拿出从前发动内迁那时的忠贞热诚,拥护国家总动员法令,把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者贡献于国家。最高领袖于前日(五日)说我们以前动员的努力还不够,我们此后应当加强工业动员方面的工作,总可解免最高领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